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床与液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床与液压
机床与液压

闵新和

半月刊

1001-3881

jcy@gmeri.com;jybjb@163.net

020-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

机床与液压/Journal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核心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光盘版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我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主要介绍液压、气动和控制技术,及其在工厂生产制造、机电工程设计、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设备使用维修和技术改造、开发方面的最新科研生产成果。此外,本刊还经常报道机电行业技术有关领域的专题综述,技术讲座,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信息。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普及与提高、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企业形象的理想窗口,读者是遍布全国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厂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企业管理干部,经营促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型航空发动机转速调节器建模仿真与优化

    杨梦柯马静王剑胡永豪...
    110-11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型航空发动机大慢车状态下转速下调的故障问题,以其转速调节器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机械机构和工作原理在AMESim平台上构建模型.利用试验结果和转速反馈调节特性由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引起该故障的机制,通过仿真确定了影响因素主要为油门杆角度、发动机进口温度、离心飞重结构参数变化、调节器内弹簧刚度系数衰减,并结合实际工况对上述前3种故障进行排除,最终通过为调节器内弹簧添加预紧力补偿、采用新型材料替代等优化方案解决该故障问题.

    航空发动机转速调节器AMESim建模和仿真改进优化

    转盘偏心距对不对中-碰摩转子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张凌云李銮贺晓莹刘忠...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含转盘偏心的不对中-碰摩转子系统耦合故障导致的振动问题,建立不对中-碰摩耦合条件下的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齿式联轴器不对中作用力、滑动轴承油膜力、转盘偏心距和碰摩等一系列强非线性的耦合.基于多参数、多目标协同仿真得到关键参数与系统响应的关联关系,并引入最大碰摩力和电信领域中占空比的概念对转子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量化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对中的存在导致系统产生了 2x、4x等偶数倍频,系统的轴心轨迹呈现出"8"字形,偏心距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周期运动类型和分布,当偏心距由小变大时,系统的一二阶临界转速显著提高,直接限制了油膜力的响应幅值,但不会影响不对中产生的2x频率幅值.最后得到此模型合理的偏心距取值范围.

    不对中-碰摩油膜力偏心距

    双泵分腔调控电液负载模拟系统复合滑模控制

    张俊琪汪成文赵二辉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阀控电液负载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能耗高、非线性摩擦和舵机运动干扰等问题,提出双泵控制电液负载模拟系统的方案,并且采用滑模控制以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建立双泵分腔调控电液负载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单泵控系统动态特性差的问题,设计力-总压力复合控制策略,使其具有和阀控系统相似的动态特性;对于传统的滑模控制造成系统抖振而引起系统的跟踪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趋近律的等效滑模控制器,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经过联合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滑模控制电液负载模拟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且能够显著地降低系统能耗.

    负载模拟双泵分腔调控滑模控制复合控制模糊趋近律

    基于AMESim的脉动灌浆系统建模与特性分析

    李凤玲游庆如彭春雷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脉动灌浆系统的力学特性以及压力等参数的控制特性,通过对脉动灌浆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基于AMESim仿真平台建立了脉动灌浆系统仿真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施工现场监测的输浆管道压力和流量数据与仿真模型的输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系统的动态曲线变化规律,压力及流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4%、7.6%,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根据灌浆条件的变化,通过仿真模型分析,得到了不同的泵送频率、浆液黏度、管道长度等条件下的浆液管道内压力和流量特性的变化曲线.

    脉动灌浆系统仿真建模压力特性流量特性

    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预升压区优化设计

    刘伟吴怀超侯刚王佩瑾...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高速高压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的配流性能,以单向旋转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为研究对象,对预升压区结构进行优化.建立高速高压微型球面配流副预升压过渡区瞬时压力和三角槽过流面积与三角槽深度角等参数的数学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预升压区进行结构优化;最后将原始模型与优化模型导入Fluent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构优化结果为:深度角β=16.1°,宽度角α=56.3°,开口角φ=12.7°,错配角φ0=1.2°.优化后的预升压过渡区的压力脉动率比原始结构降低了 4.6%,提高了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的配流性能.

    微型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预升压区结构优化

    挖掘机自动挖掘轨迹规划与动态优化控制

    周有明刘凯磊殷鹏龙康绍鹏...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挖掘机工作装置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五次多项式插值方法将运动轨迹离散,采用MATLAB编写离散运动轨迹程序并将其计算结果与ADAMS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最终确定动力学模型参数;其次,建立基于动力学模型的Simulink和ADAMS联合仿真模型,在动态控制中采用PD控制方法,进行轨迹规划联合仿真并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运动轨迹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始末位置和液压缸输出力变化的突变,采用动态控制中的PD控制方法,得到的收敛趋势相较于未优化的要收敛近50%;液压缸输出力变化稳定,其误差在5%附近,提升了自动挖掘运动轨迹控制精度.

    挖掘机运动学模型轨迹规划动力学模型动态控制

    泵控液压系统中马达转速稳定控制及仿真分析

    韩钰邹炳燕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泵控液压马达系统中,由于外负载突变会导致发动机转速变化,进而引起变量泵转速改变,最终造成液压马达转速波动量过大及调整时间过长.针对变量泵-定量马达闭式液压系统,构建数学模型,得到传递函数框图,分析负载变化导致马达转速波动的原因.提出一种前馈补偿控制方法,通过实时改变变量泵的斜盘摆角来补偿变量泵转速扰动而引起的流量变化.推导补偿函数,并分别对阶跃100%负载、阶跃20%负载工况及斜坡100%负载、斜坡20%负载工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增加前馈补偿控制后,马达转速波动量最大减少了 3.87%,调整时间最多缩短了 1.77 s.

    泵控液压马达系统扰动前馈补偿马达转速结构不变性原理

    液压调速器AMESim动态仿真与参数优化

    汤斯佳黄新锋刘阳蒋君侠...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螺旋桨飞机飞行时,调速器对飞机的飞行稳定性与发动机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分析液压调速器的设计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针对调速器、液压系统以及执行机构建立AMESim模型,进行动态特性仿真与分析;对调速器动态特性进行单因素影响分析,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控制活门质量、配重质量以及弹簧刚度等,再通过多因素影响分析比较得到最优设计参数.对优化后的调速器模型进行动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调速器参数优化后,调速振荡幅度和振荡次数显著减小,增加了调速器系统的稳定性,其性能得到了巨大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发动机、螺旋桨的调速要求.

    液压调速器动态仿真参数优化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域特征融合轴承故障诊断

    周凌孟邓飞其张清华孙国玺...
    16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工况下难以区分轴承故障状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域特征融合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采集轴承振动加速度信号,提取轴承时域新量纲一化特征、频域幅值谱特征和时频域经验模态分解特征共13维特征用于完整表征轴承状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提取特征融合与降维,降低诊断模型复杂度与数据分析难度;最后,选择合适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通过石化机组故障诊断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域融合特征相对于单域特征诊断效果更好,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相对于其他经典分类模型诊断准确率更高,融合诊断分类方法整体诊断准确率达到86%.

    轴承特征融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卷积神经网络故障诊断

    基于深度SVDD-CVAE的轴承自适应阈值故障检测

    刘云飞张楷菅紫倩郑庆...
    177-18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状态监测进行轴承故障报警,能有效避免设备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基于数据时序特征重构的故障检测法由于仅采用正常数据进行训练,能有效避免故障数据不足而导致的模型检测精度下降.然而,此类方法的故障阈值确定依赖于大量的历史数据,且对检测精度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提出基于深度SVDD-CVAE的轴承自适应阈值故障检测方法.针对时序信号特征增强提取构建ConvLSTM作为基础单元的CVAE特征压缩提取框架,有效提取轴承故障微弱特征;结合SVDD自适应学习特征空间超球面,实现故障检测阈值的自适应确定;最后,通过全局误差损失反向传播对深度SVDD-CVAE框架进行迭代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取轴承微弱故障特征、自适应确定阈值,并在IMS轴承数据集上取得97.7%的检测准确率.

    轴承故障检测深度学习自适应阈值变分自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