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叶冬青

月刊

1674-3679

zhjbkz@126.com

0551-5161171

230032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109信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总体活动受限指数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

    张纹菱蔡玥江宇
    993-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其他健康测量指标,验证总体活动受限指数(global activity limitation indicator,GALI)衡量中国老年人群活动受限的能力,为推广GALI指标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2018年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预测模型分析GALI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躯体功能测量量表(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PPT)之间的关联,探索GALI与抑郁症状间的关联.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ALI活动受限与报告ADL受限(OR=13.355,95%CI:12.471~14.311)、IADL 受限(OR=5.321,95%CI:5.085~5.567)和PPT 躯体功能障碍(OR=4.073,95%CI:3.905~4.249)均相关(均P<0.001).有抑郁症状的人群更可能报告GALI活动受限(OR=2.311,95%CI:2.211~2.416,P<0.001).结论 GALI是测量中国老年人群一般身体活动受限状况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抑郁症状的影响,在我国健康测量和监测指标体系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总体活动受限指数健康预期寿命健康测量指标适用性

    经历生命早期丧亲对中国老年人寿命影响研究

    沈文达张旭熙孙昕霙冯星淋...
    999-1004,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经历生命早期丧亲(即父亲或母亲死亡)事件对中国老年人寿命的影响.方法 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2002-2021年数据,获取个体死亡或失访结局信息和早期丧亲状况等变量信息.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生存分析使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accelerated failure time model,AFT),以时间比(time ratio,TR)表示发生风险.敏感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追踪收集10 278名研究对象的生存数据,最终死亡7 738人,平均死亡年龄为(92.49±9.35)岁,存活358人,失访2 182人.通过Log-rank检验得出P=0.002,非早期丧亲中位生存时间为95岁(95%CI:94.654~95.346),早期丧亲中位生存时间为94岁(95%CI:93.494~94.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04,P=0.002).纳入控制变量,通过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分析,经历早期丧亲者平均寿命是非早期丧亲者的0.994 2(95%CI:0.990 3~0.998 2,P=0.004),即经历早期丧亲平均会缩短0.58%的个体寿命.结论 经历早期丧亲事件会导致寿命缩短,应将早期丧亲作为危险因素加以研究和干预,缩小健康差异,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丧亲老年人寿命加速失效时间模型时间比

    重采样分类模型在我国中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预测研究

    王萍张乐洪小瑞朱素玲...
    1005-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重采样算法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分类模型的预测性能.方法 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平衡数据进行重采样,比较重采样前后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分类性能,利用分层五折交叉验证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确定模型的最优参数,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精确率、几何均值(geometric mean,G-mean)、F1分数和AUC为评价指标,比较重采样前后分类模型的性能.结果 几种重采样算法均可提高3种分类模型的灵敏度、G-mean和F1分数;重采样算法过采样(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ADASYN)、组合采样[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和编辑最近邻(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and edited nearest neighbors,SMOTE-ENN);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和 Tomek 链接(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tomek,SMOTE-Tomek)]对 3 种分类模型的 AUC 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DASYN使LR分类模型的AUC值提高2.13%,SMOTE-ENN使LR分类模型的AUC值提高3.05%,SMOTE-Tomek使RF分类模型的AUC值提高2.13%.结论 ADASYN、SMOTE-ENN、SMOTE-Tomek能较好地处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平衡数据的问题,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分类模型的预测性能.

    重采样算法不平衡分类糖尿病血糖控制

    中老年人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风险的关系

    胡佳康戈琼赖文浩罗时文...
    1010-1014,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现状,揭示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系,为中国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45~74岁信息完整的研究对象12 132名,按照体力活动进行四分位数分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中老年人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将患有其他慢性病的研究对象排除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12 132名研究对象中,血脂异常者1 187人,检出率为9.78%(95%CI:9.26%~10.3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中老年人高水平体力活动组相较于低水平体力活动组的血脂异常患病风险降低(OR=0.796,95%CI:0.668~0.950),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OR=0.734,95%CI:0.571~0.944).结论 高水平体力活动可降低中老年人的血脂异常患病风险,提示增强体力活动可作为促进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健康的有利手段.

    血脂异常体力活动中老年人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不同年份安徽省60~69岁老年人体质特征对比分析

    陈瑶陈炜孙朋陈沁怡...
    1015-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2014年和2020年安徽省60~69岁老年人体质特征的差异,为安徽省老年人体质干预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4年和2020年分别从安徽省16个地级市抽取6 168和5 462名60~69岁老年人,结合国民体质监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比较两个年份间指标变化.结果 安徽省60~69岁老年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在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2014年,2020年安徽省老年人的握力(β=-0.677,95%CI:-0.946~-0.411)有所下降,身高(β=1.278,95%CI:1.053~1.504)、体重(β=2.012,95%CI:1.697~2.354)、BMI(β=0.416,95%CI:0.295~0.538)、腰围(β=2.529,95%CI:2.172~2.885)、臀围(β=1.147,95%CI:0.856~1.438)、腰臀比(β=0.016,95%CI:0.014~0.019)、体脂率(β=0.423,95%CI:0.301~0.545)、闭眼单脚站立时长(β=0.157,95%CI:0.147~0.168)和选择反应时(β=0.031,95%CI:0.020~0.042)等在2020年均增加(均P<0.001).结论 安徽省60~69岁老年人肥胖问题和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及反应能力下降日趋严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饮食和体育锻炼的指导,以减少老年人肥胖,提升其综合身体素质.

    老年人体质对比分析

    基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上海市45~65岁社区女性认知水平及轻度认知障碍分布特征的横断面研究

    黄雨陈红金晨阳张雨格...
    1023-1029,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45~65岁社区女性的认知水平,掌握该人群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上海市8个区自愿参加骨健康队列的45~65岁社区女性为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绝经状态、生育史和慢性病患病等信息;使用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测量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并筛选MCI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CI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2 205名45~65岁社区女性的问卷调查和MoCA评分,MoCA平均得分为(26.47±3.14)分,MCI患病率为10.2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CI患病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OR=2.393,95%CI:1.345~4.256);相较于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初中(OR=0.375,95%CI:0.240~0.585)、高中或中专(OR=0.185,95%CI:0.115~0.298)和大专及以上(OR=0.067,95%CI:0.033~0.135)学历女性的MCI患病风险下降;居住在市区(OR=0.563,95%CI:0.405~0.785)、饮食荤素均衡(OR=0.678,95%CI:0.466~0.986)的 45~65岁社区女性的MCI患病风险低于居住在郊区和饮食以素食为主的女性.结论 上海市45~65岁社区女性MCI的患病率为10.25%.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区和饮食习惯与45~65岁社区女性MCI患病风险有关.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女性人群认知功能评价,可为探讨早期干预策略,延缓MCI进程提供基础依据.

    轻度认知障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社区女性绝经

    苏州市吴中区≥50岁成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知晓及接种意愿调查

    张金华段园园曹丽娜孙珏...
    1030-1036,1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吴中区≥ 50岁成人对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ecombinant zoster vaccine,RZV)的知晓、接种意愿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辖区≥50岁常住居民的相关数据,按照年龄分层(50~<60岁、60~<70岁、≥70岁)1:15的比例,随机抽取1 267人纳入本研究,2022年8月采用电话询问方式开展问卷调查.计算RZV知晓及接种意愿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1 147名研究对象中,男性516名(45.0%),女性631名(55.0%).研究对象RZV知晓率为41.33%(n=474),接种意愿率为28.95%(n=3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有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既往史等是影响RZV知晓的主要因素.女性(OR=1.683,95%CI:1.234,2.296)、家庭成员中有医务人员(OR=1.778,95%CI:1.175,2.690)、关系密切的朋友中有医务人员(OR=1.956,95%CI:1.115,3.434)、HZ既往史(OR=1.944,95%CI:1.366,2.767)、家庭成员中有 HZ 既往史(OR=2.337,95%CI:1.698,3.218)、三价或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简称流感疫苗)接种史(OR=2.549,95%CI:1.813,3.582)、知晓RZV(OR=4.431,95%CI:3.235,6.069)是RZV接种意愿的促进因素(均P<0.05).结论 苏州市吴中区≥50岁成人RZV知晓率及接种意愿率均较低,女性、家庭成员中有医务人员、关系密切的朋友中有医务人员、自己或者家庭成员有HZ既往史等均是RZV接种意愿的促进因素.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知晓率接种意愿

    基于PCA-GAM的中国空气污染与肺癌疾病负担关联分析及预测

    马倩倩陈保站谭中科王振博...
    1037-1042,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中国肺癌疾病负担与空气污染时间序列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及肺癌疾病负担预测,为肺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990-2019年中国肺癌发病与死亡疾病负担数据,以及1970-2015年空气污染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与广义加性模型研究空气污染与肺癌疾病负担的关联,预测2020-2022年肺癌疾病负担.结果 1990-2019年,中国肺癌发病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8%,死亡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5%.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黑碳(black carbon,BC)、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氨气(ammonia,NH3)、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NOx)、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NMVOC)与肺癌发病率序列关联最大的序列间距分别为19年、19年、19年、19年、13年、20年、10年、19年、4年,与肺癌死亡率序列关联最大的序列间距分别为19年、19年、19年、19年、12年、12年、10年、19年、4年.非参数效应分析显示,PM2.5等污染物与肺癌疾病负担存在曲线关联.预测2020-2022年我国肺癌发病率依次为59.547/10万、59.838/10万、58.026/10万,肺癌死亡率依次为53.465/10万、54.106/10万、53.458/10万.结论 空气污染致肺癌发病与死亡存在滞后效应,与肺癌疾病负担呈曲线正相关.2020-2022年中国肺癌疾病负担将呈波动变化趋势.

    肺癌疾病负担空气污染灰色关联度广义相加模型主成分分析

    大气氧化性污染物与气温对我国某地区人群疾病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研究

    刘英刘嘉彤王金霞虎勇...
    1043-1052,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气氧化性污染物与气温的单独效应,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分别对我国某地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2014-2018年中国某地区188 039例人群死亡数据、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及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别探讨大气氧化性污染物和气温对人群因循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采用双变量响应面模型和分层法探究两者交互作用对循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结果 O3、NO2和Ox每增加10 μg/m3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累积效应最大值分别为0.82%(95%CI:0.30%~1.34%)、1.58%(95%CI:0.28%~2.90%)和1.11%(95%CI:0.51%~1.72%),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累积效应最大值分别为0.53%(95%CI:0.31%~1.37%)、2.66%(95%CI:1.07%~4.27%)和 1.22%(95%CI:0.22%~2.23%).高温和低温对2种疾病死亡影响的差异较大,高温效应即时,低温效应滞后.使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评估交互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与高浓度的NO2(RERI=0.118,95%CI:0.031~0.206)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有协同放大作用,低温与高浓度的 O3(RERI=0.127,95%CI:0.104~0.150)、和 Ox(RERI=0.025,95%CI:0.002~0.049)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有协同放大作用.结论 高温、低温和大气氧化性污染物(O3、NO2和Ox)均能增加入群循环、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高温与高浓度的NO2、低温与高浓度的O3、Ox对人群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有协同作用.

    大气污染大气氧化性污染物气温死亡风险交互作用

    气象因素对乌鲁木齐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入院的效应研究

    美合日班·买买提郑彦玲张学良卢冬梅...
    1053-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2021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的资料,以及同期乌鲁木齐市气象数据和空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气象因素和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的效应关系.结果 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人数为5 510例,男、女比例约为1∶1.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和平均风速的中位数分别为13.98%、43.14%和2.98 m/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与平均温度、平均风速、平均湿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有相关性(均P<0.05).DLNM分析结果显示,低温和高温都有可能是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的风险因素;平均湿度和平均风速越高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的风险越低,但随滞后天数延长可能也会增加入院风险.结论 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和平均风速因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风险都有滞后效应,且均随着滞后天数的改变产生相应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气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