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与检验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与检验医学
实验与检验医学

李利

双月刊

1674-1129

jxjl1983@126.com

0791-86226580,86258724

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省政府大院西二路4号

实验与检验医学/Journal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西省卫生厅主管,江西省医学会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医学检验专业期刊,是广大检验和从事科学实验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开展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的专业权威媒体,已被全国各大数据库所收录。本刊包括检验医学理论和检验技术,是本刊的重点和特点所在。“实验医学”涵盖所有与医学有关的实验理论与实践,包括医学方面各种与其相关专业。本刊将积极宣传“实验与检验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为繁荣学术园地做出新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D147、ESM-1、sdLDL-C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

    张建磊高洋赵芳芳韩赛...
    39-4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ACI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是否狭窄分为未狭窄组(60例)和狭窄组(200例),同时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分为无斑块组(60例)、斑块稳定组(142例)和斑块不稳定组(58例);同时招募24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ACI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狭窄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高于未狭窄组(P<0.05).与未狭窄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CD147、ESM-1、sdLDL-C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无斑块组比较,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更高,且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oESM-1、sdLDL-C、CD147与CIMT、颈动脉Crouse积分、TG、血钙、ALP、PTH呈正相关(P<0.05).ESM-1、sdLDL-C、CD147均为ACI发生颈动脉粥样狭窄的相关因素(OR=4.20、5.03、6.32,P<0.05).ESM-1、sdLDL-C、CD147均为ACI斑块不稳定发生的相关因素(OR=4.52、3.65、5.64,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明显升高,且CD147、ESM-1、sdLDL-C均是ACI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联合中心血氧饱和度监测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价

    胡宏凯刘雪梅陈仕峰王建...
    44-4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P,hs-CRP)、D-二聚体(D-Dimer,D-D)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r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 以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接治的85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掌握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成转归组和不良组,对比分析两组入院时、治疗3d、治疗7d的血清PCT、hs-CRP、D-D及ScvO2水平,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单一及联合预测预后的效能.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随访,转归55例,预后不良30例,两组患者入院临床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hs-CRP、D-D及Sc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治疗3 d、治疗7d时血清PCT、hs-CPP、D-D均显著高于转归组,而ScvO2低于转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联合监测预后的AUC为0.935,95%CI为0.082~0.981,灵敏度为84.50%,特异度为93.60%.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CT、hs-CRP、D-D及ScvO2均有显著变化,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其联合检测时对预测预后有良好效能.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中心血氧饱和度重症肺炎

    四联疗法治疗小儿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对Hp根除情况、胃镜活检病理、IL-8、IL-10、CRP水平的影响

    颜晓磊岳文静孙灿光张弦...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四联疗法治疗小儿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情况、胃镜活检病理、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封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小儿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00例,观察组行四联疗法,对照组行基础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治疗前、后IL-8、IL-10及CR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8、IL-10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8、IL-10及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联疗法治疗小儿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有助于改善发病症状,提升Hp根治率,降低IL-8、IL-10及CRP水平,取得积极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四联疗法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血常规

    Ⅱ度烧伤患者血清EPO和TGF-β1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

    王丽敏景福琴苏春艳薛继东...
    51-5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激素(EP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血清中EPO、TGF-β1的含量进行测定,依据EPO、TGF-β1中位数(MOM)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创面愈合及瘢痕情况.结果 EPO、TGF-β1高表达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EPO(r=0.901,P=0.000)、TGF-β1(r=0.604,P=0.000)与创面愈合率呈正相关;EPO、TG F-β1高表达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EPO(r=-0.791,P=0.000)、TGF-β1(r=-0.753,P=0.000)与瘢痕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中EPO、TGF-β1可促进Ⅱ度烧伤患者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的恢复,可作为临床诊治的重要指标.

    Ⅱ度烧伤血清促红细胞生成激素转化生长因子-β1

    宫颈癌组织MNX1-AS1、FR-α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诊断意义

    吴涵李锋杰杨晓玉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MNX1反义RNA 1(MNNX1-AS1)、叶酸受体-α蛋白(FR-α)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 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我院收治的50例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采集观察组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组宫颈组织标本,三组标本以免疫组化法检测MNX1-AS1、FR-α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宫颈癌组织MNX1-AS1、FR-α表达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NX1-AS1、FR-α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观察组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的MNX1-AS1、FR-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癌组织MNX1-AS1、FR-α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MNX1-AS1、FR-α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无关,而与宫颈癌肿瘤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MNX1-AS1、FR-α阳性组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中MNX1-AS1、FR-α呈现高表达,并能对宫颈癌组织的浸润、转移、分期发挥协同作用,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关联,对宫颈癌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宫颈癌MNX1反义RNA1叶酸受体-α蛋白表达水平病理特征诊断意义

    癌组织中NHERF1表达与术前血清CEA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叶婷崔琦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癌组织中Na+/H+交换器调节因子1(NHERF1)表达与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 8年10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NHERF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EA水平.通过x2检验分析NHERF1、CE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结直肠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NHERF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P<0.05).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病理级别越低、有脉管癌栓、有复发的结直肠癌患者NHERF1蛋白阳性表达率、术前血清CEA高水平表达率越高(P<0.05).N HERF1阳性、血清CEA高水平、NHERF1阳性+血清CEA高水平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均显著缩短(P<0.05).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Ⅲ-Ⅳ、浸润深度越深、有脉管癌栓、病理级别低、有复发、NHERF1阳性、血清CEA高水平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均显著缩短(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脉管癌栓、NHERF1阳性、血清CEA高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HERF1高表达、术前血清CEA升高,HERF1阳性联合血清CEA高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NHERF1阳性与血清CEA高水平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Na+/H+交换器调节因子1癌胚抗原临床病理预后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氧代谢及TNF-α、IL-1β、IL-6的影响

    廖磊周贺民杨迪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ICG)指导下,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者氧代谢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SS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早期液体复苏集束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ICG相关参数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h氧代谢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至治疗后72 h内各时间点炎症水平变化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时间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6 h,观察组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4 h、72 h,观察组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 h液体平衡小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SS氧代谢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水平,且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风险.

    液体复苏脓毒性氧代谢休克炎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EG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骆苏彦何鑫宋欢霞
    67-6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临床常规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AIS患者1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观察组分为中重度亚组(87例)与轻度亚组(43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转归不良亚组(28例)与转归良好亚组(102例),比较各组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R时间(4.49±0.94)min、K时间(1.02±0.37)min、APTT(27.28±4.11)s小于对照组(5.53±1.13)min、(1.88±0.32)min、(29.47±3.24)s,α角度(68.59±3.48)°、MA(67.97±2.25)mm、FIB(2.53±0.87)g/L大于对照组(65.82±4.21)°、(60.26±2.39)mm、(1.45±0.73)g/L(P<0.05);中重度亚组R时间(4.17±1.13)min、K时间(0.81±0.42)min小于轻度亚组(4.75±0.92)min、(1.19±0.35)min(P<0.05);转归不良亚组R时间(2.44±0.37)min、K时间(0.95±0.23)min、APTT(20.47±2.43)s、FIB(1.53±0.32)g/L小于转归良好亚组(3.95±0.75)min、(1.74±0.27)min、(25.28±3.34)s、(2.17±0.18)g/L,α角度(56.28±2.96)°、MA(60.27±5.82)mm大于转归良好亚组(50.63±2.59)°、(51.84±3.52)mm(P<0.05);AIS患者的R时间与PT、ATPP存在正相关,K时间与FBI存在负相关,α角度、MA与FIB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TEG参数可反映AIS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转归情况,且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AIS患者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

    血栓弹力图急性脑梗死凝血功能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A153、CXCL5、miR-145-5p水平的检测意义

    张淑丽张飞马冰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GC)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糖类抗原15-3(CA153)、外周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5(CXCL5)和miR-145-5p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GC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脑部良性肿瘤患者12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CA153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CXCL5水平,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两组血清和脑脊液miR-145-5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和脑脊液NSE和CA153水平对GC的诊断价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将GC患者分组为高级别GC(n=33)和低级别GC(n=87),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和脑脊液CXCL5、miR-145-5p与GC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和脑脊液NSE、CA153水平高于脑部良性肿瘤组(P<0.05);血清和脑脊液NSE对GC诊断效能的AUC分别为0.743和0.754,血清和脑脊液CA153对GC诊断效能的AUC分别为0.717和0.773(P<0.05),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AUC=0.905,95%CI为0.865~0.945,P<0.05);高级别GC血清和脑脊液CX-CL5表达水平均高于低级别GC(P<0.05),血清和脑脊液miR-145-5p表达水平均低于低级别GC(P<0.05);血清和脑脊液CXCL5水平与G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43和0.334,P<0.05),血清和脑脊液miR-145-5p水平与GC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45和-0.377,P<0.05).结论 联合检测NSE和CA153对诊断GC具较高价值,血清和脑脊液CX C L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iR-145-5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CXCL5和miR-145-5p判断疾病进展和预后.

    脑胶质瘤脑脊液糖类抗原15-3外周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5

    血清chromogranin A和urotensin Ⅱ对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红莉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和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对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合并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单位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诊治的51例HFMD合并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100例单纯HFMD患儿和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与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gA、U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CgA、UⅡ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gA、UⅡ对HFMD患儿合并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CgA、NT-proBNP、cTnⅠ、CK-MB水平更高,且研究组血清CgA、NT-proBNP、cTnⅠ、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UⅡ水平更低,且研究组血清U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FMD患儿血清CgA浓度与NT-proBNP、cTnⅠ、CK-MB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UⅡ与NT-proBNP、cTnⅠ、CK-MB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CgA、UⅡ及二者联合诊断HFMD合并心肌炎患儿的AUC及95%CI分别是0.820(0.763~0.877)、0.761(0.717~0.812)、0.905(0.862~0.958),诊断的cut-off分别是542.05 ng/mL、10.16 ng/mL,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FMD合并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分别度分别为90.22%和92.64%.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gA水平升高,血清UⅡ水平降低,且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患儿血清CgA水平更高,血清UⅡ水平更低,二者联合对HFMD患儿合并心肌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望作为诊断HFMD患儿合并心肌炎生物标志物.

    嗜铬粒蛋白A尾加压素Ⅱ手足口病心肌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