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激光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杂志
激光杂志

程正学

双月刊

0253-2743

JGZZ001@163.com

023-63051328

401123

重庆市黄山大道杨柳路2号A塔楼14楼140室

激光杂志/Journal Laser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以报导光电与激光技术为主的科技期刊。从1992起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物,所刊登论文被美国《EI》检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见光通信/射频异构组网资源分配研究进展

    冷阳洋李传起周省邦崔冰琪...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迅速,数据流量和智能设备激增。资源消耗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因此,对网络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高效的分配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首先简要概述了可见光通信(VLC)与射频(RF)异构组网接入点(AP)资源分配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针对VLC/RF异构组网资源分配的主要系统结构,讨论和分析了基于匹配和博弈论理论的AP分配技术,还有资源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供下一步研究的建议,进行总结展望。

    可见光通信接入点分配匹配理论博弈论

    外调制倍频光生毫米波技术的研究进展

    胡文光邵宇丰王安蓉陈超...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随着光电子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高频毫米波通信已成为目前宽带接入网络中的重要发展技术;因为采用外调制倍频方案的光生毫米波系统兼具收发毫米波信号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且能充分利用现有电信网络中的光纤资源,因此,在实际中具备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光生毫米波倍频基本原理、典型倍频仿真或实验方案及其相关测试结果的研究进展;考虑到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ach-Zehnder Modulator,MZM)作为倍频光生毫米波的关键电光器件,因此,分析了其中的关键工作参数;最后,对光载无线通信(Radio over Fiber,RoF)系统中光生毫米波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光载无线通信光生毫米波倍频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贾春荣卓越邸志刚陈佳旗...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电磁感应式电流互感器存在结构庞大复杂、响应速度慢、安全水平低等问题,因而学者们将各种传感技术与光纤相结合,探索在未来能够成为电力系统主要应用的光学电流互感器。随着光电子技术的成熟发展,光学电流互感器应运而生。它具有高灵敏度、高集成度、高稳定性和在复杂环境下工作的能力等突出优点。针对光学电流互感器按照原理不同进行分类,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电流互感器、基于磁光效应的电流互感器、基于热效应的电流互感器的原理、结构、制造技术和信号处理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全光纤磁光效应磁致伸缩效应热效应发展趋势

    一种高稳定度直流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

    胡怡然雷宇鑫葛济铭袁雨...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一种使用FPGA控制的高稳定度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的设计,该电源基于Howland电路原理,采用FPGA控制的方法,实现了 0~500 mA输出电流控制;输出电流在300 mA时,达到了 0。003%的电流稳定度效果;在驱动蝶形封装的1 550 nm半导体激光器,输入电流为40 mA时,输出光功率为7。49 mW,且光功率稳定度达到0。33%,对提高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功率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压控恒流源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稳定度

    基于WMS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驱动与温控电路设计

    彭燕矫雷子郑培超董大明...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其工作电流和工作温度的波动导致激光器的输出的波长和功率不能保持恒定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STM32F407为主控芯片联合FPGA的半导体激光器小型化驱动与温控电路。通过与上位机交互,系统可实现激光器驱动电流和工作温度的连续可调,使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的波长在最佳的范围内。经过测试,系统的驱动模块电流稳定度为0。075%,电流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0。538%;温度电路的稳定度在0。03 ℃,完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FPGASTM32F407激光器驱动电路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

    弹光调制器相频特性分析与稳定控制技术

    刘坤李克武李坤钰王爽...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在高压驱动下的谐振频率漂移问题,研究了 一种基于PEM谐振相位跟踪的稳定控制技术。建立了 PEM与其谐振匹配回路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了 PEM驱动电压的幅频、相频关系,以及PEM谐振频率与驱动电压谐振相位的关系。搭建了 PEM控制系统,以初始谐振频率的反馈电压相位为零相位基准,调节驱动电压将反馈电压相位稳定在相位基准值附近,并随谐振频率的变化修正相位基准值,从而使驱动电压频率始终稳定于PEM谐振频率附近。以1/4波、半波的PEM的相位延迟幅值为例,分别进行了时长60 min稳定控制测试,实验结果表明:(1)PEM工作在1/4波状态时,相位延迟幅值δ0标准偏差σδq=0。0014 rad,最大相对偏差为0。58%;(2)PEM工作在半波状态时,标准偏差σδh=0。0013 rad,最大相对偏差为0。32%。。

    相频特性弹光调制器相位调制频率跟踪稳定控制

    可调谐DFB激光器泵浦的PPLN绿色倍频光源

    白思思阙天行李京儒连霜...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制脉冲宽度、重复频率以及输出功率可调谐至单光子级别的可见光波段高重频纳秒级窄脉冲光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增益调制型DFB激光器和PPLN晶体的绿色倍频光源设计方案。通过自制的纳秒级高速驱动电路以脉冲方式驱动DFB激光器产生固定波长的泵浦源;利用光纤半导体衰减器调节衰减量,调制泵浦光强度;采用PPLN晶体作为非线性晶体材料,通过其可调谐特性得到准相位匹配的绿色倍频激光输出。实验结果表明,DFB激光器输出的泵浦光功率和中心波长稳定,脉冲宽度1。02ns~10。25ns、工作频率1 Hz~10MHz连续独立可调,泵浦光功率衰减至-44。61 dB时工作于532。96 nm波段的绿色倍频光输出脉冲平均光子数约为384 N,倍频光-光转换效率9。3%。

    纳秒级窄脉冲增益调制DFB激光器绿色倍频激光光纤半导体衰减器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光学氢气传感技术

    郑龙超刘勇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P)的光学氢气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两种基于SP的测量方法,即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法(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继而阐述了基于这两种原理的传感器的测量方法、传感结构和传感特性。此外,回顾了现有的各种不同的光学氢气传感器,并介绍了它们各自存在的优/劣势。最后,强调了未来基于SP的光学氢气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挑战,如具备特异性和稳定性的特殊材料、不断发展与应用的新型纳米结构以及可以适应未来需求的多点式传感。

    表面等离激元氢气传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法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法

    可变远距离荧光激光雷达系统的设计

    张雪盛牟涛涛陈少华郭世民...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的监测,结合荧光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搭建了一套适用于农作物监测的荧光激光雷达系统。此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及简化系统结构,将激光发射系统与接收光学系统合二为一,通过调节负透镜到卡塞格林系统的位置,可对远距离物体进行激光发射及信号接收。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激光雷达系统同轴的校正方法和装置,通过在接收光学系统中加入与视场匹配的二维可调光阑,实现在距离变化场景下的焦距调节难题,增强接收目标信号的探测能力。本研究对荧光激光雷达系统的整体进行搭建并进行同轴性装调,并对叶片的荧光光谱进行测量验证,分别在80 m,100 m,150 m处检测到了叶片主要的荧光特征峰。实验证明,通过同轴性装调之后,获取的荧光信号质量好,系统稳定,在农作物距离变化之后,通过调节系统可直接实现不同距离样品高信噪比荧光测量,为荧光激光雷达系统在农业作物检测方面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激光雷达变焦系统激光诱导荧光同轴装调

    基于跨空间多尺度的弱监督有向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任洋陈绪君王磊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基于旋转框标注的传统有向目标检测算法对遥感场景下的有向目标检测存在复杂度高、标注成本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跨空间多尺度的弱监督有向目标检测算法LSK-EFPN,该算法可利用水平框标注信息推断目标的旋转框信息,实现了复杂遥感场景下的有向目标检测。为提升网络检测能力,该算法采用LSKNet网络提取输入图像先验背景特征,并添加跨空间多尺度注意力模块捕捉跨空间的特征区域,最后使用CIoU作为尺度约束损失函数来对一致性损失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LSK-EFPN在遥感场景DIOR数据集上的平均准确率达到61。7%,相对于H2RBox算法提升了 4。7%,为基于水平框标注的有向目标检测场景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动态感受野空间选择机制跨空间多尺度弱监督有向目标检测遥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