首页期刊导航|海洋渔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

庄平

季刊

1004-2490

haiyangyuye@tom.com

021-65680116、65684690-8048

200090

上海市军工路300号

海洋渔业/Journal Marine Fisher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硝酸盐氮急性胁迫对刺参"鲁海2号"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王琦胡炜李成林韩莎...
    353-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鲁海2号"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0、4.0、15.8、63.0、251.0和1 000.0 mg·L-1)对刺参"鲁海2号"的急性胁迫实验,在胁迫后1、3、6、9、12、24、48、72、96 h测定各浓度组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仅亚硝酸盐氮浓度1 000.0 mg·L-1处理组刺参有死亡,死亡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在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刺参"鲁海2号"体腔液中ACP、AKP、SOD、CAT活性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研究表明,在低于4.0 mg·L-1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刺参"鲁海2号"体内非特异性免疫酶可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但在高浓度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下降.在刺参"鲁海2号"养殖生产中,建议水体亚硝酸盐氮浓度应控制在4.0 mg·L-1以下,为新品种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更好地体现出良种增产的优势.

    刺参"鲁海2号"亚硝酸盐氮急性胁迫非特异性免疫

    海黍子对强光的光合响应及适应能力研究

    李宝齐徐智广李凌雪韩典峰...
    361-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入侵性海藻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在漂浮状态下对强光的光合响应及适应能力,使用太阳模拟器模拟出低、中、高3个强光照水平(460、920、1 380 μmol photons·m-2·s-1),将海黍子在3种强光下暴露 2 h 后再进行弱光(9.2 μmol photons·m-2·s-1)恢复 4 h.实验期间,分别在 0、0.5、1、1.5、2、3、4、5、6 h取样测定藻体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电子传递、非光化学淬灭(NPQ)等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及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c含量.结果显示,在强光暴露阶段,海黍子光合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在460、920、1 380 μmol photons·m-2·s-1 3种强光处理后,Fv/Fm分别较初始状态降低了 43.96%、51.15%和76.93%;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较初始状态分别降低了 36.93%、54.44%、64.84%;单位反应中心吸收、耗散的能量以及捕获用于还原质体醌A(QA)的能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电子传递受到阻碍.叶绿素a、叶绿素c含量均显著低于初始值,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初始值(P<0.05).在弱光恢复阶段,3种强光处理藻体的Fv/Fm、NPQ、rETRmax、光合色素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低强光处理组(460 μmol photons·m-2·s-1)藻体相关参数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研究表明,在强光暴露时海黍子PSⅡ系统反应中心随光强增加受抑制或损坏程度增大.当光强减弱后,海黍子可以通过提高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增强NPQ来消除强光抑制,说明在强光处理后海黍子体内多种保护和恢复机制共同发生了作用.海黍子能够适应白天海水表面较强的光照,在温度、营养盐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漂浮在海面的群体有保持快速生长、并最终发展成为金潮的潜在危害.研究结果可为海黍子金潮暴发的生态机制研究和预警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海黍子光照强度叶绿素荧光光损伤光保护

    基于改进YOLOv5s算法的禁捕期长江渔船识别及应用研究

    崔秀芳王认认林浩涛夏霖波...
    371-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实行十年禁渔是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环节,针对禁渔期间长江非法捕捞渔船目标小、背景复杂、流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优化多尺度自适应锚框模块,采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重新匹配适合长江船舶尺寸的锚框;使用轻量高效的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A)机制,提升模型关注目标通道信息特征的能力;采用SPPCSPPC(spatial pyramid pooling and context-aware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combination)对特征图进行池化,提高小目标检测能力;通过构建长江船舶数据集训练得到最优权值模型.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在准确率、召回率、mAPO.5、mAPO.5∶0.9和原模型相比分别提高了 1.5%、3.0%、2.4%、7.7%,且训练过程损失收敛更快,收敛值更低,能够准确快速识别出长江上的渔船目标.研究结果可为长江十年禁渔提供技术支持.

    目标检测YOLOv5s聚类算法注意力机制空间金字塔池化

    捻度对渔用UHMWPE裂膜纤维线股拉伸性能与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

    吕昌麟张文阳石建高余雯雯...
    38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裂膜纤维(简称UHMWPE裂膜纤维)在渔用绳网中的应用,以膜裂法制备渔用UHMWPE裂膜纤维为原料,通过加捻制备渔用UHMWPE裂膜纤维线股,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加捻对UHMWPE裂膜线股的线密度、直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UHMWPE裂膜纤维线股随捻度的增加表现出直径逐渐减小、实际线密度先增大后减小以及捻回角逐渐增加等特征;对于不同线密度规格的UHMWPE裂膜纤维线股,随着捻度的增加,其断裂强力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纤维线密度越低,加捻对线股断裂强度的影响越小;1600 D的UHMWPE裂膜纤维线股的磨损次数随捻度的增加而降低,而3200和4800 D线股的磨损次数随捻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4800 D的不同捻度的线股之间的磨损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出纤维线密度越大,加捻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越小.1600、3200和4800 D的UHMWPE裂膜纤维线股的结节强力随捻度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预加捻度为120 T·m-1时,3种线密度线股的结节强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15、373.5、562.41 N,较未加捻UHMWPE裂膜纤维分别提高了 50.14%、37.13%和30.22%.在本实验捻度设置范围内,1600 D裂膜线股的结节强度随捻度的增加而增大,较未加捻裂膜纤维结节强度提高了 32.49%.研究表明,无捻或低捻度、低线密度UHMWPE裂膜纤维线股可用于UHMWPE裂膜纤维无结网的制备;无捻或低捻度的高线密度UHMWPE裂膜纤维线股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中高捻度、低线密度UHMWPE裂膜纤维线股可用于UHMWPE裂膜纤维有结网的制备.研究结果可为渔用UHMWPE裂膜纤维绳网材料的加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裂膜纤维捻度拉伸力学性能耐磨性能渔用网具

    基于文献计量的鱼类耳石研究分析

    金岳单秀娟金显仕
    390-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耳石蕴藏了鱼类个体生活史全过程的信息,是研究鱼类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年以来关于鱼类耳石研究的发文量、发文期刊、合作网络、研究热点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目前对耳石的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性论文主要发表在水产和渔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其次为生态学、生物学等相关期刊;研究国家主要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排名第六;以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等单位为核心的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网络,我国台湾大学也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耳石研究热点方向主要包括:1)基于耳石的年龄与生长;2)耳石微结构及其生态学含义;3)耳石形态特征;4)耳石微化学与稳定同位素分析;5)基于耳石的标记放流.最后,分析了当前耳石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利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整合耳石研究成果,可深入解析长期环境变化对鱼类的生态影响,并减少生物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重点关注深海、极地和淡水鱼类的耳石研究,以深入了解鱼类生活史策略的多样性.

    鱼类耳石CiteSpace知识图谱生活史年龄与生长微化学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