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园艺
江西省经济作物局 江西省双金柑桔试验站
现代园艺

江西省经济作物局 江西省双金柑桔试验站

陈宜

半月刊

1006-4958

xdyy008@126.com jxyy008@tom.com

0795-7831008

331213

江西省樟树市双金

现代园艺/Journal Modern Hort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省唯一的园艺实用科技期刊,主要以传播先进实用的果树、蔬菜、花卉、西甜瓜等良种良法为主。始终贯彻“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田间载培技术”为宗旨,以其学术的权威权,时效性和一贯取信于民、讲求实效的作风在国内园艺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温室黄瓜连作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袁艳娜杨雪谷世闯徐佳帅...
    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施黄瓜栽培普遍存在连作障碍现象,导致黄瓜产量下降,阻碍了设施黄瓜产业发展.本研究以黄瓜为试验材料,共设置了穴施高碳菌肥(MF)、基施碳氮平衡菌肥(CF)2个处理,以农户传统施肥(CK)为对照,探究其对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黄瓜产量的影响,进而探索出适合于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方法.结果表明,MF和CF处理后土壤pH值相比CK分别显著提高0.17和0.16.同时降低了土壤EC值,改善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各处理相较于CK,全氮、铵态氮、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较于CK,CF处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施加生物有机肥可提高黄瓜产量,MF和CF处理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 11.16%和10.86%.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瓜产量与pH值、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综上,高碳菌肥(MF)和碳氮平衡菌肥(CF)处理均可改良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其中相比于高碳菌肥(MF),碳氮平衡菌肥(CF)综合改良效果更好.

    高碳菌肥碳氮平衡菌肥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黄瓜产量

    绿化废弃物土壤改良剂不同组合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对波斯菊生长的影响

    冼伟沃陈科良殷春梅杨俊文...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不同土壤改良剂作为栽培基质,对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6种比例的土壤改良剂和园土的栽培基质组合进行了波斯菊盆栽试验,测定不同组合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了土壤改良剂和园土不同比例栽培基质组合对菊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的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通气孔隙度、pH值及EC值最大的均为A10S0基质组合;而基质组合A5S5上述指标居中.完全为土壤改良剂的栽培基质组合(A10S0)栽培的波斯菊株高和开花数均最大.研究表明,绿化废弃物土壤改良剂不仅能够改良酸性土壤,而且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可以作为栽培基质土进行花卉种植,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物化产品,值得推广应用.

    土壤改良剂栽培基质绿化废弃物波斯菊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云杉生长量和产种量影响

    李照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多效唑在云杉养护管理中的最佳使用浓度,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云杉生长量和产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浓度可显著影响云杉的生长量和产种量,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下的云杉主梢新枝长、副梢新枝长、新枝数、球果鲜重、产种量和产种率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使用多效唑可以明显抑制新枝长度的生长,但其对新枝数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使用浓度的增大,抑制和促进作用也随之增强;适当使用多效唑可以提高云杉产种量指标,但使用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产种量也会随之降低,本研究中,多效唑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多效唑浓度云杉生长量产种量

    番茄营养和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郑晓蕾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因其风味独特、亦蔬亦果、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番茄的品质评价体系由多个品质类型共同构成,如外观、风味、营养、加工等.本研究重点针对番茄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中的番茄红素、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指标的类型和功能进行了整理,并对影响番茄营养和风味品质的因素从外在栽培条件和内在遗传基因两方面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实际生产中进一步改良番茄品质提供参考.

    番茄营养品质风味品质环境调控遗传

    '鄂豇豆8号'与不同品种豇豆的比较试验

    艾文财高旭春葛洪滨高绘文...
    13-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测试验证'鄂豇豆8号'豇豆新品种在江西区域的适宜性、丰产性及生物学特征特性,以本地主栽品种'之豇28-2'作为对照,同时引进了 5个豇豆品种,开展了大田生产品比试验,根据7个豇豆品种的生产表现,分别在熟性、抗病性、丰产性、品质、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鄂豇豆8号'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比对照'之豇28-2'高33.82%和31.99%,'鄂豇豆8号'在商品性方面表现为无鼓粒、鼠尾现象,其荚色、荚长、单荚重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肉厚,质嫩,耐老化,品质与商品性俱佳,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参试品种和对照.

    鄂豇豆8号其他豇豆品比试验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理特性和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李单琦韩彩霞彭焱松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七叶一枝花为重楼属珍稀药用植物,由于人为活动和过度采挖,野生资源消耗殆尽,通过人工种子繁育已成为当前解决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然而,七叶一枝花种子"二次休眠"的生理特性阻碍了种子萌发,因此尽快打破休眠是提高萌发率的关键.本研究归纳了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及其种子繁育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该药用植物种子繁育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七叶一枝花药用植物种子繁育萌发特性

    2种油蟠桃水淹胁迫下抗寒性的研究

    陈雪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近几年大连市频发的水涝和寒害,设计了 2个主栽油蟠桃品种(中油蟠7号和中油蟠9号)在淹水胁迫下的抗寒性研究试验,分别在3个不同的温度时期测定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旨在比较出2个品种的抗寒性,并提供实际指导意义.结果表明,2种油蟠桃在淹水胁迫下,植物体内的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与对照组不同,呈现出下降和上升不同的趋势;在同样的淹水胁迫下中油蟠7号的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要高于中油蟠9号.因此在淹水胁迫下中油蟠7号的抗寒性要强于中油蟠9号.

    蟠桃淹水胁迫抗寒性

    7种重要的高山杜鹃播种试验

    吴勤刘柿良张鑫蕊侯泽明...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古蜀时期鱼凫王杜宇化鹃故事开始,杜鹃就与蜀地文明发展相生相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山杜鹃的认知不断加深,其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其中,越峰杜鹃(Rhododendron yuefengense G.Z.Li)是中国独有种,对越峰杜鹃的播种研究,利于掌握该品种生长习性并促进其保护研究的发展,然而目前关于高山杜鹃播种育苗的研究相对较少.藉此,使用来自2021年秋季从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采集的4种高山杜鹃——长叶团叶杜鹃(R.orbiculare Decne.)、岷江杜鹃(R.hunnewellianum Rehd.et Wils.)、越峰杜鹃(R.yuefengense G.Z.Li)和云锦杜鹃(R.fortunei Lindl.),以及2021年秋冬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也称为"熊猫谷")内采集的3种高山杜鹃——马缀杜鹃(R.delavayi Franch.)、露珠杜鹃(R.irroratum Franch.)与迷人杜鹃(R.agastum Balf.f.et W.W.Smith)的种子,通过对不同高山杜鹃品种在相同育苗条件下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出叶时间、叶片生长情况调查研究,寻找适宜于低海拔高温高湿播种育苗的品种.研究表明,岷江杜鹃和马缨杜鹃可作为成都平原的优势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而长叶团叶杜鹃、越峰杜鹃、露珠杜鹃、迷人杜鹃和云锦杜鹃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

    高山杜鹃播种试验发芽率幼苗生长基质配比

    大理剑川县白族村寨庭院植物调查研究

    高红丽任璇张东岩温罕...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结构式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剑川县金华镇、沙溪镇、甸南镇、马登镇4个乡镇庭院植物开展调查.结果表明,4个白族乡镇庭院植物种类丰富,共有252种庭院植物,隶属100科203属,被子植物最多,裸子植物次之,蕨类植物最少;白族庭院运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配置景观,草本使用最多,有126种,占50%;据庭院植物提供的不同功能和用途,可分为观赏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材用植物、油料植物、文化植物、染料植物和其他植物8个类别,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较多,不同村寨植物相似性指数(JI)不同.庭院植物既是白族人民对美的追求与选择,同时也作为白族文化的载体.

    白族庭院植物民族植物学传统知识

    河南省栾川县森林景观恢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田耀武李晓林张子铮王志恒...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景观恢复是全球生态保护的优先事项,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森林景观恢复成功的基础.基于遥感和GIS平台,运用物元分析法,选取栾川县海拔、坡向、坡度、土壤类型、土壤深度和土壤养分状况等6类因子,对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栾川县森林恢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海拔、坡度和土壤深度;栾川县有1 428.8 km2的土地适宜恢复,占国土总面积57.7%;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修正后,有295.9 km2 土地适宜作森林景观恢复.其中,适宜区内坡度低于25°面积为158.5 kn2,占适宜区域72.31%;低质量林地面积为57.9 km2,占适宜恢复区面积26.41%;坡地耕地面积为75.9 km2,占适宜恢复面积34.62%.研究表明,基于物元模型评价和现状土地利用修正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技术框架,客观性较强,能够有效对县域尺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也能为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作用.

    物元分析法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