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火灾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火灾科学
火灾科学

范维澄

季刊

1004-5309

hzkx@ustc.edu.cn

0551-3601667

230026

合肥市金寨路96号

火灾科学/Journal Fire Safet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科院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的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的会刊,宗旨是认识火灾发生和发展的机理,并发展火灾防治技术。刊登内容主要为:火的基本物理和化学过程;火灾动力学过程;主动和被动式防灭火方法与技术;火灾与人的相互作用;火灾风险评估与风险量化;火灾统计与调查;火灾安全设计;火灾安全立法;火灾安全教育等。服务对象是国内外火灾防治的科学、技术、设计、管理和教育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集重构与Logistic回归的林火预测研究

    白海峰牛树奎陈锋梁丽壮...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为例,采用过采样、欠采样、混合采样以及人工合成等数据平衡方法对林火数据集进行重构,然后分别应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拟合.选择平均预测效果最佳的数据平衡方法,对全样本数据进行重构和建立模型,同时利用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对各气象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综合随机划分的 10 个样本共计 40 个平衡数据集,就拟合优度来说,过采样、混合采样和人工合成数据集差别不大,三者略大于欠采样数据集;就预测精度来说,过采样数据集﹥混合采样数据集﹥人工合成数据集﹥欠采样数据集,其中前三者差别不大,但明显大于欠采样数据集.计算各气象因子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结果,FFMC、日最小相对湿度、DC绝对值最大,分别为 0.771、0.720、0.527.本文通过过采样、混合采样及人工合成数据方法所得平衡数据集的拟合效果较好,其中以过采样数据集平均预测准确率最高,可用于该地区林火数据集重构及建立模型,各气象因子中,FFMC、日最小相对湿度、DC是影响研究区林火发生的主要驱动气象因子.

    森林火灾气象因子数据集重构逻辑斯蒂模型

    倒虹段凹型管廊电缆舱火灾温度场及CO分布规律研究

    耿加良米红甫邹碧海罗珩博...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火灾情况下地下综合管廊电缆舱的结构设计及廊内消防逃生提供指导,利用FDS软件研究了不同纵向坡度(0%~15%)、火源位置、风速下倒虹段凹型电缆廊道发生火灾时的温度场变化及CO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顶棚温度与坡度呈非线性关系,坡度为 9%时顶棚温度最高,拐点处易受坡度角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蓄温;倾斜段管廊起火时更容易诱发管廊高温塌陷,产生的CO浓度更高,拐点处发生火灾时对管廊结构造成热损伤的威胁性最大;凹型管廊CO浓度及分布受通风影响较大;开启通风有利于廊内人员消防逃生,缩小结构热损伤范围.研究结果可为管廊消防设计及人员逃生提供参考.

    凹型管廊电缆火灾FDS温度场CO分布

    阻性回路温升特性与超温故障特征信号分析

    贺胜龙禹周扬疏学明...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性回路长时超温故障特征信号的有效识别与分析,是表征电气火灾的关键性技术手段之一.通过三相四线制低压AC 220 V配电端纯阻性负载温升实验,制造了阻性回路的故障温升过程,高频多点采集了线路超温故障形成过程中的温度、电流、电压信号,探究了不同电流强度下的阻性回路温度变化时空分布,分析了超温故障状态下温度与电压本征信号、电压谐波信号的关系.通过回路电位分析发现了超温故障状态下回路压降与温度的线性关系,通过傅里叶分析总结出了阻性回路超温故障的电压频谱特征.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阻性回路温升过程伴随着显著的温度时空分布信号特征、压降信号特征和电压谐波信号特征,具备对超温故障的表征能力,可以为电气火灾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电气火灾阻性回路超温故障特征信号

    小样本火灾图像色彩关联的模糊隶属度识别方法

    李海熊升华
    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火灾图像识别过程中样本数据需求量大、计算复杂度高等造成的识别效果不理想问题,提出一种小样本火灾图像色彩关联的模糊隶属度识别方法.首先,计算待检图像和常规图像的偏色因子大小,同时进行罗曼洛夫斯基准则优化,在对偏色因子向量由小到大排序的基础之上确定待检图像类别;其次,基于灰色相对关联度和接近关联度以及权重求解的基础之上计算灰色综合关联度,同时求解待检图像对于同类别火灾图像的隶属度大小;最后,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与图像类别阈值,判断图像是否属于火灾图像.结果表明:(1)该方法对于火灾图像的综合识别精度达 88.89%,同时对非火灾图像的识别精度达 100%.(2)在室外晴天条件下,自然光对蓝色背景的火灾图像色彩特征具有一定干扰性;在室外阴天条件下,自然光对绿色背景的火灾图像色彩特征具有一定干扰性;但上述两种场景下自然光对红色背景的火灾图像颜色特征不具有干扰性,识别精度达 100%.(3)在暗箱无光条件下,对于红绿蓝三种背景的火灾图像综合识别精度均达 100%,这表明自然光对火灾图像的颜色特征具有一定干扰性.(4)不同颜色背景的火灾图像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具有明显差异性;对于红色和蓝色背景火灾图像,相对关联度的贡献度明显高于接近关联度;而对于绿色背景火灾图像,接近关联度贡献度明显高于相对关联度.(5)与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相比,该方法针对小样本图像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以及较小的计算成本.

    安全工程小样本图像相对关联度接近关联度偏色因子最大隶属度

    基于双波长光电传感的抗干扰烟雾报警器研究

    代云志李开远刘红奎袁宏永...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火灾探测报警器的技术升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主流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装置由于依赖单频光谱与烟雾作用信息进行火灾报警,存在抗干扰能力差、灵敏度低等问题.基于球形粒子的Mie散射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波长烟雾检测方法,通过抗干扰逻辑运算测量散射光差异来减少误报.该方法提高了光电传感装置对非火灾因素的抗干扰性,具备优异的抗灰尘、抗水雾干扰能力以及火灾信息探测的高灵敏度,对火灾烟雾的灵敏度达到 0.21 dB/m.在饱和烟雾浓度下,探测器烟雾响应时间约 3s,实现快速响应烟雾能力.

    双波长光火灾探测烟雾传感抗干扰

    油烟对催化燃烧式甲烷报警器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

    焦伟豪聂士斌张红徐良骥...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烷报警器精准探测可以预防甲烷气体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然而油烟等恶劣环境对其报警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讨论了油烟对催化燃烧式甲烷报警器的响应特性如量程指示偏差、报警动作值以及报警重复性的影响,并对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无油烟环境,有油烟环境会使量程指示偏差变大,当箱体甲烷浓度为 12%LEL时,油烟浓度为 7.30 mg/m3 时甲烷报警器的量程指示偏差增加了4.95%;相对于无油烟环境,油烟环境会使报警动作值变大,油烟浓度为 7.30 mg/m3 时的报警动作值相比于无油烟时增长了4.01%;另外,同时还研究了油烟和温度耦合环境对甲烷报警器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量程指示偏差和报警动作值均增大.研究为进一步解决油烟对甲烷气体报警器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有利于提高甲烷气体泄漏的精准探测从而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

    油烟甲烷报警器报警滞后

    管道内两相流流型特征对预混式两相雾化特性的影响

    肖景洋孙华中杨勇李刚...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混式两相流雾化方式应用于车载细水雾系统中时具有雾化效果好、雾化压力低的优势,但面临管道喘振、雾流量周期性波动的问题.基于沈阳地铁车载细水雾实际混合系统结构及工况参数,对管道内流型特征开展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预混式两相细水雾系统中发生的喘振现象主要是因为混合流在管道内疏水过程中形成了段塞流和环状流.通过改变混合流的输送工况参数,可将混合流流型转变为均匀性较强的雾状流和气泡流.结合车载细水雾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和空间条件限制,指出通过降低输送管路直径的方法不仅可有效地解决现有系统的喘振问题,而且不影响现有系统的气、液消耗量及系统布置空间.

    预混两相细水雾车载细水雾混合流流型地铁

    单相高压与两相雾化方式对地铁车厢火灾抑制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

    董克胡适吴敏思刘傲...
    12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地铁车厢内细水雾灭火系统以单相高压雾化方式为主,高压管路一旦破损可对乘客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以行李袋和汽油作为燃烧物开展了全尺寸实验研究.分别从冷却能力、热辐射衰减效果及烟气抑制效果方面分析对比了单相雾化和两相雾化方式对车厢内火灾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单相雾化和两相雾化冷却效果相当,但两相雾化在热辐射衰减、烟气洗消效果方面较高压单相雾化更优,且安全性更好.

    轨道交通车载细水雾系统两相流灭控火效果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