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性能与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结构的相关性,选取90个罗氏沼虾家系,开展92 d的养殖实验以评估家系的生长性能差异.根据增重率(weight gain,WG)和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将90个家系分成高(high,H)、中(medium,M)和低(low,L)3个生长性能水平组,每组分别随机选取3个家系作为实验对象,从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绒毛结构探讨不同家系生长性能的差异.结果显示,在肝胰腺组织中,H组的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M、L组;在胃组织中,H组的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最高,且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肠道组织中,H组的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M、L组;对于脂肪酶活性而言,H和M组显著高于L组.同时,基于电镜切片观察发现,H组个体肠道微绒毛的密度和长度均显著高于M和L组,且M组显著高于L组;相比于M和L组,H组的微绒毛在肠道上皮细胞排列紧密且长度更长,上皮细胞表面几乎被绒毛覆盖且间距最小,M组次之,而L组的绒毛有明显间距.结果表明,高消化酶活性及肠绒毛密且长的形态可以促进罗氏沼虾的消化吸收能力,进而提高其生长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罗氏沼虾速生品系的遗传选育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