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治学院学报
长治学院学报

李忠康

双月刊

1673-2014

Chang.Zhixueyuan@163.com(理);czxyxb@yeah.net(文)

0355-2178466

046011

山西省长治市城北东街73号

长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长治学院学报》原名《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本刊创刊于1984年,是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由长治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其中1、3、4、6期刊发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2、5期刊发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科学发展,规范办刊;倡导学术创新,推崇经世致用;发掘元生资源,张扬地域文化;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政治法律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历史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及自然科学研究等。特色栏目:地方文史研究。本栏目的主要选题有:太行山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研究、上党文化研究、赵树理研究、山西方言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联合国宪章》义务优先亦或欧盟法效力优先——从三个国际判案谈起

    李佳瑶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国宪章》义务与欧盟法何者效力更加优先的问题贯穿卡迪案、纳达案、阿尔-杜立弥案.国际法院最初认为《联合国宪章》义务优先,但后来多次改变立场,从卡迪案复审的欧盟法效力优先到纳达案和阿尔-杜立弥案中回避这一问题.《联合国宪章》义务优先从文义解释,适用范围就大于欧盟法优先;《联合国宪章》义务优先原则因为有长期广泛一致的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可以被认定为习惯国际法规则而适用于非《联合国宪章》成员国的欧盟;欧盟法院试图援引Solange原则解释欧盟法效力的优先性,实际上是把自身的标准强加到全球范围,不利于统一国际法的形成;欧盟法和欧盟法院的权力都来自于成员国让渡,且欧盟主要目的是经济一体化和获得经济利益,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方面无权能;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联合国宪章》义务优先于欧盟法有利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国际犯罪行为.

    联合国义务优先欧盟法效力卡迪案效力位阶

    支如玉对唐代文学的接受研究——以《半衲庵集》为例

    李奎潘姝林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如玉,明代万历二十八年举人,著《半衲庵集》.全文以《半衲庵集》为切入点,从支如玉对唐诗的接受、对唐传奇的评点和对唐代散文的沿袭三个维度入手,分析支如玉的文学创作思想与唐代文学的关系.本文有益于弥补学界对明代文人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唐代文学对明代文学的深远影响.

    支如玉《半衲庵集》唐代文学继承发展

    地域文化视野下姜夔诗词中的洞庭地理意象

    李琳李秀云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洞庭湖地域文化有着漫长的变迁历程,到了宋代又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态势.姜夔在漫游到洞庭湖时,受到了洞庭文化的熏陶,随后对洞庭山水的奇险与愁绪进行了书写,更为重要的是,姜夔在"湘妃"意象的嬗变方面具有创新之举.姜夔诗词中的洞庭地理意象,具有新旧地域文化的双重性,进一步推动了洞庭地域文化的变迁.姜夔诗词中的洞庭地理意象与洞庭地域文化具有双向互动的过程,实现了诗词与文化的相互塑造.

    姜夔诗词洞庭文化地理意象

    自然生态主义与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

    翟向青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阐释了自然与文明的关系,探讨了人类如何通过自然界获得自由和本真的生命以及当人类违背自然法则时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文章在分析作家的自然观和文化观的基础上,探讨小说如何从自然生态主义角度出发,表达对人类现有生活状态的批判和对自然的崇拜,突出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强调人类应该向自然学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野性的呼唤》不仅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小说,更是一部具有生态意义的文学作品.人类应遵循自然生态主义思想,珍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摒弃对物欲的贪婪,勇于探索自己的内心;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野性的呼唤》自然生态主义人性探讨自然观

    宗教语境下《哈姆雷特》的叙事考察——以《圣经》为原型

    高巧珍
    95-9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姆雷特》是中世纪英国在接受文艺复兴思潮后诞生的经典作品.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其基督教的文化属性.《哈姆雷特》对《圣经》的吸收体现在三个方面:叙事结构、叙事意象以及罪与罚的悲剧主题.基督教的原罪论是其悲剧精神的根本来源,反映出渗透着宗教意识的时代观念与戏剧主题.

    宗教语境《哈姆雷特》叙事考察《圣经》

    崇高精神的诗意礼赞——论话剧《右玉》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主旋律剧作的启示

    陆铭泽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晓鹰导演的话剧《右玉》深入发掘并艺术化地展现了崇高的右玉精神,使观众全面领略到山西右玉几代无名英雄们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可谓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都取得了骄人成绩.首先在内容创作上,《右玉》通过"植树—亲情—爱情"三条线索的穿插和映衬以及较为丰盈的人物塑造,完成了对于右玉人民植树抗沙事迹的戏剧性讲述;其次在艺术形式上,《右玉》又体现出三大特点:第一是在简约的空间环境和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化意象中实现舞台表现与意义开掘之间的恰切融接,第二是使用叙述体戏剧的方式灵活自由地处理叙事与时间、力度雄肆地激发诗意与哲理,第三是通过再现与表现的有机融合升华全剧的情感意涵,实现"情感的有意味的形式".《右玉》在"戏剧氛围的营造"和"诗化意象的制造"两方面为其他主旋律戏剧提供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启示意义.

    话剧《右玉》主旋律戏剧艺术特色启示

    城市雕塑与环境空间的内联——以上海外滩城市空间建设为例

    刘兴山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雕塑和环境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契合关系.上海外滩是中国"城市空间"最早形成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城市雕塑"较早出现和最为集中的呈现地区.外滩在江浦合流、开埠、殖民文化与东方文化交互碰撞中呈现了文化多元、人文汇聚的综合,空间内涵孕育了外滩"城市雕塑"的形成根基.上海外滩空间形态、层次纵深、海拔结构与城市雕塑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内联关系,为外滩两个雕塑繁荣时期出现带来了历史积淀.溯源外滩空间的建设历程为城市雕塑研究提供了详尽真实的史料依据,给中国本土城市雕塑和空间关系研究建立了丰盈的文献内容.

    城市雕塑上海外滩环境空间内联关系

    乡村振兴视角下设计赋能山西非遗手工艺活化策略分析

    杨娜范琨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深入探讨、细致分析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的现况及所遭遇的诸多挑战,以及其在创新设计、市场适应性及传承人技能培养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论证了设计赋能山西非遗手工艺活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价值.基于此,系统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策略框架,旨在通过促进传统手工艺人与现代设计领域的深度协作,运用前沿的数字化工具与平台拓宽传播维度,以及建立健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培训机制,为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创新与活力激发奠定坚实基础.这些策略不仅致力于为非遗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引入新鲜血液,同时也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复苏与经济结构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导向,从而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的理论体系与操作路径.

    非遗手工艺活化乡村振兴设计赋能

    数字修复技术在青铜器上的应用——以青铜小方壶数字修复为例

    傅静静吕杰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于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影响,青铜文物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损坏.传统的青铜类文物修复方法受时间、技术的限制,无法及时为文物提供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提升修复效果,成为当下艺术品与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在文保工作中的应用,文物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新兴的数字修复手段中,数字扫描结合纹理映射技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本次实验基于数字扫描和纹理映射技术,对春秋青铜高柄小方壶进行数字修复,高质量的还原其风貌,再现了其艺术价值.

    文物保护数字修复青铜小方壶纹理映射

    父母自主支持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主动性人格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作用

    武春霞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父母自主支持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主动性人格量表、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对9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父母自主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生涯适应力,还可以通过主动性人格的单独中介作用、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与个人成长主动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生涯适应力.

    父母自主支持生涯适应力主动性人格个人成长主动性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