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

琴钢

旬刊

1004-0412

jlyx@vip.163.com

0431-88929506,88966360-8312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吉林医学/Journal Jil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吉林省卫生厅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本省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它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以内容翔实、丰富,栏目多样为其特点;以县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辟有讲座、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理讨论、写作辅导、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基层园地、误诊分析、护理园地、中医·中西医结合、读者·编者·作者、医院改革等近20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吴克姣陈明光刘继英
    2132-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 年2 月~2023 年2 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36 例前列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患者入院 12 个月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36 例前列腺导管腺癌患者中,分化程度:低分化 21例,中高分化15 例;临床分期:Ⅰ~Ⅱ期20 例,Ⅲ~Ⅳ期16 例,淋巴结转移6 例,5 例远处转移.随访至2024 年2 月,患者出现预后不良 9 例,发生率为 2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低分化、Ⅲ~Ⅳ期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前列腺导管腺癌预后不良为因变量,远处转移、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作为自变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均是影响前列腺导管腺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导管腺癌,大多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预后较差,分化程度高.远处转移、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均是影响前列腺导管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前列腺导管腺癌预后不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临床病理特征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老年Ⅰ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

    王婷婷韩春颖朴金霞
    2135-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老年Ⅰ期宫颈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吉林省肿瘤医院 2020年 1 月~2022 年 1 月老年Ⅰ期宫颈癌患者 120 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记录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情况和前哨淋巴结的分布情况;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 6 个月生活质量情况;及比较两组术后 6 个月复发情况.结果:60 例Ⅰ期宫颈癌患者,共有 52 例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 86.67%;其中检出双侧前哨淋巴结 23 例,检出单侧前哨淋巴结 29 例;共检出 108 个前哨淋巴结.检出 108 个前哨淋巴结中,闭孔窝 63 个,髂内动脉 24 个,髂外血管 16 个,髂总动脉 5 个.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6 个月EQ-VAS评分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 6 个月EQ-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6 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结论:老年Ⅰ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效果良好,可有效明确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老年Ⅰ期宫颈癌

    C反应蛋白与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铁萍
    2138-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临床诊断中C反应蛋白与中性粒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进入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COPD患者 100 例,使用心脏彩超检测肺动力参数,将肺动脉收缩压(PASP)≥36 mmHg作为是否伴有PH标准,将患者分为COPD合并PH组(观察组)与COPD非PH组(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同时将观察组按照肺动脉高压升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亚组,比较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合度(Sa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CRP、NLR、PaCO2指标逐一升高,PaO2、SaO2 逐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轻度组与重度组CRP、NLR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CRP、NL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亚组PaCO2、SaO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PaCO2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PH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RP与中性粒细胞直接参与炎性反应,能够清晰地展现疾病发展情况,可以将其指标变化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诊断价值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林浩
    2141-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0 年6 月~2023 年6 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入的200 例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术)与研究组(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脑出血清除术),各 100 例,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 91.00%,对照组为 77.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 97.00%,术后再出血率为 2.00%;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为80.00%,术后再出血率为 12.00%,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与生活能力评分(A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率为 5.00%,对照组为 18.0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脑出血清除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助于增强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而且不良症状少,安全性较高.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脑出血清除术术后出血率治疗效果安全性

    X线与多层螺旋CT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陈志勇刘延玲张臣张亮...
    214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X线与多层螺旋CT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3年1 月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疑似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诊断进行判断,总结X线和多层螺旋CT(MSCT)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检出准确率及诊断效能.结果:80 例疑似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经手术诊断确诊为 75例,其中腕关节骨折 18 例,踝关节后踝骨折 13 例,膝关节骨折 15 例,肱骨内上髁骨折 10 例,掌骨基底部骨折 9 例,髋关节骨折 10 例.MSCT检查在踝关节后踝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检出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敏感度 91.18%、特异度 71.74%、准确度 80.00%,MSCT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敏感度为 97.22%、特异度 87.50%、准确度 96.25%.MSCT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效能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多层螺旋CT对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更高.

    X线多层螺旋CT四肢骨关节骨折

    应用ROC评价甲胎蛋白、CA199、CE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筛查及预后评估的作用

    罗玲周春侠
    2147-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雷州市人民医院 2021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收治的 120 例乙肝病毒感染者,根据感染情况分为三组,其中慢性乙肝 48 例(乙肝组),乙肝肝硬化 42 例(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 30 例(肝癌组).另外选取体检结果健康者 40 例(对照组),分别检测AFP、CA19-9、CEA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随访 1 年,统计生存情况,对比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CA199、CE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采用ROC曲线对各指标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效能进行分析,在单独应用各指标时,AFP的敏感度较高,CA199 的特异度较高,而 3 项指标联合诊断时,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 100.0%,处于最理想的水平.3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 年生存21 例,死亡9 例,死亡率30.00%.死亡组患者基础AFP、CA199、CEA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3 项指标联合,在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中的敏感度为 100.0%,特异度为 90.5%.结论:AFP、CA19-9、CE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筛查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一定预测价值.

    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糖链抗原19-9癌胚抗原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管理的应用价值

    罗潇何华斌陈玲廖然...
    2150-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活动前后心室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各 60 例在不同时间节点RDW-CV的测量数值,对RDW-CV重复测量的稳定性加以说明;继而将RDW-CV进行亚组分层,分别对另外 200 例窦性心律患者以及 162 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 6 分钟步行试验(6MWT),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活动前后的心室率变化情况并就RDW-CV与心室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各自三个时间节点监测的RDW-CV数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DW-CV具有良好的重复测量稳定性.在不同RDW-CV亚组分层的情况下,窦性心律组活动前后心室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中当RDW-CV>14.9%时,房颤患者活动前后心室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CV是一项测量结果相对稳定的血液学指标,与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考虑用于指导房颤患者的心室率管理.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心房颤动6分钟步行试验心室率管理

    帕立骨化醇与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贫血的疗效比较

    李雪张辉王维秀张曼钰...
    2154-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与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治疗前后,对于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及贫血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2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就诊的 HD患者合并SHPT共 66 例.其中将阿法骨化醇治疗的患者共 19 例、骨化三醇治疗的患者共 17 例设为对照组,应用帕立骨化醇治疗的患者 30 例设为研究组,比较三组药物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为 449.15(304.18,594.45)pg/ml,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对HD患者的贫血疗效与阿法骨化醇组及骨化三醇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帕立骨化醇降低HD患者PTH的含量,相较于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其效果可能更好,而在治疗贫血方面此三组药物均无明显差异.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贫血帕立骨化醇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及安全性的影响

    韩锋周洁刚
    2157-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南方医院赣州医院 68 例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根据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不同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 34 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临床有效率(91.18%)高于低剂量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T1)、术后 1 d(T2)、术后 3 d(T3)各时间点,两组TNF-α、IL-1β、IL-6 水平均较麻醉诱导即刻(T0)时间点升高,但高剂量组患者各时间点TNF-α、IL-1β、IL-6水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大剂量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右美托咪定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血清炎性因子

    曲美他嗪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王观成
    2160-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左甲状腺素钠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20 年 1 月~2023 年 10 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00 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按照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单一用药)与研究组(联合用药),各 100 例,比较治疗效果、心功能、甲状腺功能、心肌指标等.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 92%,对照组为6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原氨酸(FT4)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促甲状腺激素(TSH)、心肌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中,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和左甲状腺素钠有助于增强药效,提高患者的心肌功能与甲状腺功能,促进患者心脏正常运行.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曲美他嗪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效果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