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淮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淮论坛
江淮论坛

计永超

双月刊

1001-862X

rwskjhlt@188.com askyjhlt@mail.hf.ah.cn

0551-3438336、3438337

230053

安徽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

江淮论坛/Journal Jianghuai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社会科学刊物。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安全风险公私法协同治理的价值基础及实现路径

    朱姝尧刘建利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安全风险公私法协同治理契合法秩序统一性原则的运行逻辑,顺应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系统定位与价值向度,为生物安全风险治理提供路径指引.然而当前生物安全风险治理工具张弛无度缺乏协调、治理资源配置失衡、治理主体参与形式化,制约着生物安全治理效能的实现.为统筹协调并发掘生物安全风险治理工具间的功能主义优势,应当完善生物安全风险预防制度体系,合理配置风险治理资源,通过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风险决策监督制度,构建生物安全风险公私法间合作框架.

    生物安全风险预防风险治理公私法协同总体国家安全观

    构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协同机制

    祁毓周睿徐彦坤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变革.从建立健全碳定价体系出发,加快研究构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协同机制,是适应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和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关键.基于新型碳税和碳交易的协同互补空间,依据协同理论从调控范围、碳价设计、信息共享、收益分配和国际协调搭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协同的五维分析框架.未来可在范围互补、价格互补、成本优化、激励约束和预期适应五个方面构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协同机制,进而对现有碳定价体系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改革.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时代内涵和协同逻辑,为构建中国特色碳定价理论体系和协同机制提供启示.

    "双碳"目标新型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协同机制

    服务型治理:转型期村级治理的范式转变与实践图景

    吕德文陈瑞燕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村级治理逐渐朝着服务型治理范式转型.服务型治理在实践上表现为村级治理事务以公共服务为主导,服务型村级组织建立以及柔性化治理方式的形成,其运行结构体现为资源供给上的国家支持、组织职能上的科层分工、法理型权威的权力运行.服务型治理推进了现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序落地,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服务泛化、治理低效等意外后果.继续推进服务型村级治理的构建与完善,依然要坚持群众路线,建立集约、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村级治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乡服务型治理

    差异化调适:农村电商主体的行动逻辑与关系建构

    马良灿李净净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农村电子商务实践中,多元主体因不同的利益诉求而形成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基于经济增长和政绩塑造对电商发展资源的配置、公共服务的供给及其他行动主体进行行政规制,企业基于理性选择介入电商运营,乡村基于自身生存发展而徘徊选择.主体间不同的行动逻辑在为乡村电商发展提供多种资源的同时,也使农村电子商务出现主体角色错位和行动者利益分化等困境.要构建主体间互利共生的关系秩序,就要对其行动逻辑进行差异化调适.这需要弱化政府在电商实践中的总体性支配并强化其服务功能,遵循电商市场运行规律且激活乡村发展要素,突出乡村主体性地位.

    农村电子商务实践主体行动逻辑差异化调适互利共生

    复杂性治理:村干部领导力的适配性考察

    冷芳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干部领导力的提升是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领导力与复杂治理情境相适配的研究视角,构建"情境-结构-效能"的分析框架,以江苏省Z县村党组织书记的治村实践为代表性案例探讨村干部领导力如何作用于基层治理实践.在乡村复杂性治理情境下,村党组织书记的领导力以组织赋能和内源价值为动力结构,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形成复合型权威体系作用于乡村复杂性治理实践,其治理效能体现为政治秩序供给、经济资源供给和社会服务供给.基于对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典型村干部主体的领导力考察,文章呈现了情境适配性的理论意义,提出新时代乡村干部的领导力建设应当围绕特定治理情境形成演进协同、场域适配与价值嵌入的实践形态.

    复杂性治理村干部领导力组织赋能内源价值适配性

    隐私的空间现象学

    张旭王金柱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隐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探寻建筑空间中的隐私缺失与保护,不仅是社会生存论题,更是重要的哲学论题.以现象学分析为路径,考察词源和语义,则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承载居住意义并具有隐私意向,显现人在建筑中的核心地位.隐私的空间属性展示了隐私依托空间实现并成为建筑之精神气质.以建筑、空间与隐私的本质关系为逻辑原点,审视现代建筑发展的空间隐私困境,隐私需求的遗忘使居住者陷入无家可归的状态.面向困境,审视危机,不仅需要在建筑技术化的批判中唤醒主体性,更要有保护隐私的现实行动力,通过负责任设计的回归,重构建筑伦理体系,使建筑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隐私诉求,重返确有隐私之家的自由生活.

    空间隐私隐私困境建筑空间建筑技术负责任设计

    数据拜物教的生成批判与破解

    王晨贾淑品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数字时代新型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数据作为人类的劳动产品被纳入资本主义的商品体系之中,带有明显的拜物教特征.资本家们一边为人们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服务,一边以窃取的方式对数据展开掠夺和积累,推进了数据拜物教的加速生成.在掠夺和积累数据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用算法技术为数据拜物教建立"科学"的形态和"绝对"的权威,既规训着人们行为,也牵引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警惕数据拜物教的生成,加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防范资本权力无序扩张;正确认识数据权属问题,维护人民合法数据权益;提升人民的数字知识技能,抵制错误意识形态侵袭,以解放数据要素潜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据拜物教生成批判破解数据为民

    网络文化消费:价值机理、思潮辨析及引导机制

    潘金刚李苏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文化消费是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下衍生的新型文化消费模式.伴随着文化消费"技术端""需求端""供给端"的创新升级,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交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与之相伴而生的是文化消费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沉渣泛起,不断向大众传播以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为核心的文化消费观.据此,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本质异化并廓清其对网络文化消费的表征降格与实践危害.从价值定向、制度筑基、主体自觉三个层面建立有效引导机制,从而进一步消弭网络文化消费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助力网络文化消费实现本真意蕴的复归与重构.

    网络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网络文化消费主义文化资本化

    资本形态现代性转换与中国城市空间生产

    郭王玥蕊陈建华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与时空压缩,尽管资本追求利润与促进价值增殖的内在要求保持不变,但是资本获得剩余价值的形式产生了较大变化.空间形式正在超越产品形式与金融形式,成为资本实现价值增殖与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中的资本形态也出现了拓展.资本载体与形式的转换推动了中国城市空间生产,却也产生了城乡不平衡的空间交换状态.为避免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与城乡融合发展愿景相背离,应立足空间差异性的社会基础,努力走出一条有效利用和规范资本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资本形态城市空间生产城乡融合中国式现代化

    奥拉夫·斯特普尔顿科幻文学的未来时间维度

    戴从容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到20世纪,未来才成为科幻小说理所当然的背景,英国科幻小说家奥拉夫·斯特普尔顿在这一转变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很多科幻小说用传统小说经常用来处理过去的方式处理未来不同,时间在斯特普尔顿的小说中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未来被大跨度地想象和探索.这一未来时间视野也改变了作品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并进而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和对人本身的理解.在斯特普尔顿的笔下,宏大的未来时间跨度带来了人类作为宏大群体的存在.但即便如此,人类依然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斯特普尔顿在广阔的宇宙环境中观察人类,并提出一种被称为宇宙的科幻伦理的价值观.

    奥拉夫·斯特普尔顿科幻文学未来时间维度群体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