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范滇元

月刊

1006-4125

lop@siom.ac.cn

021-69918222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市800-211信箱)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Journal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国家惯性约束聚变委员会联合主办。旨在关注科技发展热点,报道高新技术前沿,追踪科技研发动态,介绍科学探索历程;展示最新科技产品,汇萃时尚科技讯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六十载砥砺前行薪火传,新时代激光音符奏华章——《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创刊六十周年

    张雁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维腊月,序属三冬。适逢《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甲子华诞,恭疏短引,以记其盛。始创20世纪60年代,激光科学开拓者邓公锡铭,首届主编,岁月易而初心坚,刊名更而光彩炽。今范公滇元倾毕生所学,率卓尔英才,济济一堂。己亥提速半月刊,庚子再辑先进成像专题刊,稿逾三千,于兹蓬勃。回忆曩昔,虽一纸风行,也曾关山难越。今集群发展、数字出版,感时代之变迁。夫科技者,大国之利器,期刊者,乃传播之媒介。《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既立百世之师,亦兴当世之光。秉持科学精神,肩负历史使命。敏于思而勤于辨,笃其行而竭其力。为中国光学之进步贡献,拳拳之心六十载,不显自彰。今日所奉,出版数据、数据收录、引证指标、荣誉褒奖,以观期刊之发展。新篇即启,期刊将致力于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之事,恒如既往!

    中文科技期刊历史使命学术质量数字化出版集群化出版

    多波段兼容红外伪装技术研究进展(特邀)

    李强秦并仇旻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外伪装技术是指隐藏或改变目标红外辐射特征的技术,对于提高目标的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多波段探测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红外伪装技术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得多波段兼容红外伪装材料的研究变得十分紧迫。针对这一挑战,首先须厘清各波段的伪装要求,其次应合理利用各波段材料电磁响应的不同和结构尺寸的差异,设计分层次结构以满足不同波段的光谱要求。最后,应认识到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向着适应更多探测波段、应用场景,制备工艺更简便、成本更低、应用性更优的方向发展。

    红外伪装兼容性伪装热伪装光谱调控微纳结构

    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特邀)

    吕超林尤立星覃俭徐光照...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01年被发明以来,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迅速成长为近红外波段的明星光子探测器,其在近红外波段如1550 nm处系统探测效率超过95%,暗计数率低于1 cps(counts per second),时间抖动优于10 ps,探测速率高于1 GHz,并广泛应用在量子信息领域。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将SNSPD引入到生物领域,以替代在近红外波段具有低信噪比、多后脉冲的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本文将介绍SNSPD的探测原理和性能指标,并系统地阐述SNSPD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共聚焦显微镜单线态氧检测漫反射光谱荧光寿命成像

    光子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进展(特邀)

    余建军
    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高载波频率与可用大带宽的太赫兹频带(频率范围0。1~10 THz)已成为满足未来6G移动通信网络所需的100 Gbit/s甚至1 Tbit/s超高数据速率的候选频段。与完全使用电子器件生成太赫兹信号的全电方式相比,光子辅助技术可以突破电子器件带宽限制的瓶颈,生成高频率、大带宽、频率灵活可调,并易与大容量光纤链路集成的太赫兹信号。基于光子学辅助技术与各种先进器件及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在宽带太赫兹通信和感知的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大容量太赫兹传输领域,综合应用多维复用技术,实现了最大容量6。4 Tbit/s的光子太赫兹信号传输;在远距离太赫兹传输领域,设计了高增益太赫兹天线模块,实现了长达400 m的335 GHz太赫兹无线传输距离;在实时太赫兹通信领域,基于商用数字相干光学模块实现了创纪录的100、2×100 GbE太赫兹实时通信系统;在太赫兹通信与感知一体化领域,分别基于时分复用与频分复用方案生成了通信与感知一体化信号,同时实现了太赫兹频段的大容量通信与高精度感知功能;在太赫兹有线传输领域,基于镀银金属空芯光纤,实现了 300 GHz频段太赫兹信号的 1 m有线传输,系统净容量超过140 Gbit/s。本文分别对以上系统的实验装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光子辅助技术大容量太赫兹传输长距离太赫兹传输太赫兹实时通信太赫兹通信感知一体化金属空芯光纤

    基于光频域反射仪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及应用进展(特邀)

    王义平钟华健单荣毅梁文发...
    5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频域反射仪(OFDR)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多种分布式传感能力,其在油气资源勘探、结构健康监测,以及医疗微创介入手术等多种场合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扫频非线性噪声、相干衰落噪声,以及光纤中微弱的瑞利后向散射信号是影响光频域反射仪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光频域反射仪基本原理和波长、相位两种传感解调方法,详细阐述了多种抑制扫频非线性噪声和相干衰落噪声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光频域反射仪在三维形状、大应变、高温、折射率等4个方面的传感应用进展。

    光频域反射仪扫频非线性相干衰落三维形状大应变高温

    低轨卫星激光通信实时算法研究(特邀)

    杨奇王宜州王元祥范峰...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轨卫星激光通信实时化、低功耗的应用场景,为了解决独立时钟源及传输信道复杂等问题,对时钟恢复算法和前向纠错码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实现了资源占用低、时延低且功耗为0。129 W和1。199 W的实时化全数字时钟恢复算法和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译码。搭建了桌面演示系统,成功演示了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相干探测、通信速率为1。024 Gbit/s的实时空间光传输,其中时钟误差约为1。50×10-4。

    低轨卫星相干光通信实时低功耗

    微流光纤传感器:从功能集成到功能设计(特邀)

    苑婷婷张晓彤杨兴华苑立波...
    8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微流控技术的日趋成熟,将微流控芯片技术和光微流方法在微结构光纤中进行交叉融合,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简要综述了这一技术是如何从初期的利用微结构光纤的特殊结构,进行简单的功能集成,拓展到如今基于特殊需求进行光纤的功能设计的新阶段,以实现在微结构光纤内部构造微流控感测系统的目的。该方向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光波导与微流物质检测技术相结合,还为实现不同检测原理在微结构光纤内的高灵敏度光纤微流传感器技术开辟了新方法与新途径。

    微流控光微流光纤传感器光微流传感器

    基于45°倾斜光纤光栅的光纤激光频率梳(特邀)

    黄梓楠黄千千田昊晨闫志君...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45°倾斜光纤光栅(45°-TFG)作为光纤型起偏器,搭建了一台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掺铒锁模光纤激光器,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重复频率frep和载波包络偏移频率fceo的精确锁定。当泵浦功率为228 mW时,基于45°-TFG的锁模激光振荡器可实现3 dB光谱带宽为60。4 nm、脉冲宽度为68 fs的超短脉冲输出,在12 h内功率的均方根稳定性达到0。033%,且在较大的泵浦范围内均能维持较好的展宽锁模状态。经过自主搭建的非线性脉冲放大、超连续谱产生以及f-2f自参考拍频干涉光路,获得了信噪比为32 dB的fceo信号。最后通过搭建基于锁相环的主动反馈控制电路,将frep和fceo信号溯源至一台GPS时频系统,最终测得frep和fceo信号归一化后在1 s门时间内频率稳定度为2。38×10-12和6。41×10-16。这是首次实现基于45°-TFG的光纤激光频率梳,表明了基于45°-TFG的锁模光纤激光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锁模光纤激光器光纤光栅非线性偏振旋转光纤激光频率梳

    大型工程结构静动态变形摄像测量方法与应用(特邀)

    于起峰张强陈文均尹义贺...
    10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形测量是大型工程建设与运维的基础性、常规性任务,是实验力学、结构健康监测学科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现有测量方法难以精准高效经济地实现大型工程结构大尺度高精度测量需求,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近年来,以摄像机/照相机为传感器的摄像测量理论手段具有非接触性、精度高、成本低等优势,被逐步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测量中。本文结合本团队的相机网络测量方法与系统,综述了单相机、多相机摄像测量系统,介绍了多相机系统的图像采集、相机标定、特征提取与跟踪、变形计算等关键算法,论述了摄像测量技术在长期监测和快速检测领域的相关应用,以及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大型工程结构静动态变形摄像测量方法与技术的成果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大型结构变形静动态摄像测量多相机系统

    光频域分布式光学偏振测试技术及应用(特邀)

    喻张俊杨军邹晨林蹉富...
    12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频域偏振测量(OFDP)是一种基于扫频激光干涉原理的分布式光纤偏振测试技术,它能够精确获取保偏光纤、器件、组件与光路的偏振特性及其空间分布,实现高性能器件与光路的性能测试与质量评价,以及缺陷分析与故障诊断。OFDP优点是可兼顾超高测量灵敏度、超大测量范围、高精细度、长测量距离、动态快速测量等,已逐渐发展成为性能最优的分布式光纤测量技术之一。本文回顾了OFDP的测量原理,定量分析了分布式偏振串音的测量极限,综述了分布式偏振测试性能提升的若干关键技术,给出了高精度偏振器件与光路的测试典型应用,并讨论了其技术挑战和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光频域偏振测量分布式光学测量偏振串音保偏光纤与器件光纤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