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激光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技术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激光技术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侯天晋

双月刊

1001-3806

jgjs@sina.com

028-68011091

610041

成都238信箱

激光技术/Journal Laser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及物理类中文核心期刊,属国家级科学技术刊物。本刊紧密跟踪国内外高技术的进展和开拓性新领域的动态,主要报道国内外与激光有关的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内不同发展时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元件、新的工程应用中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和有创见的综述性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回波偏振态对径向风速精度影响

    彭涛王顺艳王丹凤范琪...
    613-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大气退偏效应造成激光回波与本振光偏振失配,导致相干测风激光雷达(LiDAR)外差效率降低的问题,基于相干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采用数学建模法,仿真分析了回波偏振态对系统信噪比、探测距离和径向风速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偏振态修正途径,并利用琼斯矩阵建模讨论修正精度;用径向风速比对实验验证不同回波偏振态对径向风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测试系统,在相同的天气条件下,与回波为圆偏振态相比,回波为椭圆偏振态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下降46.7%,径向风速精度下降63%.此研究为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回波接收模块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激光技术径向风速精度验证实验回波偏振态

    激光清洗技术及在设备维修保障中的研究进展

    赵海朝李军旗张勇张庆...
    620-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清洗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清洗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精准度高、低损伤、低排放和环保的优点,已被研究人员广泛地关注和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极具应用前景.首先根据激光清洗技术的分类(干式、湿式激光清洗和激光等离子体清洗),简述了激光清洗技术的发展和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清洗方式的差异和优缺点,为研究人员的理解和选择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激光清洗技术在维修保障中的研究应用现状.目前仅有表面除漆技术在国外飞机的维修保障中得到实际应用;表面除锈技术在国内外舰船材质表面实施应用得到了可靠验证,且国外已进行了实际应用的探索;表面除油污积碳技术在国内外均进行了零部件的探索性实验研究,距离成熟应用差距很多;而表面的其它污染物,主要包括海洋微生物污垢、霉菌以及损伤功能性涂层等.最后总结了激光清洗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激光技术激光清洗设备维修保障

    基于深度学习的机载点云屋顶平面提取算法

    李婕李青清李礼刘钊...
    628-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提取不同类型建筑物屋顶点云的各个平面,采用度量学习的方式,将每个平面视为单独的实例,为每个平面上的点学习单独的高维深度特征.利用所提取的高维深度特征对平面点进行初步的聚类,通过简单的欧氏距离和特征空间距离进行综合度量将未聚类的点分配至各个平面;所提出的方法分别在合成数据集和公开的机载点云建筑物屋顶数据集RoofN3D上进行了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在合成数据集上,所提取的建筑物平面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 分数分别为0.990、0.998 和0.994;在机载点云数据集RoofN3D上,所提取的建筑物平面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 分数分别为0.945、0.971 和0.957.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有效地提取出不同建筑物屋顶平面,且平面边缘非常准确,还可以准确区分建筑物屋顶平面内容和非平面内容,为建筑物3 维建模提供重要帮助.

    激光技术激光雷达点云平面分割深度学习建筑物屋顶

    基于激光净空雷达数据的叶片信号提取

    蒋丹丹张道成郝春晓王佐鹏...
    637-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雾天风力发电机组叶片信号的虚警率,以激光净空雷达获取的原始信号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在信号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时空约束的方法,实现了叶片信号的准确提取;并将集成了该叶片信号提取方法的激光净空雷达在常年有雾的地区进行了挂机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叶片信号提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叶片虚警率低于 2%,提升了激光净空雷达测距数据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该研究为激光净空雷达用于风机净空监测提供了参考.

    激光技术时空约束虚警率叶片信号提取

    测风激光雷达对孤立雷暴引发湿下击暴流的结构分析

    王楠程海艳尹才虎
    643-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中γ尺度孤立单体雷暴引发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结构及成因,采用多源数据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激光雷达资料,对2022-06-25 发生在乌鲁木齐机场跑道入口端的一次湿下击暴流进行了结构场剖析,取得了能够表征下击暴流发生发展过程的数据.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西北气流控制且有明显风场辐合和冷空气堆积的背景下,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过程的触发机制;两个气象雷达体扫呈现了孤立雷暴的初生-发展-成熟阶段,及回波中心下降接地引发湿下击暴流的过程;强的不稳定能量是造成此次强天气过程的关键;强降水发生前6 min不稳定能量积攒至最强,随后能量迅速释放,强下沉气伴短时强降水,触发了湿下击暴流;测风激光雷达可观测到雷暴高压始发的中心位置和反气旋特征、大风区和外流边界,明确了高压区域大小和强度变化,对强下沉气流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指征明显.这些结果为研究雷暴单体引发下击暴流的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了民航精细化服务的能力.

    激光技术湿下击暴流测光激光雷达风场结构特点分析飞行安全

    经宫腔镜观察通道的脉冲激光耦合方案的设计

    王金瑞戈传辉邹观送王飞扬...
    65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脉冲激光通过宫腔镜的能量,采用相关软件设计了3 种透镜耦合方案来提高耦合效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耦合效率约提高了 14%,脉冲激光通过该耦合模块后能取得较好的光声成像效果.该方法可作为辅助工具应用于临床中子宫内膜等疾病的检测,有望提高光声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的应用.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脉冲激光透镜耦合宫腔镜

    可见光光谱辐射计波长标定技术研究

    郭萌吴玲玲陈靖李谱林...
    657-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可见光光谱辐射计波长标定过程中存在的峰值偏移、较弱特征谱误判及人工谱线识别等问题,采用自适应阈值法和差分法完成对特征谱检测与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拉格朗日插值法确定波长和像元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获得最佳波长标定方程.结果表明,特征谱根据谱线强度依次被检测并识别出来,以404.6565 nm、435.8335 nm、546.0750 nm、579.0670 nm为基准的拉格朗日插值法得到的方程为最佳波长标定方程,其残差标准差仅为3.2747×10-13nm,波长标定误差分布在±0.2 nm范围内.自动谱线检测方法及谱线识别方法提高了波长标定效率,避免了噪声误判和谱线识别错误现象,为其它光谱类仪器的波长标定提供了参考.

    光谱学波长标定自适应阈值谱线检测特征峰识别

    32×32Si盖革模式激光焦平面探测器

    王江王鸥刘向东袁利...
    665-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350 nm~1100 nm波长范围内远距离及微弱激光3 维成像探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规模为 32×32的盖革模式硅激光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它主要由硅雪崩光电二极管阵列、读出电路芯片、微透镜阵列、半导体制冷器、引脚网格阵列壳体等元件组成.硅雪崩光电二极管焦平面阵列采用拉通型N+-Π1-P--Π2-P+结构,工作在盖革模式下,通过Si片背面抛磨减薄及盲孔刻蚀技术,实现了纤薄光敏区的加工;读出电路采用主动模式淬灭设计,使电路单元的死时间控制在50 ns以内,并利用一种带相移技术的时间数字转换电路优化方案,在满足时间分辨率不大于 2ns的同时,降低了读出电路芯片的功耗.结果表明,在反向过偏电压14 V、工作温度-40℃的条件下,该探测器在 850 nm的目标波长可实现20.7%的平均光子探测效率与0.59 kHz的平均暗计数率,时间分辨率为 1 ns,有效像元率优于 97%.该研究为纤薄型背进光Si基激光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传感器技术雪崩焦平面探测器盖革模式激光3维成像

    改进平滑迭代拟合原子发射光谱基线校正算法

    张文利石秀东叶反修陈昊...
    671-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光谱信号后续处理中基线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谱信号区域基线拟合算法.从原始光谱中提取一定数量的较小数据点,并通过线性插值方法获得初始基线;在光谱存在重叠峰的情况下,选取的较小数据点可能包含非基线的异常点;引入了平滑迭代,提出用斜率变化率对基线进行判定的方法,将该算法与不同基线拟合方法在模拟光谱和实际光谱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同其它方法相比,该算法在拟合模拟基线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小,为8.25%;并且基于该算法获得的真实光谱定标曲线相关性最高,为99.85%;预测均方根误差最小,为 0.5912.所提出的基线拟合算法在不同类型的原子发射光谱中均表现出高度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很好地估计原子发射光谱的连续背景.

    光谱学原子发射光谱基线校正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WC对316L钢表面的镍基激光熔覆涂层的性能影响研究

    吴敬权李德荣安芬菊黄江...
    67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316L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延长其在海洋环境中的使用寿命,讨论了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基材表面熔覆了纯Ni60 涂层和WC+Ni60 复合涂层的方法和效果.WC+Ni60 复合涂层结合了WC颗粒的硬度和Ni60 基体的韧性,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适用于对基材表面进行更高强度的保护.分别利用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检索和测试.结果表明,WC+Ni60 复合涂层的平均截面硬度为719 HV,但各区域波动较大,同时熔覆层表面相较纯Ni60 涂层更耐腐蚀,自腐蚀电位提高了0.12 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 2.49×10-6 A/cm2.本研究为后期制备耐海水腐蚀复合涂层提供了参考.

    激光技术激光熔覆微观组织硬度耐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