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激光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杂志
激光杂志

程正学

双月刊

0253-2743

JGZZ001@163.com

023-63051328

401123

重庆市黄山大道杨柳路2号A塔楼14楼140室

激光杂志/Journal Laser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以报导光电与激光技术为主的科技期刊。从1992起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物,所刊登论文被美国《EI》检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涡旋光束的产生研究进展

    梁晓峰李航王雅兰荣克鹏...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涡旋光束是一种具有螺旋型相位分布的光束,在光学操控、光学传感、光通信、显微镜和量子纠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涡旋光束的概念和产生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回顾了国内外在近五年在连续涡旋光束、脉冲涡旋光束、基于非线性效应的涡旋光束和涡旋微型激光器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激光器非线性效应微型激光器

    海洋舰船目标红外检测技术研究

    贾春荣杨帆高建鑫沈萌萌...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舰船作为海上交通的核心以及海洋战争中重要的军事目标,其检测和识别在民用及军事领域都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但复杂的海洋环境使得舰船目标检测存在诸多困难。红外成像及目标检测在复杂海况下有着优良的适用性,针对当下舰船目标检测需求,概述了舰船目标红外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红外图像预处理方法与基于深度学习的舰船目标检测算法,对比了主流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研究现状与技术改进做了系统性的归纳梳理,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红外图像预处理非均匀性校正神经网络舰船目标检测深度学习

    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超邵宇丰王安蓉胡文光...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可见光通信(VLC)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该技术兼具室内低功耗照明和宽带信号高速接入的双重功能,因此在室内大数据通信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多输入多输出(MIMO)作为一种在VLC系统中能实现信道容量倍增的技术正日益引起业界关注,但多信道具有强相关性容易导致用户间信息串扰,而在发射机中应用若干预编码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间信息干扰,且可以较低成本实现系统收发质量的提升。文章综述了 MIMO-VLC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应用背景和基本原理,总结了典型线性及非线性预编码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并分析了该类技术的应用优势、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可见光通信系统预编码线性非线性人工智能

    太阳光谱仪近红外光电探测系统设计

    李小溪李乐黄煜杨小虎...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星载太阳光谱仪近红外波段信号微弱、易受外部环境干扰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InGaAs红外单元探测器的锁相放大光电探测系统。分析了探测系统的噪声特性,发现抑制前置放大器的电路噪声对于降低系统噪声至关重要。优化了前置放大器PCB布局布线,采用保护环+保护层+过孔防护等设计,加强了输入光电流信号保护与屏蔽。利用卤钨灯模拟在轨情况下的太阳光谱强度,进行了地面试验。结果表明,探测电路对入射光强度的响应线性度可达99。95%;测试波段各波长信噪比较上一代太阳光谱仪均有显著提升。

    光电探测微弱信号InGaAs探测器噪声太阳光谱仪

    大量程高线性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

    肖康陈小君吴永前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具高精度、高稳定性并能实现非接触测量的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在工业、医疗、科研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制约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应用发展的因素是大量程和高线性度。讨论了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中色散物镜实现线性轴向色散的条件,设计了一种高线性色散和大色散范围的色散物镜,指定了适合的公差范围,加工装配了一组色散物镜,搭建了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进行了位移标定,并对标准量块进行了厚度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波段为450 nm~650 nm,实际位移范围为10 200 μm,线性拟合判定系数R2达到0。993 7,实际测量最大误差仅为3 μm,证明该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同时具备大量程、高线性度和高测量精度的特点。

    光谱共焦色散物镜位移测量非接触光学设计

    连续激光辐照面阵CCD串扰现象时空分布特性

    于程浩叶继飞常浩李南雷...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 532 nm连续激光辐照面阵CCD串扰现象的时空分布特性。以CCD垂直传输沟道的最上游、中游、最下游三个部位作为典型辐照部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辐照CCD垂直沟道方向上不同位置,不会影响主光斑出现的时序,只要连续激光开始辐照时刻或结束辐照时刻在读出转移动作之前,主体信号电荷将形成干扰图像中的主光斑;但辐照部位对串扰线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串扰线长度和空间分布位置,在激光结束辐照于读出转移时刻之前时,与携带溢出电荷的垂直传输势在读出转移时刻到达的位置有关;在激光结束辐照于读出转移时刻之后时,与获得溢出电荷的垂直传输势阱对应的绑定像素位置有关。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连续激光对面阵CCD成像器件的干扰效应研究。

    激光干扰连续激光面阵CCD串扰现象时空分布

    基于几何相位的超表面产生宽带太赫兹涡旋波束的设计

    张莉孙俊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太赫兹涡旋波束存在带宽窄、效率低下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相位的单层透射型超薄超表面,通过对超表面单元结构的设计和排布实现了宽带范围内太赫兹涡旋波的产生。该超表面单元由表层双C型金属环和底层介质层组成。利用几何相位原理,通过旋转金属结构,可以控制交叉极化透射光在宽频带内保持相同透射系数的前提下对其透射相位进行调控。通过对单元结构进行旋转编码,可以形成宽频带内用以产生不同拓扑荷数涡旋波束的编码超表面。仿真结果表明,在1。38~1。92 THz宽频带内,产生了拓扑荷数为l=±1两种模态的涡旋波束,且最大交叉极化透射效率为23%,接近单层结构的理论极限值。

    几何相位超表面宽带太赫兹涡旋波束

    AgNPs@PDMS纳米碗阵列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夏津王金阳韩龙浩黄艳宾...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了一种具有纳米碗阵列结构的柔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并对罗丹明6G和福美双进行了检测分析。首先利用气-液自组装法在玻璃片上制备单层聚苯乙烯(PS)微球薄膜,然后将液-液界面自组装法得到的单层银纳米颗粒转移至PS微球薄膜上,再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敷于银纳米颗粒上,经烘干和剥离得到AgNPs@PDMS纳米碗阵列基底。使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该基底进行测试,以罗丹明6G作为探针分子,测试得到的检测限为1×10-8mol/L,增强因子为4。32×105,测试结果也显示该基底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以福美双为探针分子,测试得到的检测限为1×10-6mol/L,并对福美双的拉曼峰强与其浓度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底能够实现对福美双的定量检测。

    光谱学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柔性基底有序阵列

    基于FPGA的自适应激光遥感地震波探测光学接收天线设计

    肖劲松万绪伟罗权苏金善...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遥感探测技术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高精度和远距离探测等优点,可以很好地弥补地震勘探在地形复杂区域中存在的施工难度大、地震数据采集慢等缺点。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波前传感器具有的高灵敏度、高探测效率和离轴探测等特点,将其用于地震波激光遥感探测之中,搭建激光遥感探测系统,探讨了地面振幅与波前传感器测量光斑的关系。为将该探测系统搭载到无人机上,实现由地面静态探测到在空中动态探测的转变,设计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自适应光学天线,旨在优化激光遥感探测系统对回波信号的接收效果。该自适应光学天线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自适应追踪和变焦,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进行实时调整。

    激光遥感自适应追踪光学天线设计FPGA

    融和并行CORDIC算法的编码器细分

    时英元郭涛苏心意刘叶琦...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外形尺寸与码盘刻线数的双重限制下提升小型光电编码器的精度与分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旋转计算法(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CORDIC)的编码器细分方法。对现阶段众多电子学细分方法优缺点进行剖析,在细分原理的基础上分析误差产生原因,运用改进型CORDIC算法对运动不满一周期内的信号进行高精度细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方法,最大最小峰谷差值分别减少了 60"、20"、10",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了 77。1%、59。2%、36。4%,实现了高精度化和小型化。

    CORDIC算法细分误差精度光电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