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监测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监测与控制
《疾病监测与控制》编辑部
疾病监测与控制

《疾病监测与控制》编辑部

双月刊

1673-9388

01005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战备路邮政支局16号信箱

疾病监测与控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苦豆子药渣中多糖除蛋白质工艺优化研究

    高晓娟冯莉苏慧敏王汉卿...
    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三氯乙酸法脱除苦豆子药渣多糖中蛋白质的条件.方法 以振荡时间、三氯乙酸浓度、除蛋白次数为因素,蛋白质脱除率为考察指标,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建立L9(33)正交实验.结果 正交实验得出苦豆子药渣中多糖蛋白质脱除率最佳工艺条件为:振荡20 min,三氯乙酸浓度为40%,除蛋白5次,该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87.76%,多糖损失率为10.53%.结论 三氯乙酸法可有效除去苦豆子药渣多糖中蛋白质,为苦豆子药渣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依据.

    三氯乙酸法苦豆子药渣除蛋白资源利用

    醒脑静联合肌氨肽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及GRADE质量评价

    郭浩寇佳敏杨宏昕
    426-430,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醒脑静联合肌氨肽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醒脑静联合肌氨肽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同时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包括7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醒脑静联合肌氨肽苷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还可显著改善血脂指标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结局指标评级均为中级.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醒脑静联合肌氨肽苷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对血脂异常以及降低CRP水平也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醒脑静肌氨肽苷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Meta分析GRADE系统

    中医辨证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

    陈晓帆
    43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晚期胃癌病人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晚期胃癌患者2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Hb、RBC、PLT、WBC、GRAN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0级、1级、2级发生率比对照组高,3级、4级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BUN、Scr、ALT、AST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F、MH、SF、RP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晚期胃癌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中医辨证论治晚期胃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骨髓抑制改善作用

    不同手术方式对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手术指标的影响

    曹峰栾加强蔡祖勋
    435-437,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在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NSCLC患者分为3组,3组均施以胸腔镜手术,其中肺楔组42例施以肺楔形切除术,肺段组42例施以肺段切除术,肺叶组41例施以肺叶切除术.对比各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应激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P物质(SP)]、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氧分压(PaO2)]及并发症/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 肺楔组手术时间少于肺段组、肺叶组,术后引流/住院时间短于肺段组、肺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肺楔组VAS评分低于肺段组、肺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肺楔组ACTH、Cor、SP水平低于肺段组、肺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肺楔组FVC、PEF、PaO2高于肺段组、肺叶组(P<0.05);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8%(1/42)、4.76%(2/42)、9.76%(4/42)]、随访 1 年复发率[4.76%(2/42)、2.38%(1/42)、2.44%(1/41)]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早期NSCLC患者均能取得较好的中短期疗效,且安全性相当;相较于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在减轻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疼痛和改善肺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缩短手术时间,临床可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胸腔镜手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肺通气功能应激反应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郭彦平陈军
    438-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常规进行检测引起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方法 该研究91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门诊或住院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现PLT计数假性减少样本.根据检验要求对样本复检,结合复检结果探讨PLT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并给予纠正,对比纠正前后PLT计数水平.结果 91例PLT计数假性减少标本中,以冷凝集素、EDTA-PTCP依赖为主,约占58.24%(53/91),其中冷凝集素20例(21.98%,20/91)、EDTA依赖33例(36.26%,33/91);其次标本采集不当11例(12.09%,11/91)、PLT卫星现象10例(10.99%,10/91)、体积异常9例(9.89%,9/91);最后是标本时间过长6例(6.59%,6/91)、人为操作2例(2.20%,2/91).经过分析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PLT卫星现象将抗凝剂更换为枸橼酸钠,体积异常、人为操作经手工进行复检,样本采集不当则重新采集进行复检,冷凝集素则样本以水浴箱(37℃)温育,标本时间过长则重新采集标本且于30 min内完成检验.91例样本PLT计数复检结果显著高于初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假性减少不同原因予以相对应解决方案,PLT计数纠正后显著高于纠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引起PLT计数假性减少原因较多,包括EDTA依赖、PLT卫星现象、冷凝集素、标本采集不当、体积异常、人为操作、标本时间过长等,且以EDTA依赖、PLT卫星现象、冷凝集素、标本采集不当为主,针对不同原因实施相对应解决方案,能纠正PLT计数检测结果,辅助临床诊断,为患者疾病诊疗提供依据,有助于预后改善.

    PLT假性减少手工复查血细胞分析仪EDTA依赖

    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胃肠道手术患者镇静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王力邢文予
    442-44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给予胃肠道手术患者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其镇静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通过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七氟烷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前5 min、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时、切皮10 min时、手术结束时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胃肠道手术患者镇静情况(Ramsay镇静评分)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组织缺氧)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30 min、1 h、2 h、4 h、6 h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时、切皮10 min时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持续降低,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手术结束时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所回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与对照组(6.00%,3/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有助于维持胃肠道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提高镇静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胃肠道手术七氟烷右美托咪定镇静疼痛程度

    哌拉西林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赵莉邢坤
    445-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钠联合莫西沙星在肺结核(TB)合并肺部感染(PI)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收的TB合并PI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联合组(41例),对照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联合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哌拉西林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临床症状或体征改善时间,对比治疗前后咳嗽VAS评分、痰液性状评分、血清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钙结合蛋白(S100A9)、白介素(IL-6、IL-8)]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37/41)、细菌清除率(82.93%,34/41)高于对照组[67.50%(27/40)、57.50%(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咳嗽VAS评分及痰液性状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血清IL-6、IL-8、S100A9、CRP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哌拉西林纳联合莫西沙星能增强TB合并PI治疗效果,提高病菌清除率,降低炎症反应,有助于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

    肺结核肺部感染莫西沙星哌拉西林血清因子

    围术期血液稀释对高原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术中心律失常的影响

    张茂荷田淑琴黎娟娟卢睿...
    449-452,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海拔地区高原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围术期血液稀释对术中心律失常的影响,以期提高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择世居迪庆州香格里拉居民拟行手术的患者60例,手术涉及腹腔镜胆囊、阑尾切除及疝气修补术,手术时间1~2 h,年龄35~55岁,体质量55~85 kg,ASA分级均为Ⅰ~Ⅱ级.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高血红蛋白血液未稀释组(NH组)、高血红蛋白血液稀释组(SH组),SH组于术前3天采用放总血容量(以80 mL/kg体质量计算)的5%~6%,一共放血两次,每次放血不超过400 mL,同时每24 h补充复方氯化钠液20 mL/kg.术中静滴复方氯化钠液,以10 mL/(kg·h)计算,两组均不给予胶体静滴(术中意外出血多者补充胶体或红细胞维持循环,排除SH组).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稀释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血球压积(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稀释后,SH组与NH组比较,SH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血球压积(HCT)明显低于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中基本生命体征差异比较,血压、心率,吸纯氧SPO2>97%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NH组与SH组比较,Ⅱ导联ST段数值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例数比较,NH组比S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高血红蛋白血症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围术期血液稀释能预防患者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围术期血液稀释高原高血红蛋白血症心律失常

    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于帕金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谭文娟
    453-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处理,对照组施以美多芭治疗,试验组施以美多芭药物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评定治疗效果、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指标两组存在的差异状况.结果 评定效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38/40)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32/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AMA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社会关系、环境、独立性、生理、心理等生活质量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定不良反应显示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多芭药物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几率,安全有效.

    美多芭普拉克索帕金森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刺络放血在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中的效果

    柳邱李丹曾鸿亮寻晓...
    456-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刺络放血在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实施药物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误吸程度分级、NogoA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IGF-1、BDN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SE、VILIP-1、NPY、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A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LB、Hb、PA、TRF、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以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实施醒脑开窍针法和刺络放血安全有效,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脑卒中吞咽障碍醒脑开窍针法刺络放血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