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与检验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与检验医学
实验与检验医学

李利

双月刊

1674-1129

jxjl1983@126.com

0791-86226580,86258724

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省政府大院西二路4号

实验与检验医学/Journal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西省卫生厅主管,江西省医学会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医学检验专业期刊,是广大检验和从事科学实验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开展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的专业权威媒体,已被全国各大数据库所收录。本刊包括检验医学理论和检验技术,是本刊的重点和特点所在。“实验医学”涵盖所有与医学有关的实验理论与实践,包括医学方面各种与其相关专业。本刊将积极宣传“实验与检验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为繁荣学术园地做出新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十三五"始末江西省结核病实验室人力资源变化分析

    赵竟男肖岗江友桥张杨武...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十三五"期间江西省省、市、县三级结核病实验室人力资源变化情况,为提高实验室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编制调查表,收集江西省2016和2020年省、市、县三级结核病实验室人员资料,包括学历、职称、专业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十三五"期间,随着"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江西省从事结核病检测的人员增多,但兼职比例很高,学历有所提高,专业以检验专业为主,整体素质略有提升.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核病检测技术不断丰富,必须加强结核病实验室人力资源建设,加大培训力度,稳定人员队伍,吸引更多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加入,以适应行业新变化.

    结核人力资源

    2010-2018年江西省人冠状病毒HKU1感染特征和基因型分析

    徐刚李健雄刘师文张艳妮...
    20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西省冠状病毒HKU1感染特征和基因型,为HKU1感染疾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集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冠状病毒HKU1核酸检测.阳性标本CT值<30进行棘突蛋白S和核心蛋白N基因巢式PCR扩增,产物纯化后使用测序仪进行序列测定.使用Excel、SPSS 13.0、CLC、DNAStar和MEGA7分析数据.结果 共采集3 744份标本,检出HKU1阳性42份,阳性率1.12%;HKU1阳性率男性病例高于女性病例,1~3岁儿童HKU1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在12月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HKU1阳性率最高,2016年和2017年未检出.2010-2018年江西省HKU1阳性标本序列基因分型结果为13个A型、6个B型.结论 江西省冠状病毒HKU1感染男性高于女性,1~3岁儿童是冠状病毒HKU1感染的高危人群.HKU1阳性率在12月最高,各年间阳性率有差异.省内HKU1流行株基因型为A型和B型.

    冠状病毒HKU1感染特征基因特征

    输血前术前感染4项检测对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治及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

    许秀兰郭长城朱伟彦燕备战...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输血前、术前感染4项检测,分析其对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治和对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220例住院病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和120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我院2017-2021年输血前、术前感染性疾病检出率21.36%,其中HBsAg、抗-TP、抗-HCV、抗-HIV检出率分别为11.82%、4.09%、3.18%、0.02%,并存在部分交叉感染现象.消化内科HBsAg、抗-HCV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6.15%、57.14%,妇产科抗-TP阳性率检出最高,达33.33%.本组46.67%的职业暴露发生于外科,71.67%为锐器伤暴露,55.83%暴露于HBV病毒,3.33%暴露于HBV病毒后发生感染.结论 输血前、术前HBsAg、抗-TP、抗-HCV、抗-HIV感染率较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较为普遍,输血前、术前感染4项检测可提高对感染性疾病早期防治水平,减少职业暴露.

    感染4项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

    IgG抗-E合并IgM+IgG抗-Mur致疑难配血分析1例

    梁嘉琪吴惠华黄智瑜黄莺琴...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例抗体筛查阳性导致疑难配血的紧急输血病例.方法 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筛选出交叉相合的血液以抢救患者,综合分析抗体筛查、Rh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特异性抗体鉴定试验结果,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和特异性,联系血站提供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作后续配血.结果 7份不同供者的库存血液中4份主侧凝集,3份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患者输注这3份血液后无不良反应,输血有效.患者红细胞Rh分型为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血清中存在IgG抗-E和IgM+IgG抗-Mur.患者血液与E抗原阴性的供者血液大部分交叉相合.结论 患者可能因多次输血产生免疫性抗-E,抗-Mur为天然或免疫刺激产生,建议抗体筛查细胞需含有Mur抗原.紧急输血可用盲配法筛选交叉相合或凝集效价最低的血液,后续应进行特异性抗体鉴定,选择合适的供者血液,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

    不规则抗体抗-Mur抗-E疑难配血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中质控分析

    龚淑琪徐江霞
    214-216页

    Omicron变异株靶基因内标基因弱阳性质控阴性对照

    急性荨麻疹并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例并文献复习

    杜文锦王思勤
    217-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例急性荨麻疹并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提高对该病临床诊治的新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住院的1例急性荨麻疹并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女,51岁,因发热8 d,全身皮疹3 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41 ℃,面部红肿,全身红斑,融合成片.实验室检查结果示,中性粒细胞、总IgE(total IgE,tIgE)、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均升高,肝功能异常,血小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降低.胸部CT显示,双肺陈旧性病灶,双侧胸膜局限性稍增厚.患者入院前曾服用"布洛芬",考虑为急性荨麻疹并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给予抗感染、抗凝对症治疗,全身皮疹消退,复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本病例提示急性荨麻疹患者出现高热,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CRP、PCT水平升高时,早期行抗感染、抗凝治疗,短期可获得显著疗效.

    急性荨麻疹D-二聚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