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月刊

0577-7402

jfjyxzz@sohu.com

010-51927306

100036

北京100036信箱188分箱

解放军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主办,本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1964年创刊。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刊名;1994年创刊30周年,江泽民主席题词“依靠科学技术 提高健康水平”;当时的中央军委刘华清、张震副主席等中央及总后领导也分别题词勉励。 本刊主要设“专家论坛”、“专题研究”、“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栏目。重点刊登军队和地方中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学学术性论文。面向国内外发行。先后被确认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被国际重大检索工具中的CA收录;是SCI的被引用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康青年人高原脱适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规律

    赵鹏徐朝霞汤礼军戴睿武...
    1343-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青年人从高原返回平原过程中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青藏高原海拔4800~5500 m移居1年内的健康青年人中招募55名志愿者为高原移居组,从高原返回平原过程中,分别在海拔3700 m(第1次)、返回海拔1300 m第5天(第2次)、返回海拔1300 m第15天(第3次)进行心电图检查;在海拔3700 m及返回海拔1300 m第5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匹配55名平原(海拔1300 m)健康青年人为平原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 对移居高原组进行组内分析发现,与第1次心电图结果比较,第2、3次心电图结果中正常心电图比例降低(P<0。05),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U波出现比例增加(P<0。05);第2次与第3次心电图异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组第1次心电图异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次心电图结果中正常心电图比例降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U波出现比例增大(P<0。001)。对移居高原组进行组内分析发现,与第1次心电图比较,第2、3次心电图心率降低(P<0。05或P<0。001)。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组第1次心电图PR间期延长,QTc间期缩短,QRS电轴度数增加(P<0。05),第2次心电图心率降低,PR间期延长,QTc缩短(P<0。05),第3次心电图心率降低,PR间期延长,QTc间期缩短,QRS电轴度数增加(P<0。05)。移居高原组第1、2、3次心电图电轴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移居高原组进行组内分析发现,与第1次超声心动图比较,第2次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前后径均明显增大(P<0。001)。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组第1次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右心房横径减小,右心室横径增大,左室短轴缩短率(FS)降低(P<0。05),第2次超声心动图左房前后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均增大,FS增高(P<0。05)。结论 健康青年人从高原返回平原过程中,随着海拔降低,心率明显降低,额面QRS电轴右偏人数明显减少,正常心电图明显减少,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出现U波的人数明显增多。在高原期间,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高原脱适应高原平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对前列腺癌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预测价值

    潘妮妮李静赵建新施柳言...
    1350-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指标构建模型对前列腺癌(PCa)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和2020年4月-2023年2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PCa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按7∶3比例将甘肃省人民医院的155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09;穿刺阳性针数≥6者80例和<6者29例)与内部验证集(n=46;穿刺阳性针数≥6者34例和<6者12例),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的43例患者作为独立外部验证集。选取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sFOV HR-T2WI)和增强扫描延迟期图像,勾画全前列腺三维感兴趣容积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降维筛选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PCa患者系统穿刺阳性针数,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年龄、碱性磷酸酶(ALP)、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FPSA/TPSA比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针数≥6与阳性针数<6组间FPSA、TPSA、FPSA/TPSA比值、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SA(P<0。001)、TPSA(P<0。001)、FPSA/TPSA比值(P=0。001)、PSAD(P<0。001)及Radscore(P<0。001)均是PCa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D(OR=0。251,95%CI 0。063~0。996,P=0。049)和Radscore(OR=1。990,95%CI 1。409~2。812,P<0。001)是PCa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95%CI 0。774~0。924)、0。817(95%CI 0。693~0。941)、0。631(95%CI 0。439~0。822);影像组学模型建模的12个特征均来自sFOV HR-T2WI,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68(95%CI 0。791~0。945)、0。846(95%CI 0。695~0。996)、0。815(95%CI 0。660~0。970);列线图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21(95%CI 0。869~0。973)、0。868(95%CI 0。743~0。992)、0。840(95%CI 0。702~0。978)。结论 基于sFOV HR-T2WI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PSAD可以术前无创地预测PCa系统穿刺阳性针数,对PCa患者风险分层并指导临床个体化诊疗有一定价值。

    前列腺肿瘤影像组学磁共振成像阳性针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家庭动力学特征和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周惠至杨舒然韩冬陈诗...
    1360-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动力学特征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以及负性生活事件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3年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的12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系统家庭动力量表(SSFD)第2版、儿童抑郁量表(CDI)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患者的家庭动力学特征、抑郁症状及负性生活事件进行评估。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索系统家庭动力学4个维度[家庭气氛(FA)、系统逻辑(SL)、个性化(IN)、疾病观念(IC)]与CDI 5个因子(低自尊、负面情绪、快感缺乏、效能低下、人际问题)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Bootstrap检验)建立模型检验负性生活事件在家庭动力学特征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SSFD 4个维度中的FA、SL、IN得分与CDI总分呈负相关(r=-0。359、-0。256、-0。291,P<0。01),与ASLEC总分呈负相关(r=-0。318、-0。371、-0。406,P<0。01);ASLEC总分与CDI总分呈正相关(r=0。633,P<0。01)。SSFD 4个维度与CDI 5个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1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变量(U1、V1),典型相关系数为0。483(P<0。05),反映SSFD的典型变量U1主要受FA的影响,反映CDI的典型变量V1主要受低自尊和人际问题的影响。负性生活事件对家庭动力学特征与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FA、IN、SL得分影响CDI总分的总效应均较弱(效应值分别为-0。147、-0。117、-0。102),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N、SL得分对CDI总分的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A得分对CDI总分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为-0。076,P<0。05),而FA、IN、SL得分通过ASLEC总分影响CDI总分的中介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分别为-0。071、-0。095、-0。087,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状可能受家庭动力学特征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负性生活事件在FA、IN、SL等家庭动力学特征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家庭动力学特征中的IC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不相关。

    青少年健康抑郁家庭关系负性生活事件中介

    3D打印个体化导板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的精准度及临床疗效分析

    李一凡孙广峰付廷管俞君...
    1366-1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辅助导板(PSI)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MOWHTO)治疗膝关节内翻伴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精准度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行MOWHTO治疗的69例膝关节内翻伴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D组(n=37,采用3D打印PSI辅助治疗)与常规组(n=32,采用标准流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外侧合页点误差、内侧截骨点误差、截骨面角度误差、截骨深度误差、术中撑开角度、股骨胫骨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膝关节旋转角度(KRA)、胫骨后倾角(PTS)、术中负重线比率(WBLR)、末次随访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并采用Spearman分析精准度相关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3D组随访时间为19~26(21。1±3。6)个月,常规组为14~26(23。6±1。6)个月。两组外侧合页点误差、截骨深度误差、术中撑开角度,以及末次随访时FTA、MPTA、KRA、PTS、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内侧截骨点误差、截骨面角度误差、术中WBLR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与外侧合页点误差、内侧截骨点误差、截骨面角度误差、截骨深度误差、术中撑开角度、术中WBL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OWHTO手术中应用3D打印PSI辅助可提高部分定位参数的精准度,但对于WBLR的确定仍存在一些不足,与传统的MOWHTO手术相比短期疗效并未提高。

    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关节炎内翻3D打印精准度

    不同核心体温的劳力性中暑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特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林青伟宋景春宋青高燕...
    1372-1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核心体温(Tc)的劳力性中暑(EHI)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11月24家军队医院急诊或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6例EH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Tc分为Tc<39℃组(n=223)、39℃≤Tc<40℃组(n=60)、40℃≤Tc<41℃组(n=35)、41℃≤Tc<42℃组(n=17)和Tc≥42℃组(n=11)。根据是否发生热射病,将346例EHI患者分为热射病组(n=63)与非热射病组(n=283)。收集各组EHI患者的基础资料,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不同Tc组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HI患者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对EHI患者发生热射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Tc超过39℃时,EHI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随Tc升高而进一步升高(P<0。05);Tc超过40℃时,EHI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PT延长(P<0。05);Tc超过41℃时,EHI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PT(OR=1。120,95%CI 1。015~1。236)、D-二聚体(OR=1。322,95%CI 1。129~1。549)、血小板计数(OR=0。991,95%CI 0。985~0。997)是热射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二聚体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95%CI 0。732~0。860,P<0。001),当D-二聚体>0。9 μg/ml时,诊断热射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80%。PT诊断热射病的AUC为0。708(95%CI 0。628~0。788,P<0。001),当PT>16。4 s时,诊断热射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和97%。血小板计数诊断热射病的AUC为0。724(95%CI 0。642~0。807,P<0。001),当血小板计数<140×109/L时,诊断热射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和94%。结论 EHI患者的Tc升高幅度与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T延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血小板计数减少是EHI患者发生劳力性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劳力性中暑核心体温凝血功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耐药情况分析(附71例报告)

    施亦衡王潮虹杨斌孙晴...
    1379-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枝杆菌微孔板药敏检测技术检测来自71例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对16种抗结核药的敏感性,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初治或复治情况、耐药情况,以及初治与复治患者耐药类型的差异。结果 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男51例(71。8%),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58例(81。7%),对16种抗结核药的总耐药率为38。0%。复治患者总耐药率与初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2%(12/23)vs。31。3%(15/48),P=0。089]。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任一耐药的前7位为链霉素(Sm)、异烟肼(INH)各13例(18。3%),利福喷丁(Rft)、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Pa)各10例(14。1%),利福平(RFP)、利福布汀(Rfb)、卷曲霉素(Cm)各9例(12。7%);初治患者任一耐药的前6位为Cm 6例(12。5%),Sm 5例(10。4%),Pa 4例(8。3%),INH、克拉霉素(Clr)、对氨基水杨酸(PAS)各3例(6。3%);复治患者任一耐药的前7位为INH 10例(43。5%),Sm、RFP、Rft各8例(34。8%),Rfb 7例(30。4%),Pa、左氧左旋氧氟沙星(Lfx)各6例(26。1%)。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的总单耐药率、总多耐药率、总耐多药率分别为9。9%、7。0%、11。3%;所有单耐药患者均为初治患者;复治患者多耐药率与初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vs。4。2%,P=0。591],但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30。4%vs。2。1%,P=0。002]。结论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耐药情况严峻,临床医师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性耐多药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林佳雯李淑琴卫姣飞
    1386-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ACT治疗的16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同时收集正常乳腺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ACT前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CD66b的表达情况;在NACT第1个周期前行血常规检查,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并计算NLR。采用χ2检验分析TANs和NL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CT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TANs与NLR的相关性。结果 CD66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1),且弥漫性分布于肿瘤各处(癌巢和间质均可见浸润)。NACT前癌巢高浸润TANs与高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0。05);NACT前外周血高NLR与高cT分期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0。05)。NACT前外周血NLR(P=0。007)、cT分期(P=0。041)、雌激素受体(ER)状态(P=0。009)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P=0。020)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独立预测因素。NACT前癌巢TANs(P=0。023)、高临床分期(P=0。040)、pCR(P=0。027)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TANs相关性不明显(r=0。14,P=0。071)。结论 NACT前癌巢内低浸润TANs预示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好;外周血高NLR与化疗耐药相关。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病理完全缓解

    ACOSOG Z0011试验结论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适用性分析

    夏坤健王琳唐娜
    1394-1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可否参照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肿瘤学组(ACOSOG)Z0011试验入组标准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8日-2018年2月28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ACOSOG Z0011试验入组标准的134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病例组[n=63,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与对照组(n=71,行SLNB+ALND)。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年龄、肿瘤TNM分期、是否妊娠或哺乳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脉管内癌栓、肿瘤Nottingham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期(DFS)及5年总生存期(OS)进行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仅行SLNB对年轻乳腺癌DFS及OS的影响。结果 两组年龄、妊娠或哺乳状态、肿瘤T分期、肿瘤分子分型、肿瘤Nottingham分级及脉管内癌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5年DFS率为74。6%,5年OS率为83。6%。病例组与对照组5年DSF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81。7%,P=0。033),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8%vs。88。7%,P=0。08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仅行SLNB是年轻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61,95%CI 1。097~4。660,P=0。027),但不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76,95%CI 0。789~4。946,P=0。146)。结论 年轻乳腺癌按照ACOSOG Z0011试验入组标准豁免ALND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但OS无明显影响,因此,年轻乳腺癌患者是否可豁免ALND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年轻乳腺癌ACOSOGZ0011试验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

    瞬时感受电位通道6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卢冠军汪乐新赵静刘超...
    1400-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同型半胱氨酸(Hcy)作用下瞬时感受电位通道6(TRPC6)对小鼠肾脏足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小鼠肾脏足细胞分为对照组与Hcy组(40、60、80、100 μmol/L的Hcy刺激48 h),采用qRT-PCR检测TRPC6 mRNA水平,筛选出Hcy的最佳浓度后,后续均以此浓度进行实验。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p62,以及足细胞结构蛋白Nephrin、Podocin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检测两组TRPC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转染过表达或干扰TRPC6的细胞分别设置为:(1)对照组(不做处理)、TRPC6过表达阴性对照组、TRPC6过表达组;(2)对照组(不做处理)、TRPC6干扰阴性对照组和TRPC6干扰组(si-1、si-2、si-3),并采用qRT-PCR检测TRPC6表达水平。再将过表达或干扰TRPC6后的细胞分别设置为:(1)对照组(不做处理)、Hcy组(加入80 μmol/L Hcy)、TRPC6过表达对照+Hcy组、TRPC6过表达+Hcy组;(2)对照组(不做处理)、Hcy组、TRPC6干扰对照+Hcy组、TRPC6干扰+Hcy组,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62、LC3 Ⅱ、TRPC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RPC6 mRNA表达水平随Hcy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80 μmol/L Hcy干预后的表达水平最高,因此将80 μmol/L作为Hcy的最佳干预浓度。此时,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的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cy组中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cy组中TRPC6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RPC6过表达阴性对照组比较,TRPC6过表达组的TRPC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TRPC6干扰阴性对照组比较,TRPC6干扰组的TRPC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TRPC6过表达对照组相比,TRPC6过表达+Hcy组中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6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RPC6干扰对照+Hcy组相比,TRPC6干扰+Hcy组中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6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Hcy可诱导小鼠肾脏足细胞自噬,抑制TRPC6的表达可明显减轻足细胞的自噬性损伤。

    足细胞自噬同型半胱氨酸瞬时感受电位通道6

    RUNX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李志刚贺祺琛周辉年焦作义...
    1408-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在胃癌中作为特异分子标志物的潜力,以及使用小分子抑制剂Ro24-7429靶向调控RUNX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RUNX1 m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RUNX1基因表达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UNX1作为胃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2022年9月采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手术中6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样本,提取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UNX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筛选RUNX1高表达的胃癌细胞株,评估小分子抑制剂Ro24-7429对RUNX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采用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Transwell等实验评估Ro24-7429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RUNX1蛋白的表达情况,基于高表达样本建立胃癌类器官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加以验证;通过生物显微镜在固定区域进行连续观察,监测Ro24-7429对胃癌类器官生长的影响。结果 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UNX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基于TCGA数据库中RUNX1的表达数据绘制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56,提示RUNX1可作为一个高度敏感的诊断标志物;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RUNX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在5种胃癌细胞系中,AGS和HGC27细胞株中RUNX1蛋白呈现高表达,靶向RUNX1的小分子抑制剂Ro24-7429在胃癌细胞中可抑制RUNX1的表达(P<0。001);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和Transwell等实验结果显示Ro24-7429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01);基于RUNX1高表达样本建立的胃癌类器官模型,其RUNX1的表达与原始组织高度一致;当使用Ro24-7429针对RUNX1进行靶向抑制时,胃癌类器官生长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RUNX1在胃癌中具备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价值,利用Ro24-7429可特异性地抑制胃癌细胞中RUNX1的表达,进而在细胞系与类器官模型中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Runt相关转录因子1Ro24-7429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类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