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床与液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床与液压
机床与液压

闵新和

半月刊

1001-3881

jcy@gmeri.com;jybjb@163.net

020-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

机床与液压/Journal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核心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光盘版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我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主要介绍液压、气动和控制技术,及其在工厂生产制造、机电工程设计、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设备使用维修和技术改造、开发方面的最新科研生产成果。此外,本刊还经常报道机电行业技术有关领域的专题综述,技术讲座,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信息。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普及与提高、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企业形象的理想窗口,读者是遍布全国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厂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企业管理干部,经营促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流固耦合的静压转台底部支撑优化

    高凌宇洪荣晶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压转台油腔的变形会降低静压转台的承载能力,底部支撑点的布局会显著影响油腔的变形量和底部支撑点的应变量。为了提高静压转台的工作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流固耦合的静压转台底部支撑布局重构方法。建立静压转台流固耦合模型,基于有限元方法得到静压转台在额定负载下油腔的变形量和底部支撑点处的应变量,利用MATLAB拟合底部支撑点半径和间距对变形和应变的影响规律,得到底部支撑布局的最佳参数。最后对静压转台底部布局进行重构,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重构后油腔变形降低了约19。25%,底部支撑点处应变降低了约29。80%。

    静压转台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支撑布局重构

    基于锥形铣刀的渐开线齿轮两轴仿形倒角计算与加工

    王泽华蒋闯韩正阳尚永帅...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柱齿轮的加工毛刺与运输磕碰会对齿轮副的传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对圆柱齿轮齿廓倒角加工技术进行研究,构建齿廓倒角加工的数学模型,基于仿真软件构建机床模型,编写加工程序完成齿廓倒角的仿真与分析。以此为基础,在铣齿机上完成了倒角加工实验,验证了齿廓倒角加工技术的可行性,为工业生产中渐开线齿轮齿廓倒角加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渐开线齿轮齿廓倒角仿形计算实验验证

    融合光纤感知的气动执行器夹持力控制策略研究

    李天梁王量裴青峰
    13-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气动执行器夹持力/气压迟滞的影响,提高夹持力跟踪控制精度,提出一种基于Prandtl-Ishlinskii(P-I)逆模型的前馈补偿结合模糊PID的控制策略。分析气动执行器的夹持力/气压迟滞特性,通过初载曲线法辨识迟滞模型参数,建立P-I逆模型;设计融合FBG力感知的模糊PID控制算法,基于自制的FBG传感器实现夹持力反馈,通过标定实验验证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在Simulink中构建前馈补偿和融合FBG力感知的模糊PID相结合的复合控制器,完成与传统PID以及模糊PID控制器的夹持力控制仿真对比。仿真结果显示:前馈补偿可以降低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最后,在气动执行器夹持力控实验平台上开展动态跟踪实验,验证了所设计复合控制器的有效性。

    气动执行器迟滞补偿模糊PID控制FBG力感知

    基于YOLOv5s网络改进的钢铁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杨涛刘美孟亚男张斐...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钢铁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存在检测精度低、检测速度慢和模型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基于YOLOv5s改进的钢铁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将SE通道注意力模块融入骨干网络中以增大缺陷特征通道权重,降低背景干扰,提高算法对缺陷特征的提取能力;在颈部网络融入STR多头自注意力模块,提高缺陷边缘纹理等细节特征的比重;改进损失函数为SIoU,缩短预测框回归收敛过程以提高算法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NEU-DET数据集上的mAP值为80。4%,较YOLOv5s提高5。5%,每秒处理帧数为100,算法体积降低约8。3%,算法计算量降低约4。3%,对比其他的目标检测算法,改进算法在检测精度、检测速度上均明显提升,模型复杂度降低明显。改进算法可满足实时钢铁表面缺陷检测需求。

    钢铁表面缺陷SE通道注意力模块STR模块检测算法

    面齿轮车齿加工研究与试验验证

    张新成曹雪梅韩正阳蒋闯...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面齿轮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研究面齿轮的车齿加工技术。分析面齿轮车齿加工原理,建立刀具数学模型,根据车齿展成原理推导面齿轮的齿面及齿根过渡曲面方程。以配对渐开线圆柱齿轮共轭的面齿轮齿面作为基准齿面,构建车齿齿面的偏差齿面,分析不同刀具螺旋角、齿数和前角对车齿齿面的影响规律。使用YK2260MC数控车齿机床进行车齿加工,使用格里森650GMS齿轮检测中心,进行齿面误差检测。结果表明:左侧齿面和右侧齿面的误差最大分别为14。7、14。1 μm,验证了所提车齿加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提高面齿轮的加工精度和效率,进一步改进面齿轮车齿工艺提供了参考。

    面齿轮车齿加工模型刀具参数齿面偏差

    工程陶瓷圆弧成形磨削力预测与实验研究

    陈信雨刘明贺齐钰张一鸣...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弧成形磨削是难加工零件复杂型面的加工方法,对其磨削力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工程陶瓷的表面质量。基于圆弧砂轮的结构特点及尺寸趋近思想对陶瓷材料圆弧成形磨削力进行预测。通过研究磨粒对工程陶瓷的去除机制,提出建立单颗磨粒滑擦、塑性及脆性去除磨削力模型。基于砂轮磨粒尺寸与分布差异,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对磨削中不同去除方式的有效磨粒数进行探讨,进而实现圆弧成形磨削力理论模型的构建。最后通过磨削力实验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法向磨削力和切向磨削力理论值与实验值平均误差分别为8。793%和9。986%;磨削力随着磨削深度及进给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砂轮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工程陶瓷圆弧成形磨削尺寸趋近磨削力

    基于自助法的弧齿锥齿轮齿面修正

    赵岩李聚波王松林苏建新...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弧齿锥齿轮在批量加工制造中存在的齿面偏差,提出一种基于自助法的弧齿锥齿轮齿面修正方法。以同一批次小样本弧齿锥齿轮作为研究对象,在自助法统计齿面偏差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得到大量的齿面偏差数据;利用NURBS曲面拟合方法构建齿面的均值差曲面,将它作为实际加工齿面,建立齿面偏差的数字化预控补偿模型,对它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批量齿面数控加工的机床修正参数,然后不断调整机床加工参数,实现齿面的预控修正补偿;最后对修正前、后齿面偏差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轮齿面偏差比修正前降低了 76。66%,验证了自助法齿面修正理论的有效性,对指导弧齿锥齿轮批量齿面修正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助法弧齿锥齿轮齿面修正齿面偏差

    镍钛合金表面微纳结构构建及其疏水性能研究

    倪家伟曹自洋潘杰许威...
    44-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相对自由能和润湿方程,从平行沟槽方向和垂直沟槽方向探究镍钛合金表面单向沟槽阵列结构的润湿机制,建立Wenzel态和Cassie-Baxter态下的液滴接触角模型,分析不同尺寸参数下的接触角理论值。通过微铣削加工技术对镍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加工出所需的微结构,并采用VHX-5000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JC2000D1型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分析其表面形貌、尺寸参数以及实际接触角。结果表明:微铣削制备的镍钛合金表面阵列结构尺寸精度较好,结构边界完整,满足设计要求;平行方向的实际接触角随着柱宽的增大而减小,最大静态接触角为145。4°,与平行方向的Cassie-Bax-ter态接触角趋势相符;垂直方向的Cassie-Baxter态理论接触角在数值上等于镍钛合金表面的本征接触角;同时垂直方向的实际接触角与Wenzel态接触角趋势不符,误差在42。1°内。

    镍钛合金微铣削疏水性表面改性接触角

    切削速度对某新型易切削钢切屑形态及加工表面形貌影响

    雷小宝庆振华谢峰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切削速度对某新型易切削钢切屑形态及加工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切削速度下某新型易切钢的切削试验,研究切屑形态和已加工表面形貌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宏观上,在切削速度大于150 m/min时,该易切削钢切屑以短管螺旋状为主,当切削速度小于150 m/min时,切屑以发条状和破断弧形为主,形成锯齿形切屑的临界切削速度大约在200 m/min;切削速度影响切屑底面形貌,在低速切削时,切屑底面较多大小不一的撕裂状凹坑、沟槽,当切削速度增大至200 m/min时,能够形成表面较光滑的切屑底面;低速切削该易切削钢时,工件表面粗糙度较大,3D形貌显示波峰高度、波谷深度也均较大,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粗糙度减小,3D形貌亦趋于平缓。

    易切削钢切削速度切屑形态加工表面形貌粗糙度

    大型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姿态转换与控制

    燕晨耀尹伟杜星田文朋...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以往大型飞机姿态转换过程存在潜在的胶布带脱落、局部失稳以及多种提升设备不协调等风险问题,提出一种大型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姿态转换与控制方法。通过设计位移提升装置和全浮动支持平台,确保飞机姿态转换系统安全可靠;应用协调加载控制系统,提出多点协调的位移提升控制方案,实现飞机姿态平稳转换和精准控制;研究飞机姿态实时测量算法,开发可视化监控系统,实现飞机姿态多维变量实时监控。通过全要素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某大型飞机的姿态转换过程实现了多维度可视化监控,与传统方法相比,效率提升了约35%,可靠性及安全性大幅提升。

    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姿态转换与控制协调加载可视化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