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刘永平

季刊

1003-7721

wyhz@public.wh.hb.cn;wyhz@whcm.com.cn

027-88068303

430060

武汉市武昌解放路255号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Journal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China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武汉音乐学院主办的学术性音乐理论刊物,在海内外音乐学术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格物于曲式,致知以分析——孟文涛教授《音乐结构与曲式分析》忆要

    彭志敏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回忆孟文涛教授并及曲式教学的有关情况,从"新名、格物、致知、唯源"四方面,述及孟公《音乐结构与曲式分析》一书之要,包括其改革之思、拓深之举、创新之意、特色之处.文章认为该书有利曲式学和音乐分析学的发展进步.

    孟文涛曲式学音乐分析曲式教学改革

    "关系调""平行调"异同之辨与思

    陈明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系调、平行调是大小调体系中调关系范畴的两个基础性概念.由于二者是描述调与调之间"亲疏远近"的重要依据,因而也和我国传统宫调体系中的旋宫转调产生了间接的关联.而长期以来,国内外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在关于关系调和平行调的概念表述上,一直存在着"此即彼"和"此非彼"两种相悖的观点,给教、学、研均造成一定困惑.该文基于国内外具有较强权威性或较大影响力的教程、专著或工具书,对两种观点并存的现状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对其成因也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究,力求"慎思之,明辨之".

    调关系关系调平行调同名调

    席曼诺夫斯基《音乐会序曲》(Op.12)主题动机发展及其结构力研究

    李卓铭李小诺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席曼诺夫斯基的《音乐会序曲》(Op.12)是其第一部管弦乐作品,该作品在深受"青年波兰"创作理念影响的同时,管弦语法又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从西方传统结构观念来看,该曲整体上体现了奏鸣、变奏和三部性结构原则,呈示部与再现部通过精细化的缩减构成了不同的黄金分割比例;从内部发展来看,通过将主题的核心动机变形,并采取点式分解化、层式立体化等手法,获得了多调性对位以及"微复调"等不同色彩的音响结构力.

    席曼诺夫斯基音乐会序曲原形与变形混合曲式黄金分割

    海尼兴、拉莫和意大利通奏低音传统(下)——八度法则中的调性与和弦概念

    路德维希·霍特梅尔艾力陈琛琛王阿西...
    15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索了意大利通奏低音传统,特别是帕蒂门托(partimento)教学传统中所呈现的对调性及尤其是对和弦概念的理解.长期以来,由于新拉莫主义和声学(neo-Ramellian Harmonielehre)的统治地位,这个传统被彻底地忽视了.通过对比拉莫的"基础低音"(basse fondamentale)与海尼兴(Heinichen)对调性的多变的理解,可以看到其间的区别.海尼兴在18 世纪初,尝试将意大利音乐理论全面地概念化.就像拉莫一样,他也开发了一套包罗万象的阐释性和声模型,其中包含了条理清晰的和声功能概念与和弦形态学.然而,海尼兴和拉莫的"系统"建立在完全相反的构想之上.虽然海尼兴的音乐理论也包含了很多思辨性的方面,但它仍然直接来源于音乐实践,并始终拒绝拉莫的理论中最有特色的"系统性精神"(esprit du système,译注:指一种规律性、不变性的具有科学精神的系统).拉莫在早期启蒙运动的现代化、科学性精神的指导之下,尝试从少数几项基础原则中推导出他的理论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海尼兴深入研究了在八度法则(the Rule of the Octave)中定型的和弦音响(Klang)进行与传统对位教学的旧遗产之间的诸多紧张和矛盾之处.

    拉莫海尼兴八度法则帕蒂门托音乐理论历史

    Abstracts

    167-168页

    信息动态

    封2页

    我校联合湖北省博物馆举办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系列活动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