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渔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

庄平

季刊

1004-2490

haiyangyuye@tom.com

021-65680116、65684690-8048

200090

上海市军工路300号

海洋渔业/Journal Marine Fisher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绒螯蟹亲蟹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张金刚吴怡迪郭红会罗相忠...
    758-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关系,从江苏丹阳的同一养殖群体中随机选取雌性亲蟹298只、雄性亲蟹242只,称量体质量(Y)和测量体高(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额齿宽(x4)、第一侧齿宽(x5)、背甲后半长(x6)、第三步足长节长(x7)、第三步足前节长(x8)、第四步足指节长(x9)等9个形态性状.应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各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探讨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体质量;雌、雄蟹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介于0.546~0.980和0.715~0.98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大的均为头胸甲长.通径分析与决定程度分析显示,头胸甲长、背甲后半长、第三步足长节长、头胸甲宽和体高是影响雌性亲蟹体质量的关键性状,而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第三步足长节长是影响雄性亲蟹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最后,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估计体质量(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雌性亲蟹:Y=-229.976+3.387x2+1.614x3+0.770x7+1.670x1-1.189x6(R2=0.956);雄性亲蟹:Y=-333.639+4.285x2+1.504x7+2.416x3(R2=0.948).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群体中以体质量为主要目标进行亲本选育时,应以头胸甲长为主要参考性状、其他性状为辅助参考性状,可有效提高亲本选育效率.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中华绒螯蟹形态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北美海蓬子与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系统的构建研究

    李玉欢陈琛李玉宝吴明江...
    768-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因无机氮富集而产生的毒害影响,利用凡纳滨对虾与盐生植物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构建了复合养殖系统,并探究了其污染物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在海蓬子-对虾复合养殖系统中,养殖水体的温度、pH和溶解氧(DO)保持相对稳定的波动,海蓬子对亚硝态氮(NO2--N)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88.88%和91.40%,而硝态氮(NO3--N)浓度比对虾单独养殖系统高11%.在复合养殖系统中生长的对虾相对生长速率(RGR)显著高于单独养殖系统中的对虾,分别为4.08%和3.27%.在复合养殖系统中,在不更换养殖水体的情况下,通过海蓬子对水体中无机氮的吸收利用,可以降低养殖系统中NH4+-N和NO2--N的浓度,且可提高对虾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同时达到对虾增产的养殖目的.研究表明,此种复合养殖方式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价值.

    复合养殖凡纳滨对虾北美海蓬子水环境污染无机氮

    罗氏沼虾不同生长性能家系的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结构的比较研究

    蓝璇彭鑫高权新杨国梁...
    77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性能与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结构的相关性,选取90个罗氏沼虾家系,开展92 d的养殖实验以评估家系的生长性能差异.根据增重率(weight gain,WG)和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将90个家系分成高(high,H)、中(medium,M)和低(low,L)3个生长性能水平组,每组分别随机选取3个家系作为实验对象,从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绒毛结构探讨不同家系生长性能的差异.结果显示,在肝胰腺组织中,H组的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M、L组;在胃组织中,H组的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最高,且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肠道组织中,H组的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M、L组;对于脂肪酶活性而言,H和M组显著高于L组.同时,基于电镜切片观察发现,H组个体肠道微绒毛的密度和长度均显著高于M和L组,且M组显著高于L组;相比于M和L组,H组的微绒毛在肠道上皮细胞排列紧密且长度更长,上皮细胞表面几乎被绒毛覆盖且间距最小,M组次之,而L组的绒毛有明显间距.结果表明,高消化酶活性及肠绒毛密且长的形态可以促进罗氏沼虾的消化吸收能力,进而提高其生长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罗氏沼虾速生品系的遗传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罗氏沼虾家系选育消化酶活性肠道绒毛扫描电镜

    长江溯河洄游型刀鲚生活史及资源养护研究进展

    李宇陈建华冯广朋高小平...
    78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十年禁渔"的全面实施是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回顾和概述了长江溯河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生活史、资源现状和资源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资源养护对策,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刀鲚的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孵化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各阶段的生长、摄食和栖息环境都有所不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对刀鲚资源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源恢复;刀鲚资源衰退主要原因为:水文条件转变、水域环境污染、人为过度捕捞以及重要生境被破坏.对刀鲚资源养护的主要建议包括:1)加强重点水域监测、强化资源增殖放流、改善重要栖息生境以及持续强化渔政监管;2)建立繁殖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分析栖息环境对刀鲚补充群体潜在的影响;3)建立刀鲚集群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开发刀鲚渔场渔情速报系统.

    刀鲚生活史资源现状资源养护保护对策

    盐度对贝类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罗诗怡郭明星严美姣
    797-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贝类养殖环境恶化,水体盐度波动较大,使得养殖贝类免疫力下降、病害频发,制约了贝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综述了盐度胁迫对贝类免疫机能(细胞免疫功能和免疫相关酶)的影响,并从抗氧化系统、热休克蛋白、水通道蛋白以及免疫相关通路等角度,综合分析了贝类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以期为贝类病害防控提供研究思路,并为贝类抗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贝类盐度胁迫免疫机能响应机制

    稳定同位素比率与元素分析技术在水产品溯源中的研究进展

    李丹怡饶义勇王许诺王增焕...
    806-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开发高效的原产地保护方法和真伪鉴别技术尤为重要.稳定同位素与元素分析技术凭借其快速、灵敏和准确的特性,在映射环境信息及生物食源结构特征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已成为水产品溯源领域备受瞩目的方法.对稳定同位素、元素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水产品溯源中的应用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综述表明,大多数研究中水产品溯源的准确率仅为60%及以上,因此现有溯源体系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深入探索元素/稳定同位素"指纹图谱"的形成机制,加速溯源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并引入现代机器学习算法与多模型融合技术.研究可为水产品的地理来源示踪与生产方式判别等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构建稳定、可靠的水产品溯源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水产品溯源元素稳定同位素比率多元统计分析

    渔网防污技术研究进展

    陈晋石建高张文阳吕昌麟...
    818-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渔网是海水养殖的重要设施材料,海洋生物污染是其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海洋污损生物会对各类水产养殖设施(网箱、围栏、贝笼)的网衣以及养殖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研究绿色、高效、长效的渔网防污技术对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概述了物理防污技术、防污涂料技术、金属网衣防污技术、生物防污技术以及网衣本征防污技术等5种主流渔网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近20年该领域申请的专利情况,总结了各类防污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渔网防污技术的开发升级和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渔网防污技术水产养殖污损生物深远海养殖网箱养殖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