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决策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决策探索
决策探索

刘海平

半月刊

1003-5419

lingdaojueceban@126.com

0371-63936980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政一街5号

决策探索/Journal Policy Research & Explor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以研究决策科学为指导,探索成功为目的的社科类刊物,拥有宠大的经济、政治、思想专家队伍。以服务各级党政决策者、企业决策者、探索社会发展、生活时尚、人生价值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面依法治教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思考

    谢鑫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教的目标,教育治理法治化是时代所需。高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必然要求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工作力度。围绕现有的研究视角,结合依法治教的大背景,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进行思考,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化有效耦合的践行机制、健全社会支撑体系等,以期共同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建设。

    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微化"教学的常态化思考

    余波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微化"教学作为一种形式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教育效果理想的教学模式备受各方关注。思政课教师应当把握机遇,将这种教学形式引入常态化教育活动中去,使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高职院校思政课"微化"教学常态化实效

    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晏梦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后疫情时代,面对不确定的机遇与挑战,辅导员要不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后疫情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李滢皎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还能够产生更好的育人效果。因此,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高校来说,可通过在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来提升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

    高校艺术类专业思政教育思政元素

    《导游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

    叶晨曦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游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包含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只有三方面互为基础、互相补充、配合协调,才能力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导游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财政补贴与重污染行业环保投资研究

    申香华郑智予邱佩佩刘晗...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对重污染行业加大治理和投入力度。在推动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中,财政补贴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着力分析对重污染企业实施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和财政补贴激励重污染企业增加环保投资的内在机理,并指出目前在重污染企业财政补贴制度安排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优化制度安排提出一些建议。

    财政补贴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

    我国民法典民商合一立法体例下法律适用的审视

    张继青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民法典采用了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然而民法与商法既有密切联系的一面,也有异质的一面,所谓民商合一并非简单地将商事法律规范并入民法,也非用统一的裁判尺度裁定民事案件和商事案件,而是在承认商事关系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民事法律和商事法律进行统一的整合。我国民法典没有关于民事关系、商事关系的判断标准的规定,应当予以明确。关于欺诈、显失公平、违约金的调整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在司法适用中应当区别民事关系和商事关系而不同对待。

    民商合一民商分立商事关系民事关系

    试论中国司法信息化的演进及其技术路径

    邓凯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正在经历深远变革,尤其当跨界、链接、共融已成为贯穿各行各业从功能到场景、从应用到体验的重要主题之际,司法的规则形态与运作过程也在技术赋能下完成了差序格局的重塑。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互联网+司法体制改革""智慧法院建设"的顶层驱动下,司法信息化不是新型信息技术与传统司法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法院体系的一次重大的"自我革命",其核心内涵在于将当下技术创新成果作为助推司法改革的工具性路径,将之与审判、执行以及包括司法人事、司法行政在内的流程管理等具体业务作有机耦合,进而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推进司法的信息化、智慧化,建立以司法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开放平台,并据此打造可提供裁判指引、统一法律适用的全流程智能司法应用体系,这既是中国法院体系在构建"法治中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最重要的技术侧支持,也代表着显著提升司法能力、实现司法为民和公平正义终极目标的未来想象。

    司法信息化智慧法院技术标准正义标准

    浅议《监察法》关于监督职责规定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冯敏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察法》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对行使公权力者的监督关口前置。但是在实践中,这种监督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其中部分原因在于《监察法》中监督职责的规定存在不足。监督职责作为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可有效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创新监督手段,完善监督依据和监督效果评价体系,通过对制度的完善,实现监督职责的有效行使,有力推进腐败治理目标的实现。

    国家监察监督职责有效履行

    论以房抵债协议的法律性质

    周仁洪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房抵债协议自发产生于民间借贷需求高,金融与信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典型担保方式手续复杂、成本高的背景之下,虽然是当事人出于意思自治签订的协议,但是却往往因为无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而被判定为无效。学界和实务界对以房抵债的性质观点不一、争论不休。本文将以房抵债定性为代物清偿预约。

    以房抵债协议法律性质代物清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