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舰船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

张培元

月刊

1672-7649

JCKXJS@shipol.com.cn

010-64831773-810

100192

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

舰船科学技术/Journal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作者为参加我国舰船研制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直接从事产品设计、课题研究和情报研究工作的专家及业务骨干,从事海军装备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本刊的读者为船舶及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船舶科技感兴趣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型邮轮水下辐射噪声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秦江璇蔡晓涛何洪良顾雅娟...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资源利用程度的增加,船舶水下辐射噪声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发展,大型邮轮作为人类建造的体量最大可用于全球旅行的交通工具,极易产生水下辐射噪声问题.文中重点分析了大型邮轮水下辐射噪声的振动噪声来源及传递路径,通过仿真对水下辐射噪声进行计算,并对大型邮轮的水下辐射噪声进行实船试验测试,最终对比得出目前我国建造的大型邮轮的水下辐射噪声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大型邮轮水下辐射噪声控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我国后续大型邮轮的设计和建造提供参考.

    大型邮轮水下辐射噪声振动噪声源水声测试

    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船舶机舱双层布局优化研究

    杨帆张佳宁刁峰苏勇瑞...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船舶机舱的智能设计水平,提出一种针对于船舶机舱设备布局的智能优化方法.以某船机舱为例,通过分析船舶机舱设备对于机舱内部温度的耐受性、通风需求、以及设备自重对于船舶重心位置的影响,建立船舶机舱设备的分层评分机制,实现设备在机舱内部的分层布置.从设备系统群关系、流通成本、倾斜力矩、吊装需求等6个角度出发对机舱双层布局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罚函数法处理约束条件,运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求解该数学模型,得出布局方案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使用该方法优化之后,同一系统或邻接性较强的设备紧密布置,非邻接性设备分散布置,设备之间的流通成本降低约12%,吊装距离减少约100%,倾斜力矩之和降低约130%.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船舶机舱的布局优化问题,可为解决类似的布局优化问题提供参考.

    机舱布局评分机制数学模型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水下爆炸冲击波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相互作用

    郑智午李应刚李晓彬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特点,在舰船结构安全与轻量化领域具有广泛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声-固耦合方法建立了水下爆炸冲击波与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冲击波与复合材料结构相互作用过程,阐明了水下爆炸冲击能量耗散分配机制,验证了声-固耦合渐进损伤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层合板厚度及结构材质对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冲击波作用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上,约31%的冲击波能量以靶板面内损伤和振动的方式耗散掉,约69%的能量在靶板弹性作用下反射回水域中;随着复合材料层合板厚度增加,反射能量的占比逐渐增加,吸收能量占比减小,靶板内部损伤与变形减小;相同水下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相对于等质量5A06铝板和Q235钢板具有更优良的抗冲击性能.

    水下爆炸冲击波复合材料层合板相互作用能量分配机制

    销轴位置度误差下行星齿轮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国枫王志强陈家俊安海鹏...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销轴位置度误差引起的齿轮位置偏移问题,分析了行星轮系内外啮合副啮合误差、时变啮合刚度及齿侧间隙,将误差作用下的激励引入到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销轴位置度误差相位对内外齿轮副动态响应及行星轮系均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位置度误差下齿侧间隙的减小以及负的啮合误差会导致啮合力激增,降低系统均载性能.研究结果可为人字行星齿轮系统低噪声设计加工和装配提供理论参考.

    人字齿轮位置度误差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均载特性

    基于橡胶本构模型管路隔振器性能仿真研究

    王翔峰郝强吴宏悦尹洪亮...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管路隔振器是降低船舶管路系统振动噪声传递的有效手段,但舰船管路比较复杂需要根据管路规格设计系列化隔振器.如何有效地预报不同规格管路隔振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性能是管路隔振器系列化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橡胶拉伸试验拟合橡胶超弹性本构参数,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多款隔振器性能(静变形和固有频率)进行仿真计算,并由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隔振器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率均低于10%,证明该参数能有效预报多规格隔振器性能.本文结果可为舰船管路隔振器系列化设计提供指导.

    管路隔振器橡胶本构模型静变形固有频率

    舰船螺旋桨推进轴系多维耦合振动自适应控制

    张丽娜凌付平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轴系振动会造成其位移,由此影响舰船螺旋桨推进轴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舰船螺旋桨推进轴系多维耦合振动自适应控制方法.取基座振动为观测点,采用前馈式控制方法控制轴系纵向维度振动;设计并联电磁执行器,抑制螺旋桨区域将受到周频力、叶频力以及频力叠加造成的周期性扰动力影响所形成的横向维度振动;将纵向维度振动与横向维度振动控制参数作为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输入,控制器会根据这些输入以及预设的控制规则,自动调整其控制参数,以达到对多维耦合振动的最佳控制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纵向振动抑制水平达到15 dB以上,月内位移降低7 mm,说明该方法可提高推进轴系工作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舰船螺旋桨推进轴系多维耦合振动自适应控制电磁执行器模糊PID控制

    低速二冲程船舶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料的黑碳排放特性

    温苗苗傅夏明李江孙盈...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船舶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料的黑碳排放特性,对一台低速二冲程船舶柴油机进行稳态工况试验,试验中使用了轻柴油(D100)、生物柴油(Bio50、Bio30、Bio10)、低硫重油(Low Sulfur Fuel Oil,LSFO)以及高硫重油(High Sulfur Fuel Oil,HSFO)共6种燃料.结果表明,燃用D100以及生物柴油时,黑碳排放浓度相较燃用重油时显著降低,并且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减排效果愈明显,最大加权下降率达到了 80%;燃用重油时,在中高负荷工况下,滤纸式烟度计的测量值明显高于声光式烟度计,二者的最大相对偏差达到了 40%以上;随着负荷上升,黑碳排放浓度逐渐降低,NOx排放浓度升高,CO排放浓度下降.燃用生物柴油时,NOx排放浓度相较其余燃料更高,而CO排放浓度相对更低;燃用生物柴油时,缸内最大爆发压力明显高于其余燃料,缸压曲线面心前移说明此时燃料燃烧放热迅速,能量转换效率高,但由于生物柴油的净热值较低,故使用生物柴油时,燃油消耗率偏高.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船舶黑碳减排技术的研发与相关排放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

    黑碳船舶柴油机生物柴油排放特性烟度计

    基于TREE-LSTM算法的船舶汽轮机组变负荷故障诊断

    王灏桐李彦军杨龙滨史建新...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舶汽轮机组变负荷过程故障诊断中的耦合参数时序特征难以捕捉以及正常参数变动的干扰等问题,引入TREE-LSTM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复杂非线性系统动态数据分类.首先建立某船舶汽轮机组仿真模型,分析并进行故障仿真;随后进行数据预处理与特征工程;最后训练TREE-LSTM模型进行故障诊断,并与SVM、LSTM等模型进行比较.TREE-LSTM模型对于船舶汽轮机组变负荷过程的故障诊断正确率为98.7%,正确率最高.由于引入时间序列与复杂神经网络拓扑结构,TREE-LSTM在处理非线性系统动态数据分类问题时效果更好.

    汽轮机组动态仿真故障诊断树形长短时记忆网络

    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的分析与仿真研究

    师光飞龚成林操定友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最大程度保障舰船稳定运行为目标,展开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的分析与仿真研究,依据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结构组成,构建多种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软件进行舰船电力推进系统模拟和计算,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仿真分析结果显示,直接正车启动表现出较快的响应速度,但螺旋桨转矩过载严重.相比之下,分级正车启动虽然启动过程相对较长,但螺旋桨转矩和舰船速度的变化更为平稳.突加负载工况下,本文方法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能够快速适应负载变化,调节时间短,且电机电流波动小,有利于保障电力推进系统的稳定运行.航速变化工况下,波动幅度和稳态误差均较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电力推进系统螺旋桨逆变器推进电机

    UUV协同目标分配与轨迹规划技术研究

    曹宏涛耿令波张少泽胡志强...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弱通信条件及存在动态不确定性障碍物条件下的多UUV协同路径规划问题,本文提出KM最优匹配与PSO寻优方法相结合的UUV协同路径规划算法框架,无需依赖实时的水下通信链路,采用集中式分配、分布式规划执行的方法实现UUV集群按照既定任务需求生成满足UUV角速度、速度等运动学约束条件的可行轨迹,并采用制导控制与规划控制分层解耦方式,设计基于虚拟点制导法的轨迹跟踪算法,解决UUV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此外,结合势场法与一致性控制实现UUV集群的动态避障,通过仿真结果分析,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多UUV集群中的协同目标分配与同时到达控制问题.

    水下集群粒子群优化轨迹跟踪控制动态避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