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王泽龙

双月刊

1000-2456

pressmarket@163.com

027-67863426

430079

武昌桂子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刊登历史学、文献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言对接现代性的试验:论鲁迅前"五四"时期的文言写作

    汪卫东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文系统阐述文学救亡思路,揭橥"立人"方案,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深刻的问题意识、复杂的内在逻辑和丰富的情感将近代文言的论说能力推向极致;《域外小说集》以古雅文言直接对接"异域文术新宗",对文言直译现代小说的可能性进行了极端试验;《怀旧》则已是用文言创作的现代小说.鲁迅的文言写作兼及论说体和叙事体两类文章体式,在文言论文、文言翻译和文言小说诸方面都代表了晚清文言的最后努力,这一过程充满障碍,但正是这一挫折经验,使其五四时期坚定转向白话文立场.

    鲁迅文言写作前"五四"近代文言文学现代性

    近代日本帝国主义论的本质与流变——以浮田和民的"伦理帝国主义论"为中心

    马冰洁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浮田和民是近代日本著名的政论家、历史学家,长期担任大日本文明协会编集长及《太阳》杂志主笔,宣传自由主义学说,被视为日本欧美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浮田和民的政治思想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他创造的"伦理帝国主义"这一概念.浮田和民"伦理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以社会进化论为依据的扩张主义,其核心是以列国协调为前提的"自然扩张".然而随着中日关系的变化,浮田和民放弃了"伦理帝国主义论"中文明、和平、协商等所谓符合近代伦理的要素,对日本的武力扩张予以追认,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批判.通过分析浮田和民"伦理帝国主义论"的本质与流变可以看出,近代日本的知识分子为帝国主义辩护的理论,虽然运用了立宪主义或自由民主等政治学理念,但其实质始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殖民主义,既无法阻止日本走向法西斯主义,也无法成为日本战后民主主义真正的源头.

    日本伦理帝国主义浮田和民新亚洲主义

    绕道而行:1913-1914年华尔纳的中国考察

    查晓英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中国关系的拉近,美国学界对中国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1913-1914年,华尔纳受收藏家弗利尔的派遣,代表史密森研究院等机构,前往中国调查考古发掘的前景与建立考古学校的可能性.专攻日本艺术史的华尔纳非常倚重欧洲汉学与日本学界,长时间逗留于欧洲及中国周边区域,在中国内地调查的时间反而极短.考古学校终未建立,乃美国汉学尝试进一步发展时遭遇的一次挫折.

    华尔纳美国考古学校美国汉学

    广东革命政权税收整理问题论析(1917-1926)

    孙毓斐
    13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是广东革命政权财政改善的基础.广东革命政权税收整理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两次护法运动时期受限于地方军阀,仅对少数税项尝试争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时期,各军阀把持税收,大本营政府真正控制的税源只有部分盐税、印花税、常关税和广州及其附近县域的杂税;随着广东军政统一,广州国民政府统一税收,并进行税政改革、开征新税,税收收入不断增长.广东革命政权的税收政策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点,并在革命进程中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央集权属性的税收体系,税收能力极大提升,为出师北伐提供了财政支持,也为后续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历史经验.

    广东革命政权孙中山税收整理财政变迁

    书写母亲的历史——二战后日本国民历史学运动与妇女史的实践

    杨力
    14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左翼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尤为重要.由马克思主义史家石母田正领导的国民历史学运动便是一例.这一运动倡导知识分子协助民众,书写工人、农民等民众的历史,进而重构日本历史的主体.在国民历史学运动中,妇女史书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母亲的历史"的书写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书写母亲的历史这一史学实践,国民历史学运动从立场、方法、资料等多个维度拓展了日本近现代史学发展的空间.

    日本近现代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日本妇女史国民历史学运动石母田正

    "鉴定—欣赏":教育评价范式的双重结构及其实现——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罗祖兵韩雪童
    158-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教育评价应当是由"鉴定性评价"和"欣赏性评价"组成的双重结构.鉴定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素质按照预先设定的指标和标准进行评定,重在发现学生素质的不足,以"补短"推动"全面发展";欣赏性评价是指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的实际情况建构指标和标准并据此进行评定,重在发现学生素质的优势,以"扬长"促进"个性发展".二者各有优劣,既不可彼此取代,亦需要相互补充.当前,"鉴定"几乎成为教育评价的唯一范式,评价改革基本集中于"鉴定"内部的评价内容调整,学生的个性潜质和特殊才能很难有机会被发现,更谈不上培养.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教育评价亟须从鉴定性评价的单一范式结构转向"鉴定—欣赏"性评价的双重范式结构.具体策略包括:确立注重特长的人才观,构建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善用彰显个性的评价方法和提供专业且过硬的评价保障等.

    鉴定性评价欣赏性评价鉴定—欣赏性评价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脱域":在线教学空间的虚化与跨时空重构

    杨芊芊林小英
    16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在线教育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民族志的方法呈现学生视角下不同教学形式的在线学习场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分析发现,在线教学所附生的虚拟空间突破了高度同质化的物理空间的无机束缚,并赋予个体时间掌控的可能,很大程度上弥合了计划时间与自我主体时间的断裂,使得教与学可以实现跨时空重构.在线教学不断重构教学空间的同时,如果不能兼顾避免个体层面的"脱域",可能会导致教学空间的虚化;而教学空间的虚化可能会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转换为片面强调学生自主的个体主义式学习,未来有待新技术赋能空间建设以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实践的组织方式和存在结构,应回归以彰显"人"的属性为本的价值取向.

    在线教学教学空间时空重构课堂民族志脱域

    倚数字时代之利器:探索综合性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

    许丽梅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内""外"紧张有所缓解,但又形成了一些新的困境.在学术空间仍显不足、专业编辑依然不可或缺的情形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将高效、快速的优势最终传递到作者与读者那里;杂志社主体性的被消解,也导致了读者与编者关系更深的撕裂.建立能够"一键发布"的单篇出版的数字平台,也许是充分转化便捷、灵活、实时的数字化技术的"福利",化解"内""外"紧张困境,实现综合性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要确保数字出版成果的权威性,坚持数字出版物的高质量标准,建立杂志社发挥自主性的出版平台,加强监管、优化创新评价系统.

    数字出版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第三届融合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雷江华彭兴蓬
    封3页

    稗官野乘,足观世变——《朱峙三日记》(全十册)出版

    魏耀武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