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月刊

0577-7402

jfjyxzz@sohu.com

010-51927306

100036

北京100036信箱188分箱

解放军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主办,本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1964年创刊。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刊名;1994年创刊30周年,江泽民主席题词“依靠科学技术 提高健康水平”;当时的中央军委刘华清、张震副主席等中央及总后领导也分别题词勉励。 本刊主要设“专家论坛”、“专题研究”、“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栏目。重点刊登军队和地方中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学学术性论文。面向国内外发行。先后被确认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被国际重大检索工具中的CA收录;是SCI的被引用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劳力型热射病院前认识和处置十大误区分析

    项楚涵宋青
    61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力型热射病(EHS)是威胁生命的最严重的急性热致疾病。热致疾病可持续进展为EHS,院前处置是EHS救治的重要关口,院前是否能做到EHS患者的快速识别、有效降温及规范转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预后。根据广泛调研发现,在EHS院前认识和处置过程中,医疗保障人员仍存在亟须纠正的致命误区,这些误区集中在认识缺失和处置失当。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结合现实情况,归纳出"EHS院前认识及处置十大误区",并参照《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给出正确的院前处置方案,以期减少或避免这些误区对EHS患者造成的不可逆损害,降低EHS的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

    劳力型热射病院前认识院前处置误区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维房砚文宫萍
    617-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AMIS)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86例AMIS患者,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END(静脉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高≥2分)分为END组(n=8)与无END组(n=78)。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吸烟史、溶栓前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S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溶栓后出血转化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溶栓前NIHSS评分及其他影像学表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AMIS静脉溶栓后END的发生独立相关(OR=1。074,95%CI 1。011~1。142,P=0。02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AMIS静脉溶栓后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同型半胱氨酸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对EGFR阳性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

    宋娟孙轶廖加群何馨云...
    623-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NTZ)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NTZ+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顺铂(NTP)组(n=24)与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顺铂(TP)组(n=24)。NTP组2或3个周期诱导治疗后序贯NTZ配合顺铂同步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EGFR表达水平,探究NTP组患者EGFR表达强度和尼妥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诱导治疗结束后的近期疗效、肿瘤退缩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NTP组EGFR阳性表达率为100%,EGFR表达强度与联合NTZ的诱导治疗疗效相关(P<0。05);诱导治疗结束后的两组疗效比较,NTP组颈部淋巴结的客观缓解率(ORR)明显高于TP组(75。0%vs。45。8%,P=0。039),两组肿瘤原发病灶及总体(肿瘤原发病灶和颈部淋巴结)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NTP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TP组(P<0。05),皮疹发生率高于TP组(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存在不同强度的EGFR表达,EGFR表达强度较高时,联合NTZ诱导治疗临床获益更明显;NTZ联合TP诱导方案治疗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鼻咽癌诱导化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尼妥珠单抗不良反应

    基于生命体征时序数据的创伤致死性大出血伤情动态预测模型开发及验证

    郭程娱龚明慧沈翘楚韩辉...
    629-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命体征时序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创伤致死性大出血伤情动态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医疗信息(MIMIC-Ⅳ)数据库2008-2019年7522例创伤伤员的生命体征时序数据,并按照创伤后是否发生致死性大出血事件分为致死性大出血组(n=283)与非致死性大出血组(n=7239)。采用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自适应提升(AdaBoost)、门控循环单元(GRU)、门控循环单元-D(GRU-D)共6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创伤致死性大出血伤情动态预测模型,对创伤伤员未来T小时(T=1、2、3)发生致死性大出血伤情的风险进行动态预测。通过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性能。基于解放军总医院创伤数据库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MIMIC-Ⅳ数据集中,基于GRU-D算法开发的一组动态预测模型效果最优,预测未来1、2和3 h发生致死性大出血的AUC分别为0。946±0。029、0。940±0。032和0。943±0。034,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5)。创伤数据集中,GRU-D模型取得了最佳外部验证效果,预测未来1、2和3 h发生致死性大出血的AUC分别为0。779±0。013、0。780±0。008和0。778±0。009,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该组模型已部署在公开的网页计算器和医院急诊科信息系统中,便于公众和医护人员使用和验证。结论 成功开发并验证了一组动态预测模型,可对创伤致死性大出血伤情进行早期诊断和动态预测。

    创伤大出血机器学习辅助诊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一项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夏露谢治年廖芯艺张启星...
    636-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高血压的因果关系。方法 OSA的相关遗传数据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的芬兰基因数据库(n病例组=16 761,n对照组=201 194),从中筛选出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OSA的工具变量(IVs)。高血压的相关遗传数据来源于GWAS中的英国基因数据库(n病例组=124 227,n对照组=337 653),从中选取214个SNPs作为高血压的IVs。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的多种MR方法进行分析。采用MR-Egger等方法对MR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并使用F值对IVs进行评估。结果 OSA与高血压的风险增高相关(OR=1。053,95%CI 1。019~1。089,P<0。01),高血压与OSA的发病风险明显相关(OR=1。812,95%CI 1。354~2。425,P<0。001)。双向结果均存在异质性(OSA→高血压,P<0。001;高血压→OSA,P<0。001),均无水平多效性(OSA→高血压,P=0。666;高血压→OSA,P=0。556)。所选的OSA及高血压的IVs均为强IVs(OSA-IVs F=14。695;高血压-IVs F=39。624)。结论 OSA与高血压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其中高血压对OSA发病的影响尤其明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孟德尔随机化双向因果关系

    减数分裂内切酶1高表达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

    王可欣陈椿贺梦雯李乐...
    643-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减数分裂内切酶1(EME1)的高表达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及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对HCC肿瘤与非肿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并进行生存分析。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癌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E1的表达情况,进行生存分析,评估EME1对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采用基因富集分析预测EME1在HCC中的功能。结果 TCGA数据库筛选出371例HCC癌组织及50例非肿瘤组织样本,分析显示EME1 mRNA在HCC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筛选GEO数据库中的107例样本(包括70例HCC癌组织,37例非肿瘤组织),癌组织的EME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织(P<0。05)。生存分析显示EME1高表达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44。1%vs。53。0%,P<0。05)。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显示,EME1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32。8%vs。45。0%,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EME1高表达[风险比(HR)=2。234,95%CI 1。073~4。649,P=0。032]和中国肝癌分期(CNLC)高分期(HR=4。317,95%CI 1。799~10。359,P=0。001)是影响H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ME1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H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肝细胞癌减数分裂内切酶1免疫组化生存分析

    肌巨蛋白基因新位点突变致遗传性肌病伴早期呼吸衰竭1例并文献复习

    熊明秀张静
    65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1例遗传性肌病伴早期呼吸衰竭(HMERF)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位点、诊断与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以呼吸衰竭为首发表现的遗传性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和基因测序结果,以及诊断与治疗情况。结合文献报道总结中国HMERF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病例表现为四肢无力、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肌肉MRI显示小腿腓肠肌内侧头选择性脂肪浸润;肌巨蛋白(TTN)基因的两个突变位点来自双亲,分别为341外显子c。94828G>A(P。a31610t)和50外显子 c。14915C>T(P。S。4972L),诊断为HMERF;采用支持性治疗措施。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到近10年报道的诊断为HMERF的中国患者15例,发病年龄(26。1±17。0)岁,多为男性,均检出TTN基因突变,突变类型以c。95195C>T(p。P31732L)较多,其次为c。95134T>C(p。C31712R)。结论 HMERF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性疾病,骨骼肌无力和呼吸肌无力是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可不典型,TTN基因的344外显子是常见突变位点。本病例突变位点位于TTN基因的341外显子c。94828G>A(P。a31610t)和50外显子c。14915C>T(P。S4972L),可能为HMERF的新遗传标记。

    遗传性肌病伴早期呼吸衰竭肌巨蛋白基因突变

    零阿片术后自控镇痛策略在胸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李汶谦李晓霞
    656-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零阿片术后自控镇痛策略在胸科腔镜肺部病损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双盲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胸科腔镜下行肺部病损切除术的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esKDex)组(n=30)、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sFDex)组(n=30)、曲马多+右美托咪定(TraDex)组(n=30)。比较3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生命体征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结果 术后48 h内,esKDex组PONV发生率低于sFDex组及Tra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3/30)vs。20。0%(6/30)vs。20。0%(6/30),P<0。001]。esKDex组及sFDex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TraDex组(术后2 h:P=0。001、0。001;术后4 h:P=0。027、0。024),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高于TraDex组(术后24 h:P=0。008、0。029;术后48 h:P=0。005、0。005)。esKDex组和sFDex组术后24、48 h的BCS舒适评分均低于TraDex组(术后24 h:P=0。017、0。007;术后48 h:P=0。005、0。007)。3组术后48 h内的Ramsay镇静评分、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零阿片术后自控镇痛策略在满足胸科腔镜肺部病损切除术术后患者镇静镇痛前提下能降低PONV发生率。

    胸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多模式镇痛零阿片类麻醉策略

    不同血压分层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

    陈永刚吴寿岭张金凤陈朔华...
    663-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分层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06年7月-2007年10月参加健康查体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948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队列,随访(8。6±4。0)年。依据基线血压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血压升高(收缩压120~130 mmHg、舒张压<80 mmHg)、高血压1级[收缩压130~140 mmHg和(或)舒张压80~90 mmHg]、高血压2级[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4组。比较各组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密度。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压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采用多变量时间依赖性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并排除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CVD)、基线服用降压药和基线服用降糖药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1)在基线水平,高血压1级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高于正常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至随访结束时,发生CKD 2294例,其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1117例,尿蛋白1575例,高血压1级组CKD的发病密度为39。4/千人年,eGFR下降发病密度为16。3/千人年,尿蛋白发病密度为25。5/千人年,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1)。(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正常血压比较,高血压1级可使糖尿病人群发生CKD的风险增加29%(HR=1。29,95%CI 1。09~1。52)、eGFR下降的风险增加40%(HR=1。40,95%CI 1。08~1。80)。结论 高血压1级(≥130/80 mmHg)即可增加糖尿病人群发生CKD和eGFR下降的风险,且eGFR下降的风险更大。

    糖尿病高血压1级肾损伤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

    MDA、AOPP、Nrf2、GSH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董钰妍刘永哲
    670-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丙二醛(MDA)、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血浆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2年2-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110例肾细胞癌患者。依据国际肾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标准分为AKI组(n=30)和非AKI组(n=80),再依据年龄分为老年AKI(>65岁,n=14)、中年AKI(50~65岁,n=16)与老年非AKI(>65岁,n=30)、中年非AKI(50~65岁,n=50)4个亚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后(T2)、术后24 h(T3)采集静脉血,检测MDA、AOPP、Nrf2、GSH水平,比较各亚组不同时间点MDA、AOPP、Nrf2、GSH水平,并分析其与LPN术后AKI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N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患者各时间点MDA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AOPP-T3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呈正相关(r=0。315,P=0。037),Nrf2-T3、GSH-T2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呈负相关(r=-0。365,P=0。015;r=-0。338,P=0。025)。中年患者各时间点MDA、AOPP、Nrf2、GSH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手术切除肾体积是老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4,P=0。040;OR=1。309,P=0。049),GSH-T2是老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1,P=0。042);术中胶体液入量是中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P=0。007),术中尿量是中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04,P=0。007)。结论 老年患者LPN术后AKI的发生可能与术后AOPP水平升高和Nrf2、GSH水平降低有关,且术后GSH是老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而中年患者LPN术后AKI的发生则与围手术期MDA、AOPP、Nrf2、GSH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急性肾损伤核因子E2相关因子谷胱甘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