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忠云

双月刊

1008-3456

hnwkxb@mail.hzau.edu.cn

027-87287129 87287002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倡导学术创新,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与出版质量。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思考

    黄承伟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更加注重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定的方向,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统筹提升"三个乡村"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注重改革重点,守住"两条底线",凝聚振兴合力,夯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动能;更加注重遵循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乡村全面振兴的改革原则,走好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

    农村人力资本助推新质生产力:关键问题与政策优化

    郑兆峰高鸣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高素质农村劳动力通过推动高科技应用、促进高效能生产、助推高质量产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强劲的推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速,农业高效能生产基础较为扎实,农业高质量产出取得明显进展.但面向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用高科技、生产高效能、产出高质量的特征要求,我国仍然存在高素质农业劳动力规模不足、结构不优,农村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有待完善,农村地区引才聚才存在困难,农业科技创新基础不足、推广应用受限等问题.新阶段新征程上应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人力资本为引擎,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即激发农村人力资源潜能,创新农村本土人才培育机制,健全乡村引才聚才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新质生产力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科技全要素生产率乡村产业发展

    农村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何婧陈靖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农业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金融体系作为涉农产业的资源配置手段,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金融体系通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生产要素协同发展这三条路径,培育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但是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一系列不足,如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渠道不足、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生产要素协同作用较弱、风险管理方面风险分摊机制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和难点,提出了一系列聚焦农村金融体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一是拓宽新质生产力融资渠道,提升对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以农村金融手段强化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效整合;三是提升农村金融产品对农业生产风险的保障水平,强化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新质生产力农村金融金融服务产业升级

    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内在机理、成效检视与实践路向

    李楠李昀励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动能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亦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深析其机理,数字技术同农业产业的融合能够纵向驱动全链条的优化创新与延伸互融,横向促进多业态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同农业生产的融合能够助益效率、品质、成本、生态效益多环节的全方位提升;数字技术同农业经营的融合能够赋能经营主体与经营服务的优质化转型.而今伴随数字技术架构的深入铺开,在其巨大的辐射效益下,农业产业功能价值日臻拓展,农业生产质效持续提升,农业经营方式改造优化,农业主体利益大幅增进.然而也必须看到,囿于顶层设计的滞后性、数字农业主体能力的失衡性、技术设施支撑的薄弱性,数字技术同农业体系的进一步深度交叉融合面临制约.系统思考深度推进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路径,应聚焦政策保障、主体赋能、技术设施供给三大破题口,强化支撑、补齐短板,为农业领域的模式变革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数字动力.

    数字技术农业现代化内在机理成效检视实践路向

    连片种植能促进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吗?——以化肥、农药减量施用为例

    苏柯雨罗必良
    4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地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连片规模作为农地规模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否带动农户进行农业绿色生产,是值得讨论的重要话题.利用2017-2019年广东省阳山县的农户追踪数据分析水稻连片种植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开展连片种植能够显著促进化肥与农药投入的减量,即连片种植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发现,连片种植农户通过增加机械服务外包环节和提升机械服务外包契约化程度等路径实现绿色生产.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小经营规模农户和小地块规模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后,更能够促进其进行农业绿色生产.第四,情景分析表明,在承包地完成了农地确权和村庄内拥有高信任水平的情景下,连片种植会强化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由此提出,鼓励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发育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市场,有助于将小农户卷入农业绿色化发展进程之中.

    连片种植连片规模经营服务外包农户绿色生产行为

    农业全要素碳生产率空间分异与收敛

    胡江峰黄庆华
    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评估农业低碳发展绩效,识别其时空演化特征和趋势,是科学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政策,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进的现实需要.首先基于SBM函数和GML指数测算1999-2021年中国269个城市农业全要素碳生产率(ATFCP),然后使用Da-gum's Gini系数刻画其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碳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ATFCP空间分异程度逐年扩大,主要来自各省级行政区间的差异(58.10%),其次为超变密度(38.15%),各省级行政区内部差异最小仅为3.75%.ATFCP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并且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ATFCP增长会加速促进周边地区ATFCP提升,调整样本时期、变换时间间隔和空间权重矩阵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农业全要素碳生产率GML指数Gini系数收敛空间面板模型

    农户兼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业生产效率——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经验证据

    牛秋纯李谷成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户兼业化是农民分化的重要特征,如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探讨农户兼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评估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和控制函数法实证分析两者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兼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用;农户兼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较于专业性农户和自有机械农户而言,兼业农户和外购机械服务的农户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由此认为: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正确认识农户兼业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减轻农户兼业可能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农户兼业农业生产性服务生产效率农户

    集聚外部性提升了农户全要素生产率吗?

    曾光张拓丁玉超
    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是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随着水稻种植规模和稻农密度的增加,要素空间集中形成的集聚外部性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行业技术水平,而且还可以改善稻农技术非效率.基于湖南省2014-2020年间1248份水稻种植户微观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表征集聚经济效应的种植规模和稻农密度,同时纳入前沿函数和技术非效率项中,综合考察集聚外部性对稻农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水稻种植规模还是稻农密度,都显著地促进了水稻生产技术进步,提升了农户技术效率;两种集聚变量的产出弹性均为正,共同推动水稻产出前沿面外移;分地形和分农户种植面积的异质性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结论具有稳健性.据此提出,水稻种植区要完善基础设施,利用土地政策满足农户需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利用土地整治等农田建设手段改善细碎化问题,推动村组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强化支持政策,结合地方实际优化农业结构,发挥水稻种植的规模和密度经济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集聚经济种植规模稻农密度技术效率产出弹性

    银行业竞争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全国278个地级行政区的经验证据

    鲁斯玮高波
    9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19年全国278个地级行政区的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测算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实证分析银行业竞争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业竞争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农业技术进步上;机制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可以通过激励农业科技创新和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后发现,相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适度竞争能激励银行比较优势的发挥;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更有效地提升了东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深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市场化改革、鼓励各类商业银行错位竞争和因地制宜适度提升区域银行业竞争水平的建议.

    银行业竞争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服务业

    农田宜机化水平如何影响农机服务供给?

    袁鹏张宗毅李洪波
    11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全国100个丘陵山区县4074份农机户的样本数据,考察了农田宜机化水平对农机户农机服务供给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田宜机化水平能够提升农机户农机服务供给概率与服务供给水平,且对农机户农机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在服务供给环节数与服务供给面积两方面均显著为正.机制分析发现,农田宜机化水平通过扩大农机服务市场规模,进而提高农机户的农机服务供给概率与环节数,通过提升农机的作业效率,进而增加农机户的农机服务供给面积.异质性分析发现,农田宜机化水平提升对青壮年农机户农机服务供给的促进作用大于中年农机户,对老年农机户农机服务供给水平以及经营规模小于50亩的农机户农机服务供给环节数的影响不显著.

    农田宜机化农业机械化农机服务农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