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淮水利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淮水利科技
安徽省水利志编辑室 安徽省水利学会
江淮水利科技

安徽省水利志编辑室 安徽省水利学会

刘海声

双月刊

1673-4688

jhslkj@126.com

0551-2128069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九华山路48号省水利大厦1107室

江淮水利科技/Journal Jianghuai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人与水的关系,探索化解洪涝、干旱、水生态失衡等风险的理论经、方法和技术,促进人水和谐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典型农村小流域磷营养输移模拟研究

    万能胜齐鹏云熊竹阳韩琦...
    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之一。农村小流域作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区域,磷的输出过程仍不清晰,难以量化。以直接入巢湖的小流域烔炀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自然汇水特征和行政区划划定了 24 个子流域网格单元,细化建立了以子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量过程为基础驱动的流域磷营养输移数学模型。基于实测流量和自动站总磷浓度的过程对比检验表明,数学模型可以合理地模拟降水驱动下的小流域水量和磷营养变化过程,为量化流域磷营养的输出负荷、明确其关键来源和路径提供了科学工具。

    面源污染磷元素小流域数学模型农村巢湖

    水库大坝聚氨酯保温层现场长期服役性能试验研究

    程习华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明水库大坝现场原位聚氨酯保温层长期服役后的劣化特性,以响洪甸水库大坝为例,选取大坝下游面典型部位开展了保温层各层间粘结性能现场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现场取样的聚氨酯试样进行了微观形貌表征分析,测试了导热系数、压缩强度等关键性能指标,计算分析了相应的混凝土保温层表面放热系数。聚氨酯层与混凝土基面的拉伸粘结强度以及聚氨酯的压缩性能均有所下降,且潮湿聚氨酯的下降程度远大于干燥聚氨酯。与初始增设聚氨酯时相比,干燥部位聚氨酯保温层因内部微孔结构老化导致其导热系数有所升高(22。9%),但保温服役状态仍满足原设计要求;含水潮湿部位保温层,其保温服役状态已不满足要求。保温层长期服役过程中聚氨酯微孔结构老化与外界水分入侵的耦合作用显著加剧聚氨酯劣化过程,大幅降低其粘结性、压缩性和保温性。

    大坝保温聚氨酯导热系数服役状态

    不同喷雾角度对混凝土仓面环境气温影响试验研究

    许新刚庄维雷金松王廷...
    13-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喷雾是高温季节混凝土浇筑仓面重要的温控措施之一,但是喷雾角度对高温季节环境气温影响规律尚不明确。基于喷雾机不同喷雾角度(15°、20°、25°)采集到的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工况下雾化区域点、线、面的温度分布规律,对比不同喷雾角度下温度降幅、仓面降雨量、喷雾区低于喷雾水温区域面积占比。试验表明:喷雾开始时段雾化区域温度会快速下降,随着雾化区域水雾量饱和且蒸发量逐渐稳定,雾化区域温度也逐渐达到稳定状态;喷雾角度 25°时仓面降雨量最小低于喷雾水温的区域面积占比最大,说明 25°喷雾角度是相对最佳的。

    仓面喷雾喷雾角度温度降幅仓面降雨量面积占比

    无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周文渊方林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位面积质量为200,300,400 g/m2 的无纺土工织物开展了一系列垂直渗透试验,分析了各组试验结果的差异,并探讨了试样单位面积质量和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与水头差成线性关系,并随着试样层数的增加而减小;透水率随着单位面积质量和试样层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各组试样的垂直渗透系数值在同一数量级,相同单位面积质量的试样垂直渗透系数随层数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相同层数试样的垂直渗透系数随着单位面积质量的增加而减小。

    无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系数透水率

    基于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三江流域防洪模拟预报应用研究

    殷寅曾贤敏李伟张梦菲...
    23-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下游河网站点防洪模拟预报过程中存在预报精度偏低,以及采用水动力模型方法时所需资料数量过于庞大的问题,基于不同下垫面水文特征的分布式架构模型理论,通过对流域内山丘和平原区各阶段产汇流进行分解模拟的方式,建立了以交界面动量与通量交换实现互馈耦合的水文水动力一体化模型。以三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耦合了上游山丘区、平原区和下游长江水动力模型,利用代表站点开展了全流域一体化模型的率定与验证工作。对流域内 2016-2022 年降雨进行分析和场次降雨大于 100 mm的多场洪水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耦合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好,在不需要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平原河网区预报精度及整个流域防洪调度能力,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为其他类似流域防洪模拟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三江流域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防洪预报工程调度

    焦岗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分析及处理对策

    王恺祯祝东亮管佳佳王欣...
    28-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落实湖泊特征水位调整及控制工程调度运用办法修订,充分发挥调蓄湖泊的蓄水功能,研究探讨了焦岗湖非汛期蓄水位抬高至 18。30,18。50,19。00 m三种情况对区域滩地淹没、防洪排涝、水利工程及其他涉水工程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补偿排涝费、更新改造涵闸、疏浚排水通道、加固湖泊堤防等影响处理对策,并对供水、抗旱、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建议非汛期蓄水位按 18。50 m控制,远期结合治淮工程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进一步抬高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湖泊特征水位调整决策提供参考。

    焦岗湖抬高蓄水位水资源影响分析

    安徽省淮北市多年降雨变化及浅层地下水位响应研究

    王禹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地下水位对降雨、地下水开采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响应规律,采用小波分析、M-K趋势检验、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1956-2020 年降雨量及地下水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市年降雨量呈现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以 36a和 6a最为显著,降雨量自 1956 年以来整体下降是地下水位总体降低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变化可分为水位变化主要受降雨量控制,开采井分布造成了水位变化的空间差异,降雨量引起水位上升、地下水开采引起水位下降、土地利用变化等影响因素在叠加或消减中共同影响了地下水水位变化导致城区水位下降,降雨量、土地利用变化决定地下水的动态变化降雨量占主导作用等四个阶段。研究成果可为淮北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降雨量小波分析M-K趋势检验法地下水

    基于FLAC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龚郴彬张家柱代世军
    38-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河道边坡稳定性问题,利用Geostudio软件对边坡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同时采用FLAC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校核。在暴雨工况下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大位移量可达 100。0 mm,剪切应变增量最大值可达 4。45×10-2,shear-n塑性区已经完全贯通,边坡体有整体滑动的趋势。提出双排抗滑桩设计方案进行加固后边坡稳定性系数较治理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加固后最大位移量只有 1。8 mm,边坡体最大应变增量值及剪切破坏塑性区的分布也得到了显著减少,边坡体达到稳定状态,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可为类似边坡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边坡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FLAC数值模拟抗滑桩

    鹤毛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王向星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分析鹤毛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情况等基础上,对流域水土流失分布区域采取拦沙坝、河道护岸、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等典型治理措施,并利用林草措施及封育治理有机结合的措施,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最大化。

    小流域水土流失生态护坡综合治理

    陈岗新站减压井防渗处理效果分析

    陈志昊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减压井作为永久井设置在泵站前池的减压效果,以陈岗新站为例,对泵站前池设置单列减压井、双列减压井、双列减压井与水泥土换填结合应用的地基进行渗流稳定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列减压井与水泥土换填结合应用的防渗效果显著,有利于站基渗流稳定和抗滑稳定,可为同类泵站设计提供参考。

    泵站减压井透水砂基渗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