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论坛
江汉论坛

曾成贵

月刊

1003-854X

jhltzbs@163.com

027-86789435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5号

江汉论坛/Journal Jianghan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儒家教育主体间性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涂一昂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儒家教育主体间性思想中,人作为主体从不孤立存在,而是借助"仁"的情感价值牵引,在"礼"的交往规则调适下,与其他主体或认知对象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尊重、共生共存的道德认知关系网络,达到万物并育、和合统一.透过其中蕴含的交互伦理性和人文性,我们可以一窥中华民族独特深厚的精神气质和德性基质,在现实中可用以完善教育理念、重塑教育伦理和充盈教育生态.在"两个结合"的不断引领之下,这种主体间性思想亦能迸发更多的理论潜力,开拓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主体间性儒家思想教育主体马克思主义

    "常人的神谕":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隋婷婷郭喨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和意图的"全领域超级智能",重新定义了"智能的边界".ChatGPT具有基于自然语言进行无监督训练的主导性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广泛的自适应性,缺点在于对数据质量的高度依赖以及缺乏可解释性.这一特征既形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擅长处理自然语言的优势,也使其无法被轻易地转化为传统的"专家系统",同时还存在"生成式错误"与"生成式偏见"等问题.依赖不甚严谨的"常人知识"语料库,这是其"生成式错误"的来源;基于特定语料库生成的文本可能表现出特定文化的固有偏见,训练阶段要素错配可能导致关联偏见,这是其两类"生成式偏见"的来源.作为先进的"神谕智能",ChatGPT天然地带有"无所不知"的隐喻,但"生成式错误"与"生成式偏见"的存在,以及内在拒绝"噪声"与"意外"以求与"人类均值"保持一致,又使ChatGPT显著地表现出"常人"状态,使其与人类的交互整体呈现为"常人的神谕".是否宽容甚至主动拥抱"噪声"与"意外",是人类与生成式智能系统的重要差异.将之视为人类的"外置大脑"与"延展认知",是人类面对"常人的神谕"时的理性选择.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错误生成式偏见

    ChatGPT、人类心灵与人工心灵——科辛斯基ChatGPT实验的考察与反思

    赵泽林程聪瑞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人工智能机器具有人类心灵并实现人类心灵的类似功能,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重要科学技术目标之一.ChatGPT的横空出世给这一目标似乎带来了新的希望.科辛斯基通过计算心理学实验跟踪研究惊人地"发现",ChatGPT-3.5就已经具有相当于9岁儿童的心灵状态和能力,并认为ChatGPT是对"心灵可能是伴随语言技能提升而自发生成的"这一基本观点的最新证明.然而,细致反思科辛斯基ChatGPT实验的结构、方法等,科辛斯基ChatGPT实验既不能证明ChatGPT已经拥有人类心灵,也不能将其视为"心灵可能是伴随语言技能提升而自发生成的"这一哲学认识的最新证明.不过,科辛斯基ChatGPT实验的"惊人发现"的确启示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在自然语言处理、感受性质等关键问题上,强化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协同研究,强化人类心灵与人工心灵的双向互释.

    科辛斯基ChatGPT人工智能心灵

    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

    李家军范军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的视觉符号被重新语境化,一方面通过抽象的线条、图画和汉字的美术化突出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又引入文学理论译著原著者影像,嵌入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肖像画,以突出现代文学理论译著的视觉化和权威性.通过译介出版,现代文学理论译著附录实现了再媒介化,西方和现代学者的文论文章或著作中的一部分附于文学理论译著后,在现代特殊的语境中获得了新的内容形式和意识形态特征.它与正文本形成了互文关系,起到了说明、提示和补充作用,更加有利于文本的理解和阐释.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是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变迁与晚清以来书籍范式整体位移的映照.作为一种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双重特征的史料,它具有突出的史料与阐释学价值,推动了现代文学理论译著文本的经典化.

    现代出版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民族性现代性

    五四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与中国新文艺传统

    赵梓陶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新文学已然形成新的传统.关于这一传统的发生动因,学界曾从外来影响等方面做过深入的讨论,而对新文学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较少寓目.实际上,不管"人学传统""写实传统",还是"自然传统",新文艺之结胎都离不开对古典文学的否思性评判.五四诸子借助外来资源,运用新的思维眼光审视固有文学遗产,不仅"发现"了传统,而且"发明"了传统;正是这些新发明因子与作家新创造元素的相互涵摄,一种新文艺雏形才得以形成.由于时代因素、知识视野的局限,五四人批判遗产的策略方法不免有所偏颇,有的观点经不起推敲检验,然其以批判为继承、以继承促发展的努力,对现代文艺传统的形成还是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五四作家古典文学批评新文艺传统人学传统写实传统自然传统

    论曹植的文献整理活动对其文学创作的三大影响

    匡永亮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文化史上,曹植的文献整理活动与文学创作实践,在继承前代士人的基础上,在士人文献整理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关联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典型体现,就是曹植的文献整理活动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促使了其作品"词彩华茂"语言风格的形成;二是使其作品"骨气奇高""情兼雅怨"的情感特征更加突显;三是使其创作了大量的赞体文,并使这一文体范式得到了确立,彰显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的双重特征.这在密切了士人文献整理活动与文学创作关系的同时,对我们认识和理解曹植的文学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意义.

    曹植文献整理活动语言风格情感特征赞体文

    党的领导制度的宪法学阐释

    周叶中穆远灿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从宪法学视角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制度,对于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党的领导制度不仅在宪法上有着"基本原则"和"规范体系"双重基础,而且蕴含深刻的宪法意涵.就宪法定位而言,党的领导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国家根本制度的集中体现;就宪法价值而言,党的领导制度有"执政党权力自我规范、规范党和国家机构权力关系、规范执政党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三重价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必须推进宪法全面实施,既要以完善制度内容为着力点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又要加强党内法规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中的作用.

    党的领导制度宪法基础宪法意涵宪法保障

    数据治理视域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反思及重构

    张春良毛杰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但个人信息保护仍存信息范围厘定不清与私法保护路径局限的两大困境.可识别性是厘定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的核心标准,因其存在立法边缘化和适用模糊化的问题,会直接促致保护范围被过度扩张,压迫数据处理的合理空间,对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桎梏.路径方面,独以私法路径保护个人信息,既脱离了数据治理和产业发展的综合需要,也引致个人信息保护在功能上的残缺和效果上的局限.脱困之策乃是倡导一种个人信息保护的自体治理进路,聚焦关键环节优化规范供给,将可识别性确立为识别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的核心要件,平衡配置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公私法路径.据此可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确判定和精当保护,同时也兼善对个人信息的公共利用.

    个人信息可识别性私法保护公私并重数据治理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