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极地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极地研究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极地研究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刘瑞源

季刊

1007-7073

polarresearch@pric.gov.cn

021-58713650

200136

上海浦东金桥路451号

极地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是集中反映南北极多学科考察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是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也是进行国际国内极地考察研究学术交流的窗口。 本刊主要刊登以极地为研究对象或以极地为探测平台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成果,反映该领域的新发现、新创造、新理论和新方法。具体报道范围包括:极地冰川学、极地海洋科学、极地大气科学、极区空间物理学、极地地质学、极地地球物理学、极地地球化学、极地生物与生态学、极地医学、南极天文学,极地环境监测、极地工程技术、极地信息等。目前设有Reviews,Articles,Letters,Trend等栏目。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极地科学进展》英文版,2011年由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极地研究》英文版】更名,创刊于1990年),季刊,每年3、6、9、12月份出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路451号,邮政编码:200136,电话:(021)58713650, 58713642传真:(021)58713642, E-mail: journal@pric.gov.cn,在线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雪龙2"号航区低层大气风场特征

    陈乐禹智斌李孟霈张杰...
    653-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极因其放大作用成为了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其低空风场特征对研究北极乃至北半球大气演变过程和全球天气气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精细探测北极地区低空大气风场的结构与变化特征,本研究依托中国第 13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在中国"雪龙 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部署了一套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利用所获取的低空风场数据,探索了航区平均风场特征与典型天气事件的风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雪龙 2"号航区的平均风场与季风有关,夏季风向以偏南风为主,最大风速为 13 m·s-1,秋季风向多变;(2)航区在 9 月中旬时最大风速的风向以偏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超过 25 m·s-1,其余时间北寒带的风速为 8 m·s-1 左右;(3)通过风羽图与垂直气流信息,本次考察还观测到航区一些典型风场特征,包括稳定小风和稳定大风风场、风向风速转换的风场、强对流风场,可由典型风场推测出大气的环流变化,为今后航线上的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激光雷达低空风场遥感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北极

    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结构与运作变迁

    王婉潞
    66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南极治理决策制定的初步环节逐渐由南极条约体系内部的不同组织与机构完成。作为南极条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ommitte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EP)是依据《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第 11 条设立的常设机构,不享有独立决策权,其讨论成果最终转化为协商会议通过的措施、决定或决议,如今CEP已成为协商会议"措施"的最大供给者。自 1998 年成立以来,CEP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早期CEP由年度会议和会间非正式小组构成。随着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CEP 先后设立两个正式附属小组,分别负责审议南极特别保护区与南极特别管理区的管理计划,以及执行气候变化应对工作计划,并在这两个议题上形成"正式附属小组—CEP—协商会议"的逐级建议结构。基于这种变化,我国不仅要重视CEP会议最新议题,更应该重视闭会期间的工作,特别是培养各层次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参与 CEP 各议题的讨论,以全面提升我国南极制度性话语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EP)环境保护组织结构与运作南极条约体系

    美国与北欧国家北极安全合作问题研究

    杜晓杰
    680-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国竞争加剧和俄乌冲突延宕不决的背景下,芬兰和瑞典先后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彻底改变了欧洲和北极地区的安全格局,美国与北欧国家的北极安全合作关系愈发密切。回顾美国与北欧国家北极安全合作历程,以美国为主导的多等级合作、以军事安全合作为重点的多领域合作以及以双边合作为基础的多维复合化合作机制构建是这一合作格局的主要特征。总的来看,美国与北欧国家的北极安全合作主要受到美国、北欧五国以及俄罗斯等相关第三方的主体间互动、美国与北欧国家北极政策议题契合度以及北极治理机制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共同的身份认同和威胁感知为美国与北欧国家的北极安全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北约旗帜"插遍北欧国家的情况下,美国与北欧国家在北极地区的安全合作将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但是,美国与北欧国家在北极地区的权力追求、议题选择以及战略手段等方面也存在着分歧,双方的北极安全合作仍存在着不确定性。

    美国北欧国家北极安全合作

    北极国家的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杨楠李可贞张凯逊王大鹏...
    694-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极是油气资源战略储备地,投资北极油气一直深受各国和能源企业的重视,然而已有研究缺乏针对北极油气投资的环境评估。本文通过建立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应用定量综合评估方法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聚焦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一手数据,开展了北极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俄罗斯是我国在北极油气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在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与服务环境方面具有绝对优势;(2)挪威在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声誉,是可靠的合作伙伴,而且有能力和意愿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减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可成为我国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技术购买及减碳减排等领域的合作对象;(3)美国和加拿大油气投资环境欠佳,建议以学术交流为纽带实现在北极油气领域合作。

    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AHP-熵权法北极地区

    北极航道海上通信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应对策略

    林彬王颢程王硕仁
    704-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北极航道海上通信存在的问题及凝练应对策略,本文对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等相关资料与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极航道海上通信的方式主要包括岸基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但两者的部署尚不完善且服务能力有限;北极航道海上通信面临着来自岸基无线通信业务覆盖不足、航海信息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卫星仰角受限、信号能量大气衰减及恶劣气候环境导致通信难度增大等方面的诸多挑战。本文认为,加强我国北极保底通信能力建设、扩展北极卫星通信业务覆盖范围、完善我国北极航海保障综合服务体系等将会是北极航道海上通信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北极航道海上通信岸基无线通信卫星通信

    南极中山站随船物资舱盖吊运法分析

    姚钢梁高升刘少甲姚平博...
    714-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极中山站的考察物资卸运是历次中国南极考察队的重点工作,一般通过冰面进行运输。中国第 40次南极考察期间,由于海冰过于碎裂而无法采用冰面运输卸货。大舱盖吊运法是指使用直升机从"雪龙"号舱盖直接吊运货物至中山站的一种运输方式。该方法在本次考察期间得到大规模运用,为后续应用积累了技术经验和相关数据资料。

    南极中山站海冰直升机大舱盖吊运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第37届冰架过程研究论坛(FRISP)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唐学远
    720-721页

    《极地研究》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