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汉大学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汉大学

杨卫东

双月刊

1673-0143

zkxb@jhun.edu.cn

027-84225016,84225263

430056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江汉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环境科学、医学、生命科学、机械工程、建筑、体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学科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维普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获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豇豆普通大蓟马形态学特征分析

    朱姝萌胡格格刘明慧乾义柯...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豇豆是一种大宗豆类蔬菜,而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豇豆近年来的主要虫害之一,危害花荚,破坏生长点,严重影响豇豆的正常发育,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普通大蓟马体型微小,隐蔽性强,肉眼难以辨识,目前对豇豆普通大蓟马的微观形态学特征的认知亟待深入。采用制片法制备豇豆普通大蓟马标本,对豇豆普通大蓟马成虫的体节各节长度、投影面积和触角各节投影面积进行精确测量,以研究其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豇豆普通大蓟马雌性成虫体长平均 1 520。10 μm,雄性成虫体长平均 1 487。90 μm;头部约占体长 11。4%;胸部约占体长 30。45%,其中胸背板和后胸背板各带一对翅,前翅端部和中部有两条棕色横带,分别占翅长的 11。2%和34。6%;腹部占比最大,腹部体色呈现白色与棕褐色相间分布。蓟马触角分为8节,分别由柄节、梗节和6节鞭节组成,8节存在120∶109∶137∶139∶73∶114∶20∶14的面积比,基部的柄节和梗节起到支撑作用,端部的6节鞭节面积各不相同,使得触角能灵活地在空气中捕捉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从而更有效地寻找适合的寄主植物。豇豆普通大蓟马特殊的前翅褐带和8节触角可作为快速辨认蓟马种类的方法,为今后蓟马物种的鉴别及预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普通大蓟马豇豆触角形态特征

    中国豆豉生产技术及其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进展

    余金毅许梦粤陈章博陈禅友...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豆豉作为一种豆子加工的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在国内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基础。豆豉可以根据加工原料、生产工艺和发酵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种类。从豆豉微生物种群、豆豉原料、豆豉发酵工艺、豆豉营养及生物活性组分、豆豉食品安全性能、豆豉的储存与保鲜和豆豉研究的趋势等方面总结了中国豆豉营养与安全的研究进展。豆豉微生物种群的鉴定以及豆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挖掘是当前豆豉研究领域的热点。用纯种微生物发酵规模化生产特定生物学功能的豆豉产品,提高豆豉的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性能是今后豆豉产业研究的重点。本综述可为中国豆豉理论研究和产业开发提供参考。

    豆豉微生物种群发酵工艺活性成分食品安全

    带分布时滞分数阶微分方程正解的存在性

    赵玉萍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Banach压缩映像原理及一些分析技巧,研究了一类具有分布时滞分数阶微分方程正解的存在性,得到了方程正解存在的充分条件,并通过举例验证了定理的有效性。

    Banach压缩映像原理正解分数阶微分方程分布时滞Liouville导数

    Robin系数辨识的增广拉格朗日方法

    贺佳庆刘杰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解在可测边界上的测量值来估计椭圆型方程中Robin系数的非线性反问题。首先应用正则化方法将该反问题转化为带约束的极小值问题,并且证明了极小解的存在性。然后应用增广拉格朗日方法将该带约束的极小值问题转化为无约束的鞍点问题,并且在理论上严格证明了它们的等价性。

    椭圆型方程Robin反问题增广拉格朗日方法正则化

    基于可解释性的多模型融合的古代玻璃成分分析及亚分类方法

    汤思远黎恒邱诗睿朱宇坤...
    3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埋藏环境的影响会使玻璃的内部元素和环境元素进行交换而风化,导致成分比例都发生变化,给考古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从玻璃文物的化学成分含量角度进行分析,利用单变量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和SHAP-SVC相融合的方法得到如下结果:与古玻璃风化程度相关的 3个指标排序为玻璃类型>纹饰>颜色。通过数据挖掘,将玻璃的类型作为分类变量,将玻璃的化学成分的含量作为呈现变量,对 14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玻璃表面有无风化化学成分含量的统计规律,即当高钾玻璃的SiO2 含量高于 90%时大概率出现风化现象,铅钡玻璃的SiO2 含量低于 30%时大概率出现风化现象。然后,利用风化前后的各个成分含量的中位数的差值构建风化预测模型,通过GMM和决策树算法,建立了玻璃的粗分类和亚分类模型,给出了铅钡玻璃亚类主要通过PbO、SiO2、SrO、BaO和CaO这 5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划分,而高钾玻璃亚类则是通过CaO、Al2O3 和SiO2 这3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划分。

    古代玻璃玻璃风化风化预测玻璃分类SHAP-SVC决策树

    武汉市大学生超重/肥胖认知水平及相关行为调查——以江汉大学为例

    杜艺涛陈禹东卢明举钱秭杰...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 的 了解江汉大学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水平及相关行为,为改善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汉大学9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 果 回收有效问卷 863份,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4。6%、19。9%和 15。5%。正常、超重和肥胖 3组间比较,父母亲体型、年级和专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体型大学生对自身体重评价与真实情况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 0。464(P<0。001)。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对体重不关注的分别为 14。0%、15。7%和 23。9%,经常关注的分别为 47。5%、50。0%和 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型大学生每周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时长和平均每天静坐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大学生早餐、宵夜食用频率、三餐进食时间是否规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 组间含糖饮料、油炸类食品和快餐食品食用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体型、进食宵夜频率、三餐进食时间是否规律、早餐频率和油炸类食品食用频率是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 论 江汉大学在校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对超重和肥胖的认知水平较低,饮食、运动是影响该校大学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或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其认知水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增加运动,从而减少武汉市大学生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大学生超重肥胖认知水平相关行为

    基于CiteSpace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祝昌昊王浩源谢宁秦媛...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 的 运用CiteSpace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 法 选取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 20年录入的中医外治法治疗AS的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与共现分析。结 果 共纳入文献 1 099篇,前期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年发文量略有下降,形成了以田元生、杨继国、刘健等学者为核心的多个研究团体,以及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为主的核心研究机构。热点关键词主要有中药熏蒸、督灸、针灸和临床疗效等,并形成了 18个聚类群。目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灸、中药熏蒸等方面。结 论 中医外治法治疗AS的相关研究涉及较广,但机构及团队间合作不够紧密,仍存在临床研究较多,基础研究相对不足等问题。近年来研究热点从针灸、中药熏蒸等外治疗法的临床疗效逐渐转移到中医外治法治疗AS的作用机理研究。督脉灸、火龙灸及针灸等调节炎性因子的作用机制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及趋势。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法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魏祖容位红兰任伟荣董骏武...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 的 总结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并发胸腹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 法 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 1例PD并发胸腹瘘患者的临床表现、胸腹水常规及生化、胸部CT、核素显像结果,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处理方法。结 果 患者为女性,在行PD治疗 4个月时发生右侧胸腹瘘,急性起病,表现为胸闷、喘气、咳嗽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腔彩超及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胸水常规提示无恶性细胞,胸水生化提示低蛋白、葡萄糖浓度升高,胸腹瘘核素显像提示右侧胸腔放射性分布浓聚,经胸腔穿刺引流,调整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方案等治疗后,患者转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胸水明显减少,未再出现胸腹瘘等并发症。PD并发胸腹瘘并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最大程度避免心肺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结 论 PD并发胸腹瘘的可能性较小,多发生在PD的第一年,多见于女性,以右侧多见,通常是由于胸腔腹腔压力差导致的,诊断方法较多,可选择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但大多数患者最终都会转为HD。

    腹膜透析胸腹瘘血液透析并发症治疗

    基于数据挖掘的缺氧调控铁死亡参与结肠癌发生机制研究

    杨光田瑶谢寒丹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 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在缺氧条件下铁死亡参与结肠癌的机制。方 法 以TCGA-COAD为实验队列,GSE39582为验证队列。根据 174个缺氧相关基因和 517个铁死亡相关基因,通过Cox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将数据中所有病患区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随后进一步对两个风险组之间的临床和免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进行高低风险组之间的差异基因与结肠癌的GO(BP、MF、CC)和KEGG富集分析。结 果 构建了包含 9 个 基 因(CDKN2A、FNDC5、ENO3、GSTM1、JDP2、ANGPTL4、ANKZF1、TKTL1、PPARGC1A)的风险评分模型。与高风险组相比,低风险组预后较佳,且高风险组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高于低风险组。通过对高低风险评分组之间的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MAPK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肿瘤及免疫相关通路密切相关。结 论 构建了缺氧条件下结合铁死亡的结肠癌患者风险评分模型,可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数据挖掘铁死亡缺氧结肠癌作用机制

    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继发癫痫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齐乐孙丹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 的 目前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恢复期继发癫痫的风险低,相关研究较少,大部分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对继发癫痫和非继发癫痫的抗NMDAR脑炎患儿进行对比研究,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抗NMDAR脑炎及其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认识。方 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22年 1月就诊于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 50例确诊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后随访时患儿是否继发癫痫分为脑炎后癫痫组(PE组)和脑炎后非继发癫痫组(NO-PE组),采用泊松回归分析进行统计。结 果 脑炎后癫痫发生率为 8%(4/50)。50例患儿男女比为 0。61∶1,继发癫痫患儿男女比是 1∶3。抗NMDAR脑炎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最常见临床症状之一的癫痫发作占 86%(43/50),其中以癫痫发作为起病的占 64%(32/50)。继发癫痫患儿中有 75%(3/4)也是以癫痫发作作为首发症状,同时更容易遗留运动障碍(50%(2/4))和学习能力下降(75%(3/4))。治疗上,大部分脑炎患儿给予免疫治疗,急性期有 74%(37/50)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PE组头颅影像学示皮质下受累(75%(3/4)比 13%(6/46))、累及基底节区(50%(2/4)比 0(0/46))及脑电图提示存在 δ刷(50%(2/4)比 8。7%(4/46))与 NO-P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 抗NMDAR脑炎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多样,继发癫痫发生率低,进展为脑炎后癫痫,若及时添加抗癫痫药物可控制发作;头颅影像学示皮质下受累、基底节区受累及脑电图提示存在δ刷的患儿更易继发癫痫。

    自身免疫性脑炎脑炎后癫痫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