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低浓度硬膜外阻滞与低浓度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择期拟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年龄65~85岁,男女不限,体质量指数(BMI)18~28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均给予0.2%罗哌卡因进行术后镇痛.A组术毕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2%罗哌卡因10 ml,B组行髂筋膜阻滞给予0.2%罗哌卡因30 ml.以术前(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为观察时间点,记录T0、T2、T4的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记录T1、T2、T3、T4各时间点被动VAS评分、主动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髋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髋关节最大外展活动度;记录术后48 h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采用匹斯堡睡眠量表PSQI评估);记录补救镇痛次数.结果 与T0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T2、T4时间点的CR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患者T2、T4时间点的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T1、T2时间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降低,术后T2、T3、T4时间点髋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和最大外展活动度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3、T4时间点,两组患者的静息VAS评分、运动VAS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6.7%(5/30),低于A组患者的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为(4.7±0.8)d、(3.3±0.7)d,均短于A组患者的(14.5±2.4)d、(10.6±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术后补救镇痛次数为(1.2±0.6)次,少于A组患者的(2.04±0.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髂筋膜阻滞不仅能有效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和下床活动,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镇痛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