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结构工程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结构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

吕西林

双月刊

1005-0159

021-65984945

200092

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401

结构工程师/Journal Structural Engineer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性期刊,以广大土木建筑工程设计科研、施工和结构工程师为主要对象,也是未来的工程师——大学生以及教师的良好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研究

    蒋利学郑士举王卓琳
    10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次计量抽样检验理论为依据,综合平衡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并适当考虑保护生产方利益,提出无论对于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还是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平均值的评定系数k均应对应于90%的等效保证率(0.9分位值);并以贝叶斯理论为依据确定了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的抽样方案.样本容量很小时,以平均质量标准差为依据建立了非统计方法的接收准则,并根据一次计数抽样检验理论提出最小值接收准则,并作为平均值接收准则的补充.采用贝叶斯方法,将前一检验周期内的样本和本次抽样样本合并,通过扩大样本容量,提高了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接收准则的检验功效;同时采用贝叶斯方法,综合考虑平均质量标准差和实测样本标准差,提高了非统计方法接收准则的检验功效.本文建议的接收准则具有更明确的统计学依据,通过采用统一的等效保证率使各种方法保持了较接近的检验功效,并用贝叶斯方法将各种方法统一于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本文建议的接收准则总体上略比GB/T 50107-2010严格,但变动幅度在可接受范围;采用合理的先验标准差后,本文建议的贝叶斯改进方法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评定结果.

    贝叶斯方法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检验功效标准差

    基于一次计数抽样检验的现场混凝土强度特征值推定方法

    蒋利学郑士举王卓琳白雪...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弹法检测现场混凝土强度具有对结构构件完全无损伤、可抽样数量多、测区布置灵活的优点,但其检测强度的均值和方差均可能存在较大偏差,故采用计量抽样检验方法推定的检测批强度特征值的准确性较差.根据一次计数抽样检验原理,在分析比较抽检特征曲线的基础上,以不合格品率为0.1时的接收概率为50%(置信水平为0.5)为原则,建立了检测批混凝土强度特征值的推定方法.通过抽检特征曲线对比和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推定结果与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计量抽样检验推定结果基本相当.提出了评定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时回弹测区的优化布置建议,并提出了回弹法计数抽样检验结果的钻芯修正方法.本文建议方法具有概率定义准确、避免强度分布类型假定和方差计算、减少钻芯校核数量等特点,可在工程质量符合性评定和既有结构安全性评定时采用.

    混凝土强度特征值回弹法钻芯法计数抽样检验计量抽样检验

    飞机与地铁动载下道基动力响应现场监测及分析

    童俊刘勤峰谭聆言马胜浩...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飞机滑行荷载与下穿地铁运行荷载联合作用下机场滑行道道基的动力响应,对某濒海软土机场一条滑道实施实时监测,在地铁线临近穿过滑行道的位置布置加速度传感器,以获取机场滑行道地层动力响应信号.通过分离响应信号获得地铁荷载所对应长、短周期频率的响应信号,在频域上对地铁长、短频率信号进行幅值对比,分离出地铁与飞机的动力响应主频率.结果表明,飞机的动力响应主频率为5~30 Hz,地铁的动力响应频率主频率为30~60 Hz,飞机滑行荷载对机场滑行道产生的动力响应是地铁穿行引起的动力响应的6倍以上.

    飞机荷载地铁荷载飞机滑行道动力响应

    考虑接头螺栓的多环实体拼装隧道管片承载性能及破坏模式

    周奇辉张琼方王震丁智...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等工程中,其在外部围压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对地铁的安全运营具有关键影响.为了分析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本文提出了外部围压加载模式的计算理论;建立了3环管片结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对正常使用荷载下管片的应力和变形响应进行了计算;对管片的屈曲模态进行了分析;对非线性极限承载性能进行了探讨,并揭示了结构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荷载模式下,结构最大应力值为单轴抗压强度的61.5%,变形后呈现非对称的椭圆形,变形较小,椭圆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构处于安全工作状态,不会出现稳定性问题.当荷载因子为2.90时结构破坏,此时应力最大值达到抗压极限强度,且出现较大的变形,椭圆度达到了2.23%,远远超过了规范要求,且此时混凝土单元出现大面积失效,而螺栓的最大轴向应力仅为屈服极限的20%,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在围压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为混凝土破坏.

    衬砌管片接触实体-螺栓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

    西安地铁八号线地裂缝隧道暗挖施工技术与沉降控制措施研究

    史治文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西北地区地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给隧道建设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本文以西安地铁8号下穿地裂缝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地裂缝对隧道拱顶沉降速率和最终沉降值的影响,以及地基加固法在加固地裂缝场地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地裂缝附近是影响隧道拱顶沉降最大的区域,采用地基加固法能够有效提高地基土体的承载能力,尤其对于浅埋隧道和较大洞径隧道采用地基加固法效果更佳,能够较好地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盾构地裂缝沉降因素加固措施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后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梁的贯通式节点的设计研究

    龚铭黄伟志王伟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水混凝土剪力墙以及采用爬模施工的混凝土剪力墙在施工时,通常要求混凝土墙先于楼面梁板施工.当楼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时,目前采用植筋或预留钢筋接驳件的方式.该方式存在施工复杂、质量难以保障、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不可靠等缺陷.介绍了一种新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后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梁的贯通式节点:通过在混凝土墙预留洞口并在洞内预留暗柱钢筋及墙体水平筋、洞口内壁凿毛等手段,保证了后浇筑混凝土梁与剪力墙之间节点的可靠性.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节点的力学性能与整浇节点十分接近,验证了本设计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试件的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可以印证各自的可靠性.

    新老混凝土后浇筑贯通式梁墙节点节点试验

    地铁车站侧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测温实验与数值模拟

    陈辉张英硕张凤亮程绰...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预埋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对深圳市某地铁车站的两面侧墙进行温度监测,同时监测环境温度变化,分析地铁车站侧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由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混凝土内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降温速率等现象,得出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主要的温度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侧墙的三维应力场-温度场耦合模型,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其可靠性,对混凝土应力状态进行分析,验证温度应力产生的原理,并且对地铁侧墙应力易集中处做出预测,提出防止裂缝的相关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模型计算地铁车站

    高烈度地震区某幼儿园减震分析与设计

    侯宏涛杨立华王琴张鑫...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黏滞阻尼器的结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位于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某幼儿园为例,采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了5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地震波,分析了主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给出了黏滞阻尼器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附设黏滞阻尼器后,主体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实现"三个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塑性程度较低,损伤屈服机制合理.黏滞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耗能特性,罕遇地震作用下提供的附加阻尼比低于多遇地震作用,同时多组地震波附加阻尼比的离散性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黏滞阻尼器高烈度地震区幼儿园建筑MidasGen时程分析

    复杂钢混组合线下式高铁站房结构设计与抗震分析

    杜鹏白宗琨王传芳王欲秋...
    16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混凝土不规则组合框架体系对于线下式高铁站房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依托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历城站结构设计,研究了钢-混凝土不规则组合线下站房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民用建筑规范与铁路规范相协调的设计方法,能较好地满足线下式站房的要求;钢-混凝土不规则组合结构中的侧向组合能够有效减少上下组合结构中的鞭梢效应;超长门厅钢拱组合桁架采取"抗放结合"的处理措施,可有效解决温度应力的影响;钢混锥台过渡转换节点能确保混凝土与钢结构转换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通过对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该组合结构满足了既定的性能目标,安全可靠.

    不规则组合框架线下式高铁站房阻尼比鞭梢效应性能设计抗放结合

    赣西地区某历史会馆结构修缮设计及抗震性能分析

    周彬
    17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历史会馆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宜春市文物保护单位.该会馆为赣西地区典型砖木结构,内部为穿斗式木结构,外围为空斗墙.由于年久失修,加之遭遇火灾,整体房屋破坏严重.首先,对该结构的破损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安全性鉴定的结果,提出了"揭顶+落架"的大修方法.其次,提出"空斗墙+穿斗木结构"混合结构的数值建模方法,并建立空间计算模型进行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破损的墙、梁、柱等结构构件进行了结构修缮设计.提出了复建空斗墙新增圈梁和构造柱的做法,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最后,通过不同地震水准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了修缮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可满足规范要求.提出的修缮设计方法和结构数值建模方法可为赣西地区类似历史建筑的修缮提供参考.

    赣西地区砖木结构历史建筑修缮设计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