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结构工程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结构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

吕西林

双月刊

1005-0159

021-65984945

200092

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401

结构工程师/Journal Structural Engineer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性期刊,以广大土木建筑工程设计科研、施工和结构工程师为主要对象,也是未来的工程师——大学生以及教师的良好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物模型混合交互反馈的结构近实时震害评估理论框架

    熊青松熊海贝袁程孔庆钊...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合理的结构震害评估对于提升城市抗震韧性与运维智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韧性城市构建现阶段的实际需求与重要难题,面向"全域、动态、实时"的结构震害评估新范式,以基于数模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和基于物模的多层次数值仿真模拟为理论架构的两大基本要素,依托深度学习、数字孪生、数物融合等新技术,提出了基于数-物模型混合交互反馈的结构近实时震害评估理论框架,并对该框架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所提出的理论架构有望提升结构震害评估的实时性与智能性,助力推进韧性城市构建以及城市系统的智慧运维.

    结构震害数-物融合混合交互反馈近实时评估深度学习

    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在地铁上盖结构中的减振效果研究

    陆德成周颖王睿马开强...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振动带来的舒适度问题已经成为地铁上盖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地铁上盖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可以兼顾对水平向地震和竖向地铁振动响应进行控制,在地铁上盖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橡胶隔震支座和碟形弹簧的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并通过原型支座试验对其竖向刚度和解耦效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以某地铁上盖结构工程项目为背景,采用现场振动测试获得的地铁振动时程作为激励,建立了三维振震双控结构模型并进行了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置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后,该结构水平向隔震效果显著;竖向Z振级减小,有效提高了地铁上盖结构的舒适度.

    三维振震双控支座碟形弹簧地铁上盖结构地铁振动舒适度评价

    对数律和指数律风剖面的差异分析及其对桥梁抗风性能评价的影响

    毛汇杨詠昕朱进波郑史雄...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公路桥梁抗风设计采用指数律风速剖面来计算各个基准高度的平均风速,然而气象学实践和一些国家规范中早已采用对数律风速剖面,两种风速剖面在不同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差异及其对桥梁抗风的影响应当值得关注.对比了不同地表粗糙类型下对数律模型和指数律模型在不同高度处的风速差异,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实桥在风荷载下的位移和桥塔弯矩差异.结果表明,在地表粗糙度较大和离地高度较大时,对数律和指数律模型的风速差异较为明显,风荷载的差异对桥梁内力和位移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两种风速剖面模型在高空处的准确性,以更好地指导桥梁的抗风设计.

    风剖面平均风速斜拉桥风荷载静风响应

    抗震钢支座中新型钢板簧的优化

    蔡佳骏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弹体抗震钢支座是一种新型抗震支座,其通过在传统球型钢支座外侧增设的新型钢板簧为支座提供必要的地震恢复力以及地震耗能,在小震下保证了支座在震后的基本复位;强震作用下吸收地震能量,并可实现支座在震后的部分复位,满足基本的通车要求.首先,对该新型钢板簧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验证了支座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对单个钢板簧和钢支座整体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研究了新型钢板簧对抗震耗能的贡献;同时,对新型钢板簧结构进行了参数分析,找出各参数的影响规律.最后,对新型钢板簧的刚度和尺寸参数进行了多参数拟合,得到拟合函数,完成了新型钢板簧尺寸的结构优化,达到了节省材料、缩小结构空间的目的.

    抗震钢支座新型钢板簧优化有限元模型

    地铁车辆基地全框支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讨论

    许名鑫周越洲陈志城李加成...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辆基地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新型的结构形式,在工程实践中有对底部框架侧向刚度控制得过于严格的现象,相关设计标准中要求底部框架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1/2000.讨论了控制上部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的依据、目的和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底盘平面大小对底部框架层间位移角的影响.建议车辆基地全框支剪力墙结构上部剪力墙的层间位移角限值按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T 15-92-2021)取为多遇地震作用下1/450;在保证上部剪力墙先于底部框支框架屈服的前提下,大幅度放松底部框架层间位移角限值及非两区八类建筑全框支剪力墙减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也取为多遇地震作用下1/450.实现合理的屈服机制尤为重要.

    车辆基地全框支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减隔震结构屈服机制

    地下室顶板开洞对高层建筑嵌固效应的影响分析

    张能伟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工程的嵌固端选择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经济等评价指标,规范要求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实际工程中,由于建筑功能的要求,地下室顶板开洞不可避免.以上海某高层建筑为例,从地下室顶板应力和位移两方面分析开洞对嵌固效应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地下室顶板开洞和不开洞两种情况下的结构振动特性和顶点位移,并对两种模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对比塑性铰的位置、数量和损伤程度,查看是否满足强度嵌固的要求.结果表明:本工程中,地下室顶板开洞后仍能满足其对上部结构的嵌固要求.

    高层结构嵌固端地下室顶板开洞静力弹塑性分析塑性铰

    悬索桥基频影响因素的参数化分析与实用计算

    杨詠昕徐浩骏杨虎晨葛耀君...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梁设计师常常采用简化(实用)公式估算桥梁基频,用以在大跨桥梁设计的前期阶段估算其动力性能.但是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部分公式的精度已无法满足要求;在实际使用时各公式易用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分析各基频估算公式误差来源的基础上,选择关键变量、采用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各控制因素的影响效应,据此选择改进策略,同时在分析各参数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变量精简,提升估算公式的易用性.经实测和计算基频值的验证,改进实用计算公式在提高了易用性和适用性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基频估算结果的整体误差极值,提升了基频估算公式的工程应用价值.

    大跨度桥梁悬索桥动力特性基频估算

    框架-摇摆墙结构损伤后受力性能分析

    林坚豪陈跃李青倩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已有的离散-连续参数模型,对损伤后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假定损伤只发生在框架结构上,没有实现"强柱弱梁"的损伤方式,损伤以柱端产生塑性铰的形式出现.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损伤前,损伤后结构的侧向变形有一定的增加,结构最大内力有增有减,二者数值大小的变化与产生塑性铰楼层位置和塑性铰的形式有关.对于框架-摇摆墙结构,有目的地设置薄弱层,对降低结构内力,使层间相对变形趋于均匀是有利的.

    框架-摇摆墙参数模型层屈服机制塑性铰

    某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梁开裂原因分析与处理

    张彦博胡克旭胡晓依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超高层建筑中大量应用.混凝土开裂是目前许多现浇混凝土结构中较易发生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开裂不仅影响美观,也易引起内部钢筋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甚至会影响结构安全.本文基于某新建超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梁普遍开裂的实例,通过现场调查、检测,以及对设计和施工资料的分析,分析混凝土梁的开裂原因,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以期对类似的工程质量问题的检测、鉴定和处理提供参考.

    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梁收缩裂缝裂缝检测裂缝处理

    叠层厚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震振双控性能分析

    张增德温玉君周颖徐骁航...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地铁上盖建筑的震振双控效果,可将叠层厚橡胶支座用于该类结构体系转换层.与普通橡胶支座相比,叠层厚橡胶支座的单层橡胶厚度较大,既可用于水平隔震,又可减小上部结构的竖向振动.为准确评估其在地铁上盖建筑中的效果,设计了第一形状系数为6.82的叠层厚橡胶支座,并对足尺支座开展竖向压缩、水平剪切、竖向拉伸和高面压稳定性能试验.探究了竖向压应力、剪应变和加载频率等对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设计阶段叠层厚橡胶支座竖向压缩刚度、水平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和拉应力值等性能指标.基于试验力学性能指标,建立了固接模型、普通橡胶支座和叠层厚橡胶支座的地铁上盖结构模型,分别以选取的地震波和实测三向地铁振动为激励,通过时程响应分析,验证了叠层厚橡胶支座的震振双控效果,为地铁上盖建筑的震振双控提供技术方案.

    叠层厚橡胶支座第一形状系数力学性能地铁上盖建筑震振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