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论坛
江汉论坛

曾成贵

月刊

1003-854X

jhltzbs@163.com

027-86789435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5号

江汉论坛/Journal Jianghan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当代藏族作家降边嘉措文学创作历程论

    兰洁怡吴道毅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藏族作家降边嘉措近六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经历了早、中、后等三个时期.早期凭借长篇小说《格桑梅朵》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开创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长篇小说叙事之路.中期展开西藏历史、文化的多文体写作,礼赞"老西藏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塑造多民族人物形象.后期对藏区革命史进行系列化非虚构叙述,展开藏区革命历史的多维书写、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建构或重塑英雄格萨尔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降边嘉措文学创作历程的一条主线,使降边嘉措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降边嘉措藏族文学创作历程

    生命还乡与大地悲歌——论陈应松小说的精神指向

    梁桂莲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船工小说"到神农架、荆州系列,陈应松在经历了怀忆思愁的感伤彷徨后,将乡愁与大地、个人与命运、生命与死亡、底层与苦难、时代与民族等联系起来,书写乡村疼痛,抚摸底层生灵,言说人类生存命运,找到了一条文学还乡、精神还乡之路.由此,其作品既具有原乡书写的意味,又应和民族、时代、大地脉动,成为现代中国故事、中国经验的表达.

    生命还乡原乡书写乡愁大地情怀

    北周《突厥寺碑》与阿史那皇后之命运

    刘晓慧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文类聚》所收北周王褒《京师突厥寺碑》,是中古时代与突厥有关的重要佛教材料.《突厥寺碑》主要是为促成北周与突厥和亲及阿史那皇后早日入周而发,其撰作时间当在武帝保定三年至天和三年之间;突厥寺的建立和《突厥寺碑》的撰写,尽管从表面看和阿史那皇后没有关联,但实际上阿史那皇后却是建寺立碑最直接的因素.在政治和宗教双重影响下,本无佛教信仰的阿史那皇后屡屡被各方势力利用,无论其生前还是身后,不断被牵扯进一些重要佛教事件中.个体命运深受时代变化以及国族盛衰之影响,致使北周武帝阿史那皇后在动荡的历史中留下模糊的身影.

    北周《突厥寺碑》阿史那皇后佛教

    域外视野:乾嘉时期英国外交使团的清朝国家形象建构

    孙慧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体来说,欧洲人来华,大致始于两汉,继之于唐元,明清之际出现了大举涌入的先兆,到清代中晚期逐渐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清代乾嘉时期,英国两次派遣庞大的外交使团即马戛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出访清廷,试图与清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和贸易关系.但是,由于中西文化、思想、观念的巨大差异,英国这两次外交活动均无功而返,未能与清政府在外交和贸易方面达成任何共识.马戛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规模庞大,成员众多,不少使团成员对清朝进行了认真观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记录,这些记录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当时英国对清朝国家形象的建构.总体来看,英国使团人员眼中的清王朝保守落后、唯我独尊、外强中干,并缺乏改革和前进的动力,他们抱持"欧洲中心论"和殖民主义掠夺思想,坚信英国只要入侵清朝就一定能够将其征服.18世纪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已经呈现出褒贬不一的评价,随着英国使团成员对中国形象大量的负面描述和评价,中国在欧洲或西方的形象出现了历史性反转,在文化上打击清朝并丑化其国家形象成为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先声.

    乾嘉时期英国外交使团域外视野中国形象

    中西日文化互动中"体系"词语的生成与演进

    石旸旸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跨文化交流中,词语的传播不仅仅是语言学层面的变迁,更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以"体系"一词为例,其在中西日文化互动中的生成和演进历程,展现了语言背后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最初英语单词"system"到日语"体系"一词的创译,再到其在中国的引入和新变,以及现代日语中"体系"所面临的西方音译词的挑战,这一过程既是语言形式、释义内容的转换,更是对中日社会文化发展差异的映射.纵观中国从1918年《东方杂志》中对日本哲学概念"体系"的学术解释,到19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体系"词语的引入与传播,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均凸显了这一日本创译汉字词语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焕发的新生与活力.反观现代日语,"体系"正逐渐被"system"的音译词"システム"挤占,在词义扩张上遇到了挫折,但汉字词在日语语言环境中的韧性和创造力使其通过副词性用法等实现灵活演进,为词汇的使用功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体系中西日文化创译语言习惯

    中国式现代化对促进发展权的价值功能

    汪习根张盈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为根本导向,充分保护和促进发展权.在价值关联上,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权在诸项价值理念上高度竞合,为发展权的价值优越性提供了确证.在价值创新上,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强化价值主体、优化价值目标、更新价值客体、绿化价值内涵、拓展价值场域,持续增进发展权品质与活力.在价值实现上,中国式现代化超越国际社会"基于人权的发展"既有路径,从根本上转向"基于发展的人权路径",通过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令发展权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发展权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功能价值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治理中的数字法治运用

    张淑芳李雪婷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央层面的政策性文件为其作了顶层设计,地方立法则确立了具体法治路径,但基本还停留在传统思路上.碳达峰碳中和治理中数字法治的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优势.碳达峰碳中和治理的数字法治应当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促进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技术改造等范畴重点适用.数字化治理的制度构型应当将着眼点放在数字法治理念培育、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制定、数字化执法过程的强化、数字化责任追究的实施等方面.

    "双碳"治理数字法治碳排放技术改造

    脑机接口技术嵌入的风险表达及法律规制逻辑

    周彦每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机接口技术是一项变革性的、颠覆传统的新型人机交互技术.作为一个亟待关注的多重应用场景,脑机接口技术体现在"脑控"式应用和"控脑"式运作两个方面.某种意义而言,以健康为代价的脑机接口技术对个体用户的躯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个人信息与隐私泄露模糊了"数字人"权利彰显的边界,脑机接口技术的"恶用"也带来了技术谋私与犯罪的可能性.要厘定脑机接口技术风险法律规制的逻辑起点,建立严格的数据隐私和保护制度,完善数据隐私的保护机制.在确保使用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落实个体信息的隐私与数据安全.总体来看,脑机接口的法律规制不但要彰显技术向善与有效性的统合,而且要围绕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监管.通过规范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对技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以及伦理风险进行法律规制.

    脑机接口技术治理数据隐私数据安全

    从失灵到有效:协同治理的"去拧檬化"行动分析

    张显乐李雪萍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程论视角的协同治理研究忽略了行动要素何以实现的前提性条件,即信息交换.在理论谱系中,沟通理性、交易成本和信息叠加分别构成信息交换的认知基础、衡量标准和有效路径.聚焦于信息维度,柠檬市场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分别与协同失灵和协同有效存在理论亲和度.基于信息视角对协同治理研究进行反思性分析,可发现:从贫瘠的旧车市场状态转化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关键因素在于多元主体的"去柠檬化"行动;个体基于自身边际效用和交易成本,划定理性沟通的界限,是弥补信息不对称的关键;个体层面的信息沟通抑制了信息茧房的滋生,自发内生的理性扩张有助于建立共识与规范,规避系统对个体生活空间的抑制;组织层面的圈层接触与交叉融合促进了组织之间相互学习和功能互赖,有利于实现权责一致和资源共享,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社会成本.对协同系统的信息交易过程进行理论建模,提炼出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理想信息交易模式,可以为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供信息层面的政策启示.

    信息不对称组织协同有效市场信息治理"去柠檬化"

    社区社会组织从"娱乐化"向"治理型"转变的党建引领机制研究

    许宝君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社区社会组织备受关注,但与专业社会组织不一样,其角色实践和角色期待有较大偏差.究其原因,社区社会组织的"娱乐化"取向明显,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足,难以实现政界与学界的美好期望.在回应社会认同感缺失和解决治理悬浮化问题的双重压力下,社区社会组织必须从"娱乐化"向"治理型"转变.研究表明,由价值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和能力引领构成的党建引领"机制链条"是促进这种转变,弥合角色差距的内在机制.其中,价值引领重塑社区社会组织的价值理性,组织引领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的网络结构,制度引领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的制度层级,能力引领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胜任力.这四种机制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社区社会组织迈向治理轨道.

    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角色差距转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