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医学
交通医学

顾晓松

双月刊

1006-2440

jtyx@ntu.edu.cn

0513-85051571

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路19号

交通医学/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查看更多>>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通大学主办,反映全国交通系统(交通、铁道、民航等)医疗、卫生状况的综合性双月刊,大十六开版。除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外,还辟有航海医学、民航医学、铁道医学、潜水医学、交通卫生防疫、交通职业病、多发病、常见病防治、医院管理等专栏;本刊面向全国开放欢迎投稿!本刊注重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内容丰富、新颖。欢迎各医学院校、医院、情报所等单位和个人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系统联合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分析

    陶林波徐珍玉
    589-591,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系统联合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 97 例,先进行系统 12 针穿刺活检,随后进行mpMRI/TRUS认知融合引导下 2~3 针靶向穿刺活检。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联合穿刺与系统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效能。结果:97 例患者手术病理结果诊断前列腺癌 55 例,前列腺增生 20例,慢性前列腺炎 12 例,前列腺肉芽肿性炎症 10 例。系统联合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检出前列腺癌 46 例,系统穿刺检出前列腺癌 40例。系统联合认知融合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92(95%CI:0。85~0。96),敏感度为 83。64%,分别大于系统穿刺AUC的 0。86(95%CI:0。78~0。93)(z=2。571,P=0。01)和敏感度 72。73%(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联合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优于系统穿刺活检术,可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优先选择方式。

    前列腺癌超声引导系统穿刺术认知融合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内耳眩晕临床效果观察

    曹爱娟
    592-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内耳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炎症引发的内耳眩晕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银杏酮酯分散片口服或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改为生理盐水),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 2 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共治疗 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听阈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5。00%,高于对照组的 72。50%(P<0。05)。观察组眩晕[(1。56±0。48 d)vs(2。19±0。55 d)]、耳鸣[(5。11±1。28 d)vs(7。28±1。52 d)]、呕吐[(2。56±0。75 d)vs(4。02±1。03 d)]与眼球震颤[(2。96±0。78 d)vs(4。10±0。94 d)]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听阈水平(27。96±7。41)dBHL,低于对照组的(33。18±8。02)dBHL(P<0。05)。治疗 2周后观察组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情绪评分[(5。51±1。04 分)vs(10。73±1。35 分)]、躯体评分[(7。31±1。16 分)vs(12。96±1。75 分)]、功能评分[(9。72±1。35 分)vs(15。93±1。94 分)]及总分评分[(22。96±3。09 分)vs(39。05±3。53 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内耳眩晕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听阈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内耳眩晕眩晕障碍量表

    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系统在牙槽嵴低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巫颖泓
    595-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系统对牙槽嵴低平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牙槽嵴低平患者 7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系统。修复后 3 个月采用吸光度法测试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戴用全口义齿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修复后 3个月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OD=0。771 1)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义齿的稳定性(88。97 分)、咀嚼功能(88。60 分)、语言能力(88。66 分)、佩戴舒适度(88。43 分)及美观程度(88。91 分)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全口义齿修复,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系统能提高牙槽嵴低平患者咀嚼功能和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牙槽嵴低平全口修复义齿生物功能性义齿义齿稳定性咀嚼功能语言能力佩戴舒适度美观程度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效果分析

    周亚权倪昊生
    597-599,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复发性鼻窦炎患者 57 例(96 侧),术前行鼻窦CT三维成像,精准构建副鼻窦区域立体解剖结构,指导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统计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患者症状VAS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分别为(8。37±0。94)分、(9。84±3。64)分;术后 3 个月VAS评分、Lund-Kennedy 评分分别为(1。91±0。74)分、(2。89±1。13)分;术后 6 个月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分别为(1。04±0。71)分、(1。63±0。82)分;术后12 个月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分别为(0。28±0。49)分、(0。56±0。63)分。术后 3、6、12 个月患者症状VAS评分及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 4例(7。0%)出现轻度鼻腔粘连,5 例(8。8%)出现窦口疤痕挛缩。结论:术前行鼻窦CT三维成像,明确副鼻窦区域立体解剖结构,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临床效果好,并发症风险低,是安全可靠的方案,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复发性鼻窦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鼻窦CT三维成像临床效果

    超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

    陈佳吴坚桑爱民
    600-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方法:行ICL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 23 例(40 眼),术前、术后 1 个月、3 个月分别检测 3 mm、5mm直径瞳孔下患者全眼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球差等。术前、术后 1 个月、3个月测量患者自然瞳孔下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截止频率及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结果:术后 1 个月、3 个月等效球镜(equivalent spherical power,SE)、未矫正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较术前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 3mm直径瞳孔下,术前、术后 1 个月、3个月患者全眼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球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5mm直径瞳孔下,术后1 个月、3个月患者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球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L植入术后 1 个月、3 个月,患者MTF值和SR值均较术前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超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觉质量

    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治疗伴耳鸣、眩晕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效果分析

    尤小东
    604-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治疗伴耳鸣、眩晕症状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伴耳鸣、眩晕症状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泼尼松、甲钴胺、倍他司汀口服),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眩晕障碍程度及听力损失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眩晕障碍程度DHI评分、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耳鸣严重程度量表中对生活工作的影响评分[(0。32±0。10)分vs(0。40±0。12)分]、对情绪的影响评分[(0。95±0。32)分vs(1。15±0。31)分]、对睡眠的影响评分[(0。87±0。28)分vs(1。65±0。50)分]、持续时间评分[(1。10±0。37)分vs(1。69±0。44)分]、主观感受评分[(1。07±0。35)分vs(1。69±0。56)分]以及发生环境评分[(1。10±0。36)分vs(1。45±0。48)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障碍DHI量表中躯体障碍评分[(8。56±2。75)分vs(12。98±3。14)分]、情绪障碍评分[(13。01±3。12)分vs(15。87±3。56)分]、功能障碍评分[(11。14±3。28)分vs(14。04±3。52)分]及总分[(34。56±7。80)分vs(42。74±7。54)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听力损失程度0。5 kHz[(24。15±5。10)dB vs(30。42±6。31)dB]、1 kHz[(28。35±8。51)dB vs(34。57±7。62)dB]、2 kHz[(30。27±8。04)dB vs(37。40±7。17)dB]、4 kHz[(33。40±8。40)dB vs(39。54±7。66)dB]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治疗伴耳鸣、眩晕症状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对改善患者耳鸣、眩晕症状及听力损失程度的效果显著。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己酮可可碱注射液

    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两种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

    葛海霞裴润生
    607-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单冠修复与高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行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 199 例患者(199 颗患牙),分为A组 100 例(100 颗患牙)和B组 99 例(99 颗患牙)。A组采用单冠修复,B组采用高嵌体修复。修复 3年后比较两组修复体颜色、是否存在继发龋、食物嵌塞、咬合不适、牙龈炎症、崩瓷及基牙折断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调查 199 例患者对咀嚼功能、修复体颜色、使用舒适度、是否容易清洁、是否还会选择及总体满意度 6个问题进行评分。结果:修复 3 年后,A组修复体颜色异常和继发龋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对修复体颜色、使用舒适度及总体满意度的VAS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单冠修复的临床效果优于高嵌体修复。

    前磨牙根管治疗全冠修复高嵌体修复

    应用key-hole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邱军杨洋汤愈
    609-61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key-hole技术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6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观察组采用key-hole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下实施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节段Cobb角和椎体高度、颈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颈椎功能障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分别为(133。65±7。21)min、(38。76±9。64)mL和(0。78±0。23)cm,小于对照组的(147。23±9。84)min、(128。52±21。39)mL和(5。49±1。46)cm(均P<0。001)。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4±0。53)d、(4。21±0。79)d和(10。30±1。58)天,短于对照组的(2。89±0。66)d、(5。30±0。84)d和(12。59±1。92)d(均P<0。001)。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 0%,低于对照组的 11。76%(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术节段的Cobb角、椎体高度分别为(22。08±1。84)°、(145。38±4。30)mm,低于对照组的(24。21±1。97)°和(150。46±5。42)mm(均P<0。001)。观察组颈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2。49±0。70)分、(23。14±3。79)%,低于对照组的(3。32±0。84)分和(28。95±4。20)%,颈椎功能评分(14。18±1。29)分高于对照组的(12。26±1。43)分(均P<0。001)。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中应用key-hole技术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后路减压术,不仅能缩短手术用时,减轻手术创伤,加快术后康复,还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更好改善颈椎功能,解除颈椎疼痛和功能障碍。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术key-hole技术椎间孔镜

    胸腔镜手术联合消融治疗多发肺结节的临床效果

    陆如建肖锋张宏飞施海...
    612-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联合消融治疗多发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多发肺结节患者 64 例,分为胸腔镜手术联合消融治疗组(联合组)23 例和单纯胸腔镜手术组(胸腔镜组)41 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分别为(80。38±13。48)%、(70。70±9。89)%,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分别为(69。87±7。19)%、(63。10±6。73)%,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分别为(58。74±11。93)L/min、(51。67±10。0)L/min。胸腔镜组治疗前后FVC分别为(94。48±13。73)%、(84。11±13。45)%,FEV1 分别为(84。87±。6。20)%、(76。98±7。34)%,MVV分别为(79。84±15。56)L/min、(71。23±15。27)L/min。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联合组和胸腔镜组间FVC[(9。69±5。16)%vs(10。31±6。49)%]、FEV1[(6。77±3。98)%vs(7。89±4。22)%]、MVV[(7。07±3。24)%vs(8。61±5。99)%]下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7。4%,胸腔镜组为 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联合消融治疗与单纯胸腔镜手术比较,对多发肺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相似,不增加术后合并症,尤其是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模式。

    胸腔镜手术消融多发肺结节肺功能

    微波消融治疗孤立性T1N0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许桐林徐骏飞沈建东
    615-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外科手术治疗孤立性T1N0M0 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21 例孤立性T1N0M0 期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微波消融组 112 例和外科手术组109 例。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微波消融组的手术时间为 21(22,20)min,住院时间为2(2。75,1)天,术中失血量为 3(1。25,3)mL,分别少于外科手术组的 80(59,82)min、4(3、5)天和 15(10,18)mL(均P<0。05)。随访 96 个月,微波消融组复发率 8。9%,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93。59±1。12)月;外科手术组复发率11。9%,PFS为(90。83±1。56)月。两组比较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外科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T1NO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微波消融甲状腺乳头状癌孤立性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