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

徐建国

月刊

1003-9961

jbjc@icdc.cn

010-58900732

102206

北京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疾病监测/Journal Disease Surveilla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快、简、新和实用性强的特色,及时准确地向国内外报道传染病疫情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9-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种型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高磊高建炜杨聪陈倩...
    279-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19-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种型和分子分型研究,掌握其分子遗传特征,为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对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种的鉴定,运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7.6软件对MLVA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72株布鲁氏菌分离株经AMOS-PCR鉴定显示均为羊种布鲁氏菌.经MLVA分型,Panel 1显示具有42、45、63共3个MLVA-8型.Pane12A显示均为41型(4-20-8),Panel2B显示具有高度多变性;72株菌被分为51个MLVA-16基因型,12个为共享基因型,其余39个为单一基因型.宁夏原州区的布鲁氏菌型别较为丰富,包含3种MLVA-8型别.本研究中的72株布鲁氏菌与多个省份的菌株存在18种完全相同的MLVA-16基因型,表明菌株不仅在宁夏广泛传播,在全国范围内也呈跨地区传播的特点.结论 宁夏人间布病疫情极为严重,通过MLVA-16确定了宁夏布鲁氏菌分离株存在多种基因型,可为后续人间布病精准防控及流行病学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布鲁氏菌病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羊种布鲁氏菌

    2009-2022年海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谢永慧闫秀娟蔡英桂张玲...
    285-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海南省2009-202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布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海南省2009-2022年人间布病报告数据和各监测点血清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22年海南省共报告布病140例,年均发病率为0.11/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164.602,P<0.001).发病以3-8月为主.全省17个市(县)(17/19,89.47%)有布病病例报告,以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临高5个邻近的市(县)发病水平最高,发病市(县)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74,P<0.001).以30~69岁人群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7.8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3.57%.共开展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13 175人,检出阳性161例(阳性率1.22%).养殖牛、羊、猪等家畜,肉类加工及屠宰等直接接触病畜及污染物等为感染的主要原因,占95.00%,食源性感染占2.86%.77.14%的病例在发病30 d内就诊.结论 海南省人间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迅速扩散到多个市(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联防联控,根据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监测

    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一起非职业人群感染的人间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调查

    刘天揭宝池向泉毛春林...
    290-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一起非职业人群感染后发现的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聚集性疫情,为布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发病过程及感染来源进行分析;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及试管凝集试验检测抗体,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通过现场问卷调查该地职业人群布病认知情况.结果 指示病例从事水产养殖工作,无明确可疑羊接触史,主动就诊发现;溯源调查发现其渔场附近常有羊群出入.该羊场共有羊77头,采样61份,阳性率为80.32%(49/61).经溯源调查,该阳性羊群为外地病羊输入可能性大.应急监测及病例搜索共采样检测34人,检出阳性3人,分别为指示病例妻子、阳性羊群养殖户夫妻2人.此次疫情中确诊病例2例,隐性感染者2例.2例确诊病例先后经多次就医后确诊,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别为50 d、89 d.对该镇所有羊群开展应急监测,共采样190份,未发现其他羊群阳性.对该镇27名羊养殖职业人群开展调查,布病相关知识知晓率3.70%,27.27%的职业人群工作时存在皮肤受伤情况.结论 此次疫情为荆州市首次由非职业人群感染发现的布病聚集性疫情,外市病羊输入可能为此次疫情传染源.基层医疗机构对布病诊疗意识不足,当地职业人群布病认知及防护意识欠缺.

    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

    本刊常用缩略语

    295页

    2005-2022年江苏省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毛星棋姜辉薛士银李小胤...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22年江苏省甲型肝炎(甲肝)疫苗免疫规划接种前后甲肝的流行趋势和变化特征以及探寻甲肝可能的时空聚集区,为制定防治甲肝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甲肝的报告发病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 17软件对不同时期、不同性别的发病情况进行差异性检验;运用Joinpont 4.8.0.1软件对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检验;运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甲肝发病率县(市、区)分布图;采用SaTScan 9.7软件进行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05-2022年江苏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8862例,年均发病率为1.31/10万,从2005-2007年的3.14/10万下降至2020-2022年的0.59/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9.10%,95%置信区间=-12.20%~-6.00%).从时间分布上来看,甲肝免疫规划前期以春季高发,到免疫规划时期季节性逐渐丧失.从性别发病分布上来看,男女发病之比从免疫规划前期的2.30∶1到免疫规划时期(2020-2022年)的0.97∶1;从年龄分布来看,各时期45~55岁年龄段居多;从职业分布来看,以农民、工人、家务待业以及退休人员为主.从地区分布来看,甲肝发病主要分布在临海或河系较多的区域如:紧邻太湖的虎丘区,紧邻微山湖的贾汪区,紧邻高邮湖的兴化市、江都区;2005-2022年时空扫描探测出一个甲肝发病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江苏省东南临江沿海地区.结论 2005-2022年甲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人群性别分布逐渐稳定,存在地区差异性分布,应继续加强甲肝发病监测,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指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免疫规划发病率时空扫描

    1992-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吴珏静董维波夏颖苹傅叁君...
    30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2-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1992-2022年奉化区乙肝病例报告数据,其中1992-2004年数据通过传染病年报收集,2005-2022年数据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根据免疫策略调整分1992-2001年、2002-2011年、2012-2022年3个阶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2-2022年奉化区共报告乙肝7 95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1.04/10万.奉化区自2010年起无未分类乙肝病例报告,其中报告慢性乙肝病例占93.90%.3个阶段全人群的年均乙肝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4.57/10万、46.51/10万、52.04/10万.其中,0~14和15~29岁年龄组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呈上升趋势(0~14岁年龄组:趋势x2=10.040,P=0.002;15~29岁年龄组:趋势x2=19.960,P<0.001;60岁以上年龄组:趋势x2=16.44,P<0.001).1992-2022年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73.35/10万),显著高于女性(27.92/10万)(x2=51.000,P<0.001).1992-2022年奉化区0~14岁年龄组乙肝标化报告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0.92%[95%置信区间(CI):-13.35%~-8.43%,P<0.001],15~29岁年龄组乙肝标化报告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4.13%(95%CI:-5.57%~-2.66%,P<0.001).1992-2022 年奉化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 99.20%.结论 1992-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总体乙肝报告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2010-2022年报告以慢性乙肝为主,急性乙肝呈下降趋势.自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实施以来出生的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提示需要继续保持较高的乙肝接种率,加强成年人乙肝防控工作.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流行病学

    2009-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甲型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王迎艳跃华冯静姜晓峰...
    307-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甲型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为内蒙古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22年内蒙古19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标本病原学检测数据,对甲型流感数据进行描述及统计分析.结果 内蒙古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09-2022年累计采集ILI咽拭子标本134539份,检测发现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本14626份(阳性率为10.87%),其中甲型流感9159份(占阳性标本总数62.62%).每年冬春流感流行季,流感病毒亚型或亚系混合流行或交替优势流行,主要流行亚型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A(H3N2)型,5~岁组的年龄别甲型流感阳性率最高(9.31%),内蒙古东、西、中部流感病毒病原学阳性率和流行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4.138,P<0.05).结论 内蒙古甲型流感病原学各年间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呈现冬春季高发的特征,且存在人群和地区流行差异,应重点加强学生和体弱人群流感预防工作,发挥流感疫苗和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双重作用,以降低流感大流行的发生.

    内蒙古自治区甲型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

    2017-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4种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方捷古子豪许睿玮张蔚...
    313-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及其流行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的全年龄段病毒感染性腹泻送检病例作为监测对象,对不同基本特征研究对象的病毒阳性率差异以及病例发病-就诊时间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深圳市龙华区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总阳性率为25.10%(120/478),2017年病毒阳性率最高,历年病毒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线性趋势x2=16.094,P=0.446).每年检测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的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检测阳性例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7月和10-11月,呈"双峰"分布.年份、年龄和是否呕吐是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病-就诊时间差的独立影响因素.病例性别分布中,男女性别比为1.43∶1;是否具有呕吐症状病例的病毒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928,P=0.001).结论 2017-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历年病毒阳性检测率存在差异,时间分布特征明显.应加强高发季节的人群监测,完善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

    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腹泻监测

    2010-2021年甘肃省手足口病监测分析及模型预测

    杨建军冯燕梁舒刘新凤...
    318-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21年甘肃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组成,对2022-2024年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进行预测,为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21年甘肃省手足口病的发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组成.基于R语言以2010-2021年甘肃省手足口病月发病人数构建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2022-2024年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进行预测.结果 2010-2021年甘肃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6 265例,男女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59%、0.4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 433.505,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其中1~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29269例);发病呈周期性流行,基本趋势为隔年出现发病高峰,2020年发病率最低,2019年发病率最高;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5-7月为主高峰,9-11月为次高峰.病原构成方面,肠道病毒71型(EV71)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其他肠道病毒逐渐变为优势毒株;重症及死亡病例病原体以EV71为主;男女性别间病原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季节性ARIMA模型ARIMA(4,0,1)(2,1,1)12,预测结果显示,2022-2024年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水平与2021年基本一致,预测发病人数与2021年接近,并保留以往双高峰发病的特点.结论 5岁以下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其他肠道病毒逐渐变为优势毒株,夏季高发.ARIMA(4,0,1)(2,1,1)12可以拟合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的演变趋势并进行短期预测.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时间序列

    2016-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G基因变异分析

    王瑞肖勇鲍静管红霞...
    324-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流行特征及RSV-G基因变异情况,为江苏省无锡市RSV预防控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集2016-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样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采集的样本进行RSV检测,使用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明确A/B亚型,选取部分阳性样本进行G基因测序,比对测序结果与已知的RSV基因序列,确定基因型别和分析G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 2016-2018 年 RSV 总体检出率为 9.01%(281/3120),RSVA 亚型为 4.07%(127/3120),RSVB 亚型为 4.87%(152/3120),A、B亚型混合感染仅2例.婴幼儿检出率最高为10.77%(196/1820).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占比(69.97%,191/281)远高于其他月份.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以B亚型为主,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以A亚型为主.RSVA亚型有1种基因型:ON1,RSVB亚型有1种基因型:BA10.RSV A亚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5.70%~99.00%,RSV B亚型核苷酸同源性97.10%~99.50%.A亚型易发生E262K、L274P突变,B亚型均发生T270I和V271A突变.ON1型N-糖基化位点只有237位点与ON1原型株一致,BA10型N-糖基化位点与BA原型株一致.结论 婴幼儿是江苏省无锡市RSV感染的主要人群,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RSV感染高峰期,呈现A亚型和B亚型交替流行的特点.ON1基因型和BA10基因型分别是RSVA、B亚型的唯一基因型.RSV-G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小,均有ON1、BA10基因型的典型氨基酸位点突变,ON1型N-糖基化位点比BA10型较易发生变异.

    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G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