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论坛
江汉论坛

曾成贵

月刊

1003-854X

jhltzbs@163.com

027-86789435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5号

江汉论坛/Journal Jianghan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个结合"的内涵及其结合点与结合方式

    韩庆祥
    5-8页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规定性

    沈壮海
    8-11页

    把握建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

    梅珍生
    11-13页

    经济学研究若干命题的辨析与匡正

    宋圭武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经济学研究既涉及实证问题,也涉及规范问题,许多命题或主张囿于研究者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分析工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片面性.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既是研究问题的前提之一,也是研究问题的目的之一.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经济资源的每一次重新配置都应尽可能确保最弱势群体利益不受损这个底线.坚持底线标准的好处是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容易取得社会认同、能够有效推进社会公平和效率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不仅要考虑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要考虑提高非劳动资源要素的生产效率,尤其对于劳动要素相对丰裕的人口密集型国家而言,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基于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来确定政府行为的边界,高度关注共同富裕问题.从学科建设的视角看,需要树立大学科观,匡正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些不合理假设或自主命题.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政府与市场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视域下发展壮大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依据与策略

    陈冬仿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生产社会化、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及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还面临着主体地位缺失、负担过重、活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现代农业生产服务能力弱等难题.对此,需要在加强党对乡村工作全面领导的基础上,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主体地位,激发内生活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分析

    潘凯张星星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动能支撑.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来检验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路径主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强化民生保障、缩小收入差距等三个方面来发挥作用.因此,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制度体系.

    数字经济共同富裕创新能力均衡发展

    棚改货币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陈淑云朱伟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测度2015年棚改货币化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造成的影响,不仅可以从理论上估计当前政策的预期效果,还可以通过机制分析找出政策作用的渠道,这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在房地产领域的精准施策,也有利于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基于全国227个地级市2012-2020年数据,精准测度棚改货币化对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时间窗口效应、城市层级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棚改货币化对商品房去库存的影响存在时间拐点,即在政策实施三年内减少了商品房库存,此后却增加了商品房库存.异质性分析和机制检验证明:棚改货币化存在城市层级差异,相比一二线城市而言,其显著增加了三四线城市的销售面积和施工面积;从时间窗口看,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库销比在第四年开始转正,而一二线城市的商品房库销比在五年中持续为负.住房需求增加、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以及预期房价上涨是商品房去库存的主要渠道.为了化解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稳定当前房地产市场预期,地方政府推进城中村改造时应充分考虑时间拐点和城市层级效应,采用房票安置方式来满足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

    房地产市场棚户区改造棚改货币化去库存房票安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话语演进——基于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的内容分析

    黄学龙彭琪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建设是我们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话语在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的"变"与"常",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揭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运行逻辑、提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4份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文化建设话语既经历了从文化建设服务于思想建设到文化建设从属于思想建设、再到文化建设贯穿于各项建设的阶段性变化,也始终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导向等一贯性追求.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话语文化领导权全国宣传工作会议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创新意蕴

    姜迎春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当下学术界的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既具有思想引领功能,又具有话语创新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创新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传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基因.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创新包括学理性支撑上问题意识和理论建构的统一,辩证性思维上目标和价值的统一,通识性表达上的个人、国家、人类利益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创新增强了话语体系的解释力、主导力和影响力,极大地破除了现代化理论的话语困境,夯实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创新

    制度互动:理解制度变迁的一个视角——以匈奴为案例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严东唐鸣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制度主义剖析制度中多因素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突出制度变迁中多重因果变量的综合作用.然而,特定历史背景下制度的生成与变迁往往受既存制度的制约,多制度的相互依存和协同运用必定会影响制度的发展.通过匈奴国家制度变迁的案例来探究制度互动对制度变迁的影响,可以看到匈奴国家制度是在邻国制度长期影响下形成并变迁的.从匈奴国家制度的变迁来看,新制度的形成是制度互相冲突和竞争所导致的结果.

    制度互动制度变迁匈奴国家历史制度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