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

王齐洲

双月刊

1000-1190

inbox@mail.ccnu.edu.cn

027-67868127

430079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1995年创刊(原名〈华中师范学院学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主要刊登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择优刊登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论文或简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专业镇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扩张驱动机制研究

    杨浩卢新海任文琴陈东军...
    24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镇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就地城镇化水平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有助于理解镇域国土空间的均衡可持续发展趋势.该文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批量化测算模型与Tobit回归分析方法等,考察分析1985-2020年中国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及其扩张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涵盖东北和华东的"第一象限区"是中国专业镇的主要集聚区,而以华南和西南为主的"第四象限区"为次集聚区;各地区专业镇建设用地规模总体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十三五"期间的增速明显减缓;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景观聚合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其建设空间不断趋向融合和集聚,但同时也存在无序蔓延的风险.此外,专业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驱动因子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其中镇域人口密度、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区域路网密度等变量均表现为正向驱动.

    专业镇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指数驱动因素

    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研究

    王豆聂艳焦文轩王华...
    25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汉平原自然环境优越,乡村生态韧性的提升是江汉平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研究基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维度构建了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重心-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2005-2021年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水平,诊断时空演变特征,挖掘影响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在时序特征上,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水平呈现波动起伏的上升趋势,生态韧性差异逐渐减小.2)在空间分布上,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呈现"低值分散、高值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上呈西南—东北走向,整体向西南推移.3)在影响因子上,地表起伏度、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变化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环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制约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且影响因子由抵抗力向适应力和恢复力转变.研究结果能为江汉平原乡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

    乡村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地理探测器江汉平原

    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文献分析(1994-2021)

    杨萌萌龚胜生
    264-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学研究可持续发展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该文依托CNKI数据库、读秀资源库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限定主题词为"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94-2021年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核心力量、重点区域与重要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过程可分为快速兴起(1994-2001年)、稳定发展(2002-2011年)和整固深化(2012-2021年)三个阶段.2)中国开展"可持续"研究的地理学者多达624位,主要是自然地理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研究机构多达258个,主要是中国科学院所属地理单位,机构间合作具有空间邻近性,机构空间分布具有东、中、西梯度分异性;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对象区域以地方行政区域为主,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特色鲜明.3)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重点领域有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伦理、消除贫困与可持续生计、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4)未来中国地理学者的"可持续"研究应在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拓展、可持续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下功夫.

    可持续研究力量重点区域重要领域中国地理学者

    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机器分析研究

    廖盛斌齐飞
    279-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进行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课堂师生互动,课堂师生互动分析一直受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该研究采取改进型弗兰德斯编码(IFIAS)理论,根据编码原则对23个课堂实录视频进行编码.在编码类别统计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密度聚类算法,实现基于机器学习的课堂师生互动风格分类,最终将课堂分为学生中心式、师生互动式、教师中心式三个类别.该研究拓展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理论价值,为课堂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式.通过分析得到许多课堂相关的特征,可以提升课堂师生互动分析的效率,同时为教师提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向.

    课堂师生互动主成分分析密度聚类改进型弗兰德斯

    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良性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交通网络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协同优化路径》评介

    张安录
    286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