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双月刊

2096-336X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Jour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C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慧化景观设计作为应对关键挑战的途径

    许立言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切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并尝试提供空间维度的解决方案,是景观设计学的宝贵传统.面向当今全球治理中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紧约束、突发性灾害、乃至颠覆性技术的涌现等重大议题,景观设计学的"智慧化变革"是一条引人注目的应对途径.在近年来泛在感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长足进步的推动下,智慧化变革不仅有助于景观设计在态势感知、问题分析、方案决策、成果表达、效果评估,以及治理优化的全链条中更好地回应各项关键挑战,也为学科本身在研究对象、方法论及关键技能等方面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景观设计学关键挑战颠覆性技术学科转型智慧化变革全球治理

    迈向数字化的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碳排放评估工具演进与应用回顾

    徐萌仲玥叶宇
    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向数字化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方向转型的过程中,碳排放量化评估是关键一环.然而,目前缺乏对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的碳排放评估工具的综合阐述和分析.因此,本文分别在城市尺度和片区/街区尺度上对多种典型的数字化碳排放评估工具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工具评估的维度和参考依据.总的来说,现阶段基于能源系统规划和运营能耗模拟的评估工具仍占主导;随着碳排放预测的精细化发展趋势和脱碳政策重点的转变,基于用地类型和材料的碳排放预测和碳汇估算工具也发展迅速.然而,这些工具目前主要应用于能源规划设计、政府决策、建筑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在城市规划设计实践项目中的应用有限,特别是在初期阶段.因此,本研究继而通过分析未应用数字化评估工具的低碳实践案例,指出了现有碳排放评估工具的应用局限性和潜在的发展方向:未来,应提高工具的灵活性和场景适应性,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兼顾运营碳、隐含碳和碳汇计算,契合多维度、多标准、全流程的评估需求.

    低碳城市碳排放碳排放评估工具城市规划设计数字化碳汇

    紧凑城市理论下的停车场分时复用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卓康夫邱倩张禹锡李复...
    3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紧凑城市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是人与机动车对有限城市土地资源的争夺,而停车基础设施空间的共享使用有望调和这一矛盾.本研究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分时复用的技术框架,并以某地一处老旧城区为例展开应用探索.该系统性规划技术策略主要包括"供需识别-规划设计-社区动员"三大步骤:1)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结合手机信令数据与实地调研数据,对停车场使用率和居民活动需求特征进行识别;2)基于上述特征制定分时复用规则,进行具体的空间规划设计;3)基于分时复用策略,设计具有实时反馈功能的互动模型,通过引导公众行为保证规划结果的有效实施.综上,本研究回应了土地在空间维度混合利用的局限性,从时间维度出发,结合大数据、实地调研与访谈等途径,融合规划设计和公共参与方法,为减缓城市中的人车矛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

    分时复用停车场数字赋能手机信令规划设计公共参与

    场地尺度的数字孪生:从城市尺度建模到多元小微设计干预

    杨竣程戎航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数字孪生最初由制造业和工程领域开发,如今已成为在虚拟环境中复制和模拟物理世界的关键工具,有助于实现实时监控和模拟未来变革,对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其应用范围广泛,但在城市景观这类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环境中实施数字孪生技术,尤其是在推行通用城市尺度数字孪生的可行性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本文主张在场地尺度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专注于在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少、技术建模环境相应可控的特定城市要素(如公园、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中实施.这种方法强调通过一系列场地尺度的应用来创建城市数字孪生网络的重要性.该方法需要在景观和城市设计实践中进行持续的实践和检验,依赖于经济和政策环境的支撑,以促进跨学科的研发设计和市场应用.通过三项设计提案,本文探讨了场地尺度数字孪生的变革潜力,强调其通过整合市民的情感、互动和健康数据,在设计干预的虚拟-物理界面及公共空间与城市景观中发挥的作用,进而创造更具互动性、参与性和响应力的环境.

    数字孪生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城市传感公众参与装置设计

    人工智能"图生图"式景观平面生成技术的适用性评价与反思

    周怀宇向双斌高雨婷
    5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图像生成技术正在改变景观设计中的传统工作模式,其中,"图生图"式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技术具备辅助方案设计的潜能,因此面向用户端对其展开技术适用性评价研究对于优化工具选择、提升设计效率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借助图像分析和用户调查方法,评估GAN生成方法生成结果的质量、与设计工作对接的有效性,以及景观设计师对图像生成结果的接受度.研究以Pix2Pix-BicycleGAN工作流中布局生成与平面渲染两项任务为评价对象,建立了基于地块数量的绝对/欧式距离、直方图距离、结构相似性指数等图像分析指标;针对GAN生成结果的视觉真实性和色彩肌理偏好开展了两项在线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GAN生成布局与真实布局相似性高,GAN渲染平面能够满足概念方案呈现要求、用户接受度好.最后,本文探讨了GAN生成方法的内在合理性及其在行业伦理及数据偏见方面的局限性,反思现阶段连接AI辅助设计与循证设计之间的技术空缺.

    景观设计学图像生成生成对抗网络人工智能辅助设计适用性评价景观平面

    面向未来城市智慧街道的"智能建构+场景运营"路径

    郑迪王剑新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城市街道智能体的分布去中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提出"如何利用创新方法来应对未来街道场景的更新发展需求"的问题,整合"智能建构"与"场景运营"形成新的路径.其创新之处在于将智能技术融入城市设计、街道更新与场景运营过程,"城市感知-空间研判-'智能建构+场景运营'-干预工具选择-路径验证"等环节.本文基于上海市万科未来城市(理想之地)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在该项目中,"智能建构+场景运营"路径主要贯穿了"交通智行、生活便利、普惠安全、环境治理"四大场景,成为了上海新城战略的生产、生态、生活融合样板,获得积极社会影响——验证了这一建设路径有助于提高未来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建设及运营品质,将为中国未来的智慧街道建设提供借鉴.

    智慧街道城市更新智能建构场景运营未来城市智能技术街道设计

    拓展燃烧范围:通过景观设计途径推进土地—火烧管理

    埃米莉·施里克曼布雷特·米利根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土地利用变化及火灾机制改变等因素增加了灾难性野火的风险.为此,全球范围内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景观管理工具来应对此类问题,例如利用有益火烧来减少可燃物堆积、改善生物栖息地和支持生态文化活动.有益火烧包括多种形式,如文化火烧、计划火烧,以及允许自然野火在安全前提下燃尽.以往,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人员往往通过空间设计来抑制和消除火烧,以防止火烧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本文强调了多方共同决策的必要性,认为应肯定并充分利用火烧的效用.文章探讨了景观设计师如何拓展他们的野火适应性工具箱,以整合土地-火烧管理技术.文章还指出,景观设计师应把握是否在易燃区域实施项目开发的决策主动权,与现有火烧管理者展开积极合作(获取相关经验或将其纳入项目团队),甚至亲身参与火烧管理工作.

    气候变化适应有益火烧文化火烧计划火烧火灾抑制野火利用

    《景观设计学》投稿指南长期关注学术方向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