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

琴钢

旬刊

1004-0412

jlyx@vip.163.com

0431-88929506,88966360-8312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吉林医学/Journal Jil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吉林省卫生厅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本省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它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以内容翔实、丰富,栏目多样为其特点;以县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辟有讲座、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理讨论、写作辅导、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基层园地、误诊分析、护理园地、中医·中西医结合、读者·编者·作者、医院改革等近20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其预后危险因素

    沈俊斌余颖誉
    28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其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 2019 年 7 月~2022年7 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收治的 150 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统计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结局,分析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50 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经微波消融术治疗后疗效良好者共 127 例(84.67%),疗效较差者共 23 例(15.33%);预后良好者共 122 例(81.33%),预后较差者共 28 例(18.67%).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及总甲状腺激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合并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损伤均属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与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较好,对患者预后结局有较好改善价值;血清学指标及肝肾功能损伤均会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局,临床及早对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肝肾功能进行检测评估,可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微波消融术甲状腺良性肿瘤治疗效果预后危险因素

    高血糖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王瑞瑞赵洪影
    292-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血糖强化治疗对2 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于每餐日前注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空腹血糖(FBG)水平、餐后 2 h血糖(2 hP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停泵时胰岛素用量、血糖初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空腹C肽、餐后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β)以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FBG、2 h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PBG、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泵时胰岛素用量、血糖初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C肽、餐后C肽、HOMA-β、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C肽、餐后C肽、HOMA-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强化治疗对ACCORD 2 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血糖初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提升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发生.

    高血糖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与输血疗效的相关性

    汤思陈学杰
    295-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分型和输血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7月至2022 年6 月的128 例DAT阳性输血患者资料;另选同期同一科室DAT阴性且输注红细胞的患者;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血常规检测结果、DAT阳性分型以及凝集强度等信息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结果:DAT阳性输血患者中,常见的疾病类型是血液病、感染性疾病、肾脏疾病和其他不明原因,分别有 51 例(39.84%)、39 例(30.47%)、11 例(8.59%)、10 例(7.81%).DAT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进行分析,DAT阳性组输血前RBC和Hct值低于阴性组(P<0.05);输血后,DAT阳性组Hb、RBC、Hct上升值/U均低于阴性组,对不同DAT阳性亚组和阴性组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Hb进行分析,IgG+C3d组输血前Hb值低于阴性组、IgG组和C3d组,C3d组输血后Hb上升值/U低于阴性组、IgG+C3d组、IgG组,IgG组输血后Hb上升值/U低于阴性组、IgG+C3d组,对不同类型DAT阳性亚组患者输注红细胞后有效率IgG+C3d组、IgG组、C3d组分别为 88.89%、65.48%、18.1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T阳性通常出现在血液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对于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后疗效往往降低,这可能与DAT阳性分型相关.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红细胞

    血清激素水平及IGF-1、IGFBP3水平在性早熟中的诊断价值

    李娲吴旭良聂锦标肖杰文...
    298-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水平在性早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10 月~2021 年 6 月在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院区就诊的 161 例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性性早熟 50 例(观察A组),中枢性性早熟 98 例(观察B组),周围性性早熟 13 例(观察C组).选取同期医院进行青春发育期体检的年龄匹配的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童 189 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及IGF-1、IG-FBP3 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酮(TST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B血清激素E2、FSH、LH、RPL以及TST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血清激素E2、FSH、LH以及TSTO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三组观察组的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的IGF-1 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组A和B的IGFBP-3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的IGFBP-3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早熟女童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IGF-1和IGFBP-3水平较正常发育女童相对较高,且血清IGF-1水平在不同类型性早熟女童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性早熟激素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袁靖
    300-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MMSA)-8、MMSA-1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30 例患者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被诊断为单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25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MSA-8 和MMSA-1 mRNA的水平差异.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 1 年,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1 年生存情况,根据随访预后疗效将其分为良好组(n=25)和不良组(n=5).比较不同预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MSA-8和MMSA-1 mRNA水平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结果:观察组MMSA-8、MMSA-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 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术后均随访 1 年,预后良好 25 例,预后不良 5 例,良好率为 83.33%(25/30).不良组的MMSA-8、MMSA-1 mRNA 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SA-8、MMSA-1 mRNA 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 0.880、0.840,95%CI为 0.709~0.969、0.661~0.948,预测效能较好.结论: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呈高水平表达,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较好,临床可借助该两项指标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程以及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8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1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

    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研究

    范群苏福杨荣水马超...
    303-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SPECT/CT 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 年5 月~2022 年5 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 218 例,然后通过比较分析SPECT/CT 融合骨显像和碱性磷酸酶诊断结果,最终得出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非小细胞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更高,血清ALP含量与骨转移病灶数目呈正相关,联合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更高.结论:SPECT/CT 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SPECT/CT融合骨显像肺癌骨转移碱性磷酸酶

    腔内激光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方案对下肢静脉曲张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杨波王云海
    306-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使用腔内激光治疗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方案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21 年 7 月~2022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对照组 30 例,研究组 30 例,两组入组后均由同一团队医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研究组在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基础上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配合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病情严重程度(VCSS)、生活质量(AVVQ)、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2、18.100、4.561,P<0.05);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6,P<0.05).术后 3 d研究组VCSS评分、AVVQ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0、12.110,P<0.05).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0).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307,P= 0.129).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方案可明显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

    静脉腔内激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对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梗阻程度、妊娠率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张武平王琪琪王春凤曹亦楠...
    309-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对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梗阻程度、妊娠率和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1 年 5 月~2022 年 5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 124 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2 例.对照组行输卵管介入治疗,观察组行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卵管梗阻程度分级、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以及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时的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梗阻程度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梗阻程度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卵管梗阻Ⅴ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2 和IL-6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时的宫内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 6 个月时的输卵管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能够显著改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输卵管梗阻和炎症程度,提高宫内妊娠率,安全性高.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中药保留灌肠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妊娠炎性因子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椎管内麻醉的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的影响

    周肖肖任万陆马晓贝张爽...
    313-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 120 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实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实行椎管内麻醉;评估、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术后 12 h内蒙特利尔认识评估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回升,同期观察组评分更高,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P<0.05);术后 3d观察组NOD样受体蛋白 3(NLRP3)mRNA、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更低(P<0.05);术毕拔管(T1)~术后 1 d(T3)时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内皮素(ET)水平和两组不同时间点的AD、NE、Cor、E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观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短(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降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减轻应激反应.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椎管内麻醉认知功能NOD样受体蛋白3

    感觉统合训练对学龄期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

    黄志琼
    316-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学龄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作用.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2022 年 2 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感觉统合失调患儿 120 例,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与观察组(感觉统合训练),各 60 例.回顾分析入选患儿的个人信息,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能力评分,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效果、语言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训练前,比较两组患儿的前庭功能、触觉预防、本体感、学习能力等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前庭功能评分、触觉预防评分、本体感评分、学习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统训练有效率为 96.67%,对照组为 8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比较两组患儿的构音障碍、语言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构音障碍评分、语言接受能力评分、语言表达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采取感觉统合训练方式,有助于增强患儿的整体行为能力,促进患儿前庭功能、触觉预防、本体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育.

    感觉统合训练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