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

徐建国

月刊

1003-9961

jbjc@icdc.cn

010-58900732

102206

北京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疾病监测/Journal Disease Surveilla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快、简、新和实用性强的特色,及时准确地向国内外报道传染病疫情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简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1095页

    2024年8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概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1096-1097页

    2024年8月全球传染病疫情研判分析

    韩辉伍波周奇宋悦谦...
    1098-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8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7种,涉及236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6个)、猴痘(121个)、登革热(30个)、麻疹(28个)和霍乱(21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人感染H5N1禽流感(51.40%)、金迪普拉病毒感染(33.50%)、拉沙热(17.60%)、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8.30%)和西尼罗热(7.10%).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猴痘、霍乱和麻疹.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登革热、猴痘、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麻疹;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猴痘、麻疹、疟疾、白喉和脊髓灰质炎;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奥罗普切病毒病和猴痘;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麻疹和西尼罗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霍乱金迪普拉病毒感染人感染禽流感

    2024年9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孙大鹏秦颖白文清刘凤凤...
    1101-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2024年9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2024年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较8月有所上升,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近期我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已达峰值并呈下降趋势,猴痘短期内仍将呈低水平传播态势,散在鼠疫、霍乱病例仍可能发生,登革热疫情已进入高峰季节;国外拉沙热和奥罗普切热疫情仍将持续,但输入我国并引起持续传播的风险低.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鼠疫、霍乱、登革热、拉沙热和奥罗普切热等传染病予以关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2024年8月全球传染病事件风险评估

    杨昕娉庞明樊纪瀚然房元圣...
    1105-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24年8月中国境外发生的全球传染病事件进行监测,并评估对我国的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方法 运用多种来源的互联网开源情报信息,对重点关注传染病开展基于事件的监测,并采用风险矩阵法,从传播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个维度,整合疾病、国家和事件特异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开展评估.结果 2024年8月监测到13种传染病在全球39个国家形成突发事件或暴发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面,高风险事件7个,中风险事件27个;海外旅行风险方面,高风险事件13个,中风险事件34个.结论 建议重点关注孟加拉国、泰国、越南、斯里兰卡、新加坡、老挝和尼泊尔的登革热;一般关注洪都拉斯、巴西和哥伦比亚的登革热,尼日利亚、刚果(金)和尼泊尔的霍乱,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刚果(金)的猴痘,越南的白喉,巴基斯坦、印度的脊髓灰质炎,刚果(金)的黄热病,印度的寨卡病毒病,以色列和美国等的西尼罗病毒病,俄罗斯的土拉杆菌病,印度和法国的基孔肯雅热,美国的东方马脑炎可能带来的输入风险.建议出国旅行者重点关注孟加拉国、泰国、越南、斯里兰卡、新加坡、老挝、尼泊尔、洪都拉斯、巴西和哥伦比亚的登革热,尼日利亚和刚果(金)的霍乱,越南的白喉;一般关注尼泊尔的霍乱,多国暴发的猴痘、西尼罗病毒病,巴基斯坦等国的脊髓灰质炎,刚果(金)的黄热病,印度的寨卡病毒病,俄罗斯的土拉杆菌病,印度和法国的基孔肯雅热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

    全球传染病事件监测风险评估开源情报

    1980-2022年中国长三角地区疟疾季节性特征比较及关联分析

    胡学锋陈琳李忠起邱文毅...
    1109-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国长三角地区1980-2022年疟疾分布的季节性特征和关联性,为巩固和维持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收集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1980-2022年疟疾年度逐月发病数据,采用Joinpoint 5.02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采用Excel 2019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计算集中度M值和发病高峰日,查阅临界值表进行雷氏检验.运用DPS 19.05软件进行Watson-Williams检验和相关分析,分析长三角地区疟疾季节性特征和关联性.结果 1980-2022年长三角地区年病例数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有一定波动性,病例全国占比波动较大.各省份年发病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时间拐点不一致.各地年度、月度病例数及发病率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前月病例数集中度M值有下降趋势,有明显波动性.消除本土疟疾前长三角各地区疟疾发病有集中趋势,发病高峰日分布于6月12日至9月23日之间.消除本土感染疟疾后,除2020-2022年外,长三角地区疟疾季节性特征不显著.1980-2022年各地年平均角Watson-Williams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不同历史阶段长三角地区疟疾季节性特征变化明显.在消除本土疟疾后,输入病例后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要采取综合性一体化措施做好防控.

    长三角地区疟疾季节性时间趋势分析

    2007-2021年四川省儿童肺结核登记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李婷刘双王丹霞逯嘉...
    1115-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7-2021年四川省0~14岁儿童肺结核登记变化趋势与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中收集四川省2007-2021年的肺结核患者登记个案资料,采用回顾性描述的方法和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肺结核登记率的三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以及儿童肺结核患者登记治疗特征.结果 四川省2007-2021年共登记儿童肺结核11 709例,年均登记率5.61/10万,占全人群患者的1.40%.登记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3.35%[95%置信区间(CI):0.78%~5.83%,P<0.05].第三季度登记率在全年中的占比最高(28.91%).10~岁组儿童肺结核登记率平均每年上升4.58%(95%CI:1.99%~7.08%,P<0.05),其他年龄段儿童的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均P>0.05).10~岁组登记率女性高于男性(x2=55.122,P<0.001).与全人群相比,儿童女性(48.87%)、血型播散性肺结核(6.18%)的占比明显高于全人群(分别为29.71%、1.62%)(性别x2=2019.501,P<0.001;诊断分型x2=36550.903,P<0.001),而本地户籍(81.83%)、病原学阳性(23.75%)、汉族(62.53%)占比明显更低(户籍类别x2=1312.728,P<0.001;诊断结果x2=4707.627,P<0.001;民族x2=9317.036,P<0.001).儿童患者就诊延迟时间为23(9,52)d,确诊延迟时间为0(0,3)d,均明显低于全人群的29(10,62)d和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诊延迟Z=-14.160,P<0.001;就诊延迟Z=-17.625,P<0.001).结论 近15年间四川省儿童肺结核登记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应关注流动就诊儿童肺结核患者并重视1岁以内婴儿和大龄女童肺结核发病.加强儿童结核病的病原学检测,密切监控、预防重症发生.加强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筛查.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强化宣教等一系列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儿童肺结核患者.

    结核,肺儿童登记率数据说明统计流行病学研究

    2013-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患者发现延误分析

    甘亚弟高艳青唐金凤胡月...
    112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病例流行特征、发病趋势及感染来源,为制定大兴区布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布病病例相关信息,对布病病例基本情况、流行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及感染来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各年度及性别发病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2013-2022年该地区人间布病病例发现延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大兴区共报告130例布病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79/10万,发病地区以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为主且以夏秋季高发,发病率在各年度间(x2=18.828,P=0.027)、性别(x2=28.494,P<0.001)、各年龄组(x2=36.287,P<0.001)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2022年平均就诊延误率为33.33%(40/120),各年就诊延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度变化百分比(APC)=-6.31%,95%置信区间(CI):-44.03%~56.84%,t=-0.315,P=0.777],病例就诊时间中位数为6 d.2013-2022年平均诊断延误率为50.83%(61/120),各年间诊断延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2.00%[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11.40%,95%CI:-23.56%~2.72%,t--1.623,P=0.108],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段分析结果显示,在2013-2018年诊断延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34.12%,95%CI:-47.76%~-17.11%,t=-4.708,P=0.006),2018-2022 年诊断延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28.40%,95%CI:-7.27%~77.82%,t=2.014,P=0.105).病例诊断时间中位数为10d,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x2= 17.395,P<0.001),中位数由2013年的19 d降至2022年的5 d.结论 大兴区布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布病病例发现延误现象较为严重,诊断延误随时间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应持续开展多部门联防联控,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感染来源发现延误

    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蚌埠市住院患儿呼吸道人腺病毒感染情况及基因特征分析

    王璐璐宗可鑫程迁陈鑫玥...
    1127-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蚌埠市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人腺病毒(HAdV)感染情况和基因进化分析,为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 以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蚌埠市某三甲医院收集的589份急性儿童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对15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使用Hep-2细胞对HAdV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使用普通PCR方法扩增HAdV的Hexon基因Loop2高变区域,初步鉴定HAdV分离株的型别;再扩增Hexon基因和Fiber基因,进行基因组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589份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咽拭子样本中共检出病毒阳性184份,检出率为31.24%.HAdV核酸阳性80份(13.58%),其中单一感染63份(78.75%),双重感染16份(20.00%),三重感染1份(1.25%).80例HAdV阳性病例中,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组中,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为6月龄至2岁组(21.67%).HAdV阳性患者中临床诊断为肺炎的占56.25%(重症肺炎占22.50%),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30.00%).分离的30株HAdV毒株以HAdV-C1型为主,共24株,HAdV-C2型3株,HAdV-C57型2株,HAdV-C5型1株.结论 HAdV是引起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蚌埠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6月龄至2岁婴幼儿为主要感染人群,临床诊断以肺炎为主,应加强对HAdV的监测和防治.

    急性呼吸道感染人腺病毒病毒分离基因特征

    2015-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病学及登革病毒包膜蛋白基因进化特征比较

    蒋力云苏文哲刘文辉曹毅敏...
    1135-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广东省广州市登革热输入与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登革病毒包膜蛋白(E)基因进化特征,探讨影响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因素,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登革热病例信息,使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并测定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运用MEGA 11软件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 2015-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4 245例,输入病例534例,本地病例3 711例.输入病例数高峰为6-10月,前于本地病例数高峰8-11月.输入病例主要分布于白云区、番禺区和越秀区,本地病例主要分布于荔湾区、白云区和海珠区,两者空间分布不一致.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确诊病例血清标本,以血清型1型感染为主.本地病例感染毒株的序列与输入病例感染毒株、国外流行毒株 以及本地既往流行毒株的序列亲缘关系相近.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呈上升趋势,登革病毒流行株以输入毒株为主,并存在本地既往毒株引起流行的可能.政府需要多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加大对特定群体的防控宣传力度,同时解决登革热输入和本地流行,才能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登革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包膜蛋白基因基因进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