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

王齐洲

双月刊

1000-1190

inbox@mail.ccnu.edu.cn

027-67868127

430079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1995年创刊(原名〈华中师范学院学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主要刊登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择优刊登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论文或简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alin图的2-距离和可区别全染色

    王同昕杨超殷志祥姚兵...
    507-510,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k]={1,2,…,k}为颜色集。设f:V(G)U E(G)→[k]为图G的一个k-全染色。令S(u)=f(u)+∑v∈NG(u)f(uv),其中,NG(u)表示u的邻点集。若对G中距离不超过2的任意两点u、v,有S(u)≠S(v),则称f为图G的一个2-距离和可区别k-全染色。图G的2-距离和可区别k-全染色中最小k值称为图G的2-距离和可区别全色数,记为x″2-∑(G)。该文运用组合零点定理证明了最大度至少为4的Halin图G满足x″2-∑(G)≤ max{ △(G)+2,9},其中,△(G)表示图G的最大度。

    2-距离和可区别全染色Halin图组合零点定理

    一类d-维齐次Moran集的分形维数

    蔡畅梁爽李彦哲
    51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研究了一类特殊的d-维齐次Moran集:{mdk}型齐次Moran集,利用质量分布原理、乘积集的分形维数不等式以及关于一维齐次Moran集上盒维数的重要引理,结合{mdk}型齐次Moran集的自身结构,得到了 {mdk}型齐次Moran集在特定条件下的Hausdorff维数与上盒维数的表达式。

    齐次Moran集{mdk}型齐次Moran集Hausdorff维数上盒维数

    F-H-调和映照的刘维尔型定理

    种田邱紫阳
    519-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研究了从黎曼流形出发到叶状黎曼流形的光滑映照和相应的F-水平能量泛函,称此类能量变分的临界点为F-H-调和映照,利用F-水平应力能量张量建立了关于F-水平能量增长性条件下F-H-调和映照的刘维尔型定理。

    叶状黎曼流形F-H-调和映照刘维尔型定理

    基于全景环视图像的停车位检测算法

    闫旭东钱莉
    526-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自主泊车过程中的停车位识别问题,该文基于全景环视图,提出了融合改进Transformer模块和卷积的混合编码-解码结构网络模型。使用上述模型对全景环视图中停车位上的"T"形和"L"形角点进行检测,并回归得到角点的位置、方向以及类型信息。然后把提取出的角点输入推理模块,根据角点对之间的种类和几何关系完成停车位检测并计算得到停车位位置。最后,使用ps2。0数据集在多个情景下进行了实验,停车位检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到达了 99。27%和99。22%,角点位置误差RMSE在2 cm以下。对每张图片角点检测的计算量约2。71 GFLOP,对应的检测时间约40 ms。

    停车位检测卷积神经网络全景图像Transformer自动泊车

    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球磨法制备及其导热性能

    仇延钊吴红艳杭烨超施恩希...
    53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频化电子器件对散热技术日益增高的迫切需求,该文提出利用物理-机械手段,以天然膨胀石墨为原料,依靠机械碰撞和电荷相互作用,通过改变研磨时间,制备出不同粒径的少层改性球磨石墨烯,并通过水溶液分散技术获得了不同浓度的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利用XRD、Raman、TEM和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备的少层石墨烯形貌、结构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少层石墨烯层数约为6~7层,其微晶尺寸较小,且具有规则的层状结构,粒径集中分布在80 nm附近且分布均匀。借助自主搭建的导热测试平台,研究了在浓度和粒径影响下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研究发现,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热阻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导热系数明显大于基液且随着少层石墨烯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在热管中的平均传热功率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粒径为83。72 nm,质量分数为0。1%的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热阻比水降低10。96%,导热系数提高27。31%,平均传热功率提高193。1%。因此,这一方法未来将对电子器件、芯片散热技术的优化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少层石墨烯球磨纳米流体热管粒径导热系数

    阿尔茨海默病患外周血和海马区中铜/铁蛋白及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慧琼张倩陈红安江南...
    542-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与铜(Cu)、铁(Fe)代谢紊乱密切关联。该文完成了 AD病患外周血、海马区中的微阵列测序数据与人源Cu、Fe蛋白组的比较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中NDUFS2基因及对应蛋白变化显著,可作AD检测靶标;海马区中88种Cu、Fe蛋白与代谢、去甲基化、电子传递等功能直接关联,3种核心基因(CYCS、CYP3A5、CYP2D6)及对应的Fe蛋白能通过引发细胞色素相关代谢紊乱影响AD发展。这为理解和检测AD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 Cu、Fe蛋白变化对AD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金属蛋白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为例

    程靖清李炎桂姚华舟钱静...
    551-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对于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为例,构建了以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考虑片区既有地面、地下建筑开发现状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三维评价体系。该体系基于三维数据的特点和其他实际要求,体系构建主要包含4个步骤:1)利用多源地质数据的隐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2)根据现有数据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建立三维评价指标体系;3)利用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从三维地质模型中构建三维评价数据集;4)使用多级指数叠加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总体较好,深层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优于中层和浅层。该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整合二维和三维地质信息,给出更合理的评价结果,并提高结果深度方向上的分辨率。评价结果可以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及其他重点片区地下空间规划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评价体系三维评价模型深圳市

    土壤可蚀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田培刘嘉欣曲丽莉
    56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可蚀性(K)用于表征土壤对外部侵蚀力的敏感程度,是理解土壤侵蚀机理及构建侵蚀模型的重要指标,K因子值的精准获取和算法优化是土壤侵蚀模型完善的关键。该文从土壤可蚀性概念、评价指标、测定方法、时空变异性及预测值不确定性等五方面,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总体而言,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为土壤侵蚀建模和水土保持工作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后续应研究如何将基于非标准小区所得K值转化为标准小区条件下的数据,以形成统一的K值数据库,为适宜于大尺度区域侵蚀模型构建提供支撑;应加强示踪、遥感、数字制图技术与土壤可蚀性研究的有机结合,重点突破核素背景值测定、植被因素干扰等瓶颈;深入推进基于深度学习及数字制图的土壤可蚀性定量研究,实现新方法新技术在土壤可蚀性领域的应用。另外,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土壤可蚀性空间变异及预测值不确定性研究亦需深入,以提高土壤侵蚀预报精度,为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提供支撑。

    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测定方法时空变异性预测值不确定性

    中国锂资源安全综合评价及预测预警研究

    周之逸樊锦绮成金华朱永光...
    57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地缘冲突和大国博弈加剧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能源关键矿产面临较大供应风险。该文提出了包含需求预测、初级资源供给预测和回收资源供给预测在内的新的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预测模型。模型从情景分析出发,将微观矿山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结合,综合运用计量模型、机器学习、因子模拟等方法,考虑了储量、成本、贸易等影响要素,对我国锂资源保障程度进行多情景下的综合预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锂资源存在长期资源储备不足的风险,加大勘察投入可以有效增加未来可供储量,提升资源保障程度;未来中国初级锂的保障程度逐渐上升,将在2030年满足国内一半需求;当前锂资源回收率较低,提高回收率能够有效提升次级锂的供应,当回收率提升至40%以上,能基本实现锂资源的对内保障。政策建议:加大勘探投入,实施新一轮找矿行动;提升矿业生产效率,保障初级资源生产;政府鼓励企业加强锂资源回收,提高资源回收率;加快技术革新,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回收成本。

    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锂资源储量预测产量预测

    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探测精度分析研究

    李力陈城周云祥郭越凡...
    58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本区域上空云、雾、弱降水、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液态含水量垂直廓线、气溶胶浓度等探测要素,增强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该文针对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探测数据的准确性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观测要素评估方法。方法使用了同址探空站的观测资料作为参考标准,通过对比时空匹配的垂直探测数据,分析宜昌垂直观测系统各类探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该系统的垂直廓线产品联合观测2024年2月宜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多条垂直廓线融合应用研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数据质量全部满足评估指标要求,探测数据与探空资料相关性总体较好,可为气象监测提供精密的观测数据。

    地基遥感垂直廓线探测精度准确性评估宜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