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

琴钢

旬刊

1004-0412

jlyx@vip.163.com

0431-88929506,88966360-8312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吉林医学/Journal Jil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吉林省卫生厅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本省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它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以内容翔实、丰富,栏目多样为其特点;以县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辟有讲座、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理讨论、写作辅导、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基层园地、误诊分析、护理园地、中医·中西医结合、读者·编者·作者、医院改革等近20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肠内营养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陈林王艳
    2364-2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肠内营养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 2022 年 5 月~2024 年 1 月收治的 108 例老年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n=54)与对照组(n=54).肠内营养组在常规纠正心力衰竭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在常规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饮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老年简易营养评估(MNA)、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营养学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营养学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肠内营养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 6 min步行距离(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两组的NT-proBNP值均降低,且肠内营养组更低,6MWT均升高,且肠内营养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 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7 水平两组都降低,且肠内营养组IL-17 水平更低;IGF-1水平两组都升高,且肠内营养组IGF-1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影响并调节炎性因子的表达和活性.

    心力衰竭肠内营养营养状态炎性因子

    个体化营养疗法联合司美格鲁肽对糖尿病肥胖症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

    李静胡若梅杨仲平万津颖...
    2368-2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疗法联合司美格鲁肽对糖尿病肥胖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0 年 1月~2022 年 1 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营养科就诊的 2 型糖尿病肥胖症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入院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联合应用个体化营养疗法干预.观察两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营养指标以及体质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干预前升高,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蛋白质、无机盐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蛋白质、无机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的腰围、BMI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应用司美格鲁肽,个体化营养疗法的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改糖尿病肥胖症患者者血糖、血脂水平,降低腰围及体重指数,同时对患者机体营养物质的影响较小.

    个体化营养疗法司美格鲁肽糖尿病肥胖症血糖控制腰围体重指数

    超声清创仪治疗深度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

    张美光李天尹何晓东肖源勋...
    2371-2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清创仪对深度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 30 例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清创治疗组 11 例,VSD清创组 10 例,传统削痂清创组 9 例,对比治疗前后各组微生物菌培养阳性率、术后游离皮片成活率、术后平均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削痂清创组微生物培养阳性率(11.23%)、VSD清创组微生物培养阳性率(6.15%)、超声清创组微生物培养阳性率(5.32%),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清创治疗组皮片移植成活率均高于削痂清创组与VSD清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天数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清创仪治疗深度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经过超声清创治疗后微生物菌培养阳性率、术后游离皮片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深度烧伤超声治疗创面感染微生物培养皮片成活

    连续性CRRT辅助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

    卓秀明
    2374-2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辅助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120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CRRT辅助治疗组(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RRT辅助治疗.观察两组肾功能、TOll 样受体(TLRs)通路指标、尿量恢复正常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 1 个周期后,观察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LR-4、TLR-2、核因子κB(NF-κ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量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使用CRRT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改善其肾功能,抑制TLRs通路,减少尿量恢复时间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心血管不良事件TLRs通路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王庆刘渭滨王瑶向绍华...
    2377-2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 月在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NSCLC患者 87 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 48 例和治疗组 49 例.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观察两组病例围术期临床指标、无病生存期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围术期,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病例中无病生存期<3个月、≥3 个月且<6 个月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无病生存期≥6 个月且<12 个月、≥12 个月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并提升无病生存期.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无病生存期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下肢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

    赵媛媛刘亚张飞飞郭继东...
    2380-2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合并感染(HFI)老年患者在采取下肢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EDP)的效果.方法:选取第八师石河子市总医院 2024 年 2 月~2024 年 4 月收治的HFI老年患者 52 例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对照组(26 例,下肢运动训练)与试验组(26 例,下肢运动训练+ED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脑利尿钠肽(BNP)]、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总分)、临床指标[降钙素原(PCT)、6 min最快步行距离(6 MWT)、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FI老年患者在采取下肢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联合EDP,能更好地改善心肺功能及感染症状,提高呼吸肌功能,同时能降低疲劳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体外膈肌起搏器下肢运动训练心力衰竭感染

    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吴芳燕姚敏蓉
    2383-2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与异体输血(ABT)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54 例接受输血治疗的剖宫产患者资料,根据输血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6)与对照组(n=28).研究组术中采用IOCS输血治疗,对照组采用ABT输血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 24 h内输血总量、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 24 h内输血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BT输血比较,IOCS输血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更为理想,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回收式自体输血异体输血剖宫产

    NLR、PLR、SII对早期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吴新华托合塔吉·亚森
    2386-2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174 例于 2021 年 12 月~2023 年 12 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临检中心收治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的患者作为胃癌组,180 例同期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胃炎组,60 例同期健康体检对象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的年龄、性别、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LR、PLR、SII水平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胃癌和萎缩性胃炎鉴别诊断的相关因素,然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LR、SII指标应用鉴别诊断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结果:胃癌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LR、PLR、SII水平均高于胃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PLR、SII为鉴别早期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NLR、PLR、SII鉴别诊断早期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AUC(95%CI)分别为 0.687(0.632,0.742)、0.635(0.578,0.693)、0.640(0.582,0.697),三者的鉴别诊断价值均较高(P<0.05).结论:NLR、PLR、SII对早期胃癌和萎缩性胃炎有着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简单、易获取,值得临床推广.

    萎缩性胃炎胃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手工分层端端套入式吻合术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不良事件及生存期的影响

    王琛王震宋艳敏霍雁飞...
    2389-2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手工分层端端套入式吻合术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均为 2018 年 10 月~2021 年 3 月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入的食管癌患者 1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器械吻合术,观察组行手工分层端端套入式吻合,每组各 70 例,比较手术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生存期等数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02.27±38.41)min、手术费用(11 083.29±1 538.41)元,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63.61±29.64)min、手术费用(15 277.36±3 926.53)元,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不良事件发生人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为 47.5 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38.2 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手术患者而言,采用手工分层端端套入式吻合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而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食管癌手术治疗器械吻合术手工分层端端套入式吻合术不良事件生存期

    脑电图监测在早产儿早期脑功能监护中的应用效果

    林丽萍孙丽花
    2392-2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早产儿早期脑功能监护中脑电图(EEG)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0 年 8 月~2023 年 8 月入院治疗的早产儿 100 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 100 例,作为对照组.每次使用EEG监测时间超过 2 h,比较两组振幅整合EEG(aEEG)背景波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等指标.结果:对照组连续性电压比例、睡眠周期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aEEG 背景活动正常(93.00%)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早期脑功能监护中,采用aEEG监测方式,能够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情况做出及时判断,可以推断其脑部发育的成熟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早产儿脑损伤脑功能监护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