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田
金田

月刊

1003-0832

jtzazhi@126.com

0775-2663720

537000

广西玉林市为民路1号市政府新办公楼

金田/Journal Jin Tian
查看更多>>《金田》杂志于1973年创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文学艺术类专业期刊,由我国大文豪茅盾先生亲笔题写刊名,由广西玉林市文联主管主办,系维普、万方、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集可读性、实用性、前瞻性、学术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徐寅科举诗中的“长安”意象

    张婷
    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安”由地名发展为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诗歌意象,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精神凝舍.且唐代的“长安”意象在唐末进一步成为一个特定的诗歌意象,内含时间与空间的双层维度,更是在唐末的大时代背景下形成了定型化的文化意蕴.本文结合唐末的文坛风尚,通过文人徐寅的科举诗来探析唐代“长安”这一意象的发展变化乃至定型脉络,从而揭示深层的时代历史文化含蕴.

    徐寅科举诗长安意象

    抗战时期解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任晓敏
    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之际,在异常艰苦的抗战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中,为文学等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素材,而一批志向于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他们是文化事业的中坚力量,在戏剧、文学等方面,积极耕耘,创造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为工农兵服务的理念也深入人心,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化事业进入繁荣的发展期.

    抗战时期文化事业文艺工作者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白区的宣传工作及其对当下的启发

    吴迪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年土地革命时期,面对大革命的失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我党竹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当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和动员群众的力量,宣传工作造就了党强大的舆论后盾,为宣传自我、领导运动、瓦解敌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现在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很多的经验.

    土地革命时期白区宣传工作

    略论汉桓帝、汉灵帝时期河南尹的选任

    陈梦
    150页

    新疆青铜时代的几种考古学文化

    马文艳
    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古学文化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同样的工具用具和同样的制造技术等都属于同一种文化的特征.自从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正式确立以来,学者们纷纷开始努力探索这一阶段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体系,成果颇丰.但是比较集中在某一个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因此笔者将新疆现有的几种比较流行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做一简单陈述,已期为以后横向比较提供参考.

    新疆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

    多数暴政:民主政治的悖论——托克维尔民主观解析

    牛娜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克维尔是现代民主理论的奠基人,他将自由、平等和民主紧密相连,赋予了其更丰富的内涵,并且通过对美法两国社会状况的考察与比较提出了民主的弊端“多数暴政”的理论.尽管“多数暴政”是对民主制度弊病的揭露,但托克维尔却是坚定的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多数暴政”理论对今天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一定提醒和启示的意义,通过避免多数决议失误和防止政府权威的扩大,民主一定会朝着更加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的方向发展.

    托克维尔民主多数暴政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对当今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王陈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廉政文化主要是以廉政思想为核心内容,并以文化为载体的一种文化,主要包括廉政制度文化、廉政思想文化和廉政社会文化.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还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在廉政制度文化方面,法制与道德导向相结合;在廉政思想文化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同时兼容各派学说;而在廉政社会文化方面,则是政治宣扬与舆论监督相结合.这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也对当今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及协调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四个全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意义.

    古代廉政文化反腐倡廉

    佛教俱舍论的形而上学体系初探

    李宇峰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尝试着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把握此论要旨:第一,心物二元观,俱舍论中明确划分了有情和无情两个对立范畴,无情是以四大种为根基,而有情是以心的概念为基点.第二,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本论传承了佛教独特的转世轮回假说,认为有情在不间断的轮回之中无意义的活着,圣者要出离这种轮回,达至永恒的涅槃.第三,六因五果四缘,俱舍论根品中详细讨论了有部佛教的因果缘概念,因果缘的分析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起着理论支架的作用.

    俱舍论四谛因果缘七十五法

    自我意识的产生与自由

    张晨
    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意识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重要论题黑格尔认为,时等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初目标,这是由自我意识的本性决定的.承认的历程开始于自我意识之间的生死斗争,这种斗争导致自我意识分化为主动的意识与依附的意识,即主人和奴隶.主奴关系发展的结果是超越主奴关系的自由意识.在自由意识中,相互承认得以实现.这一辩证法对我们认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趋势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自我意识主奴关系自由

    清朝在新疆的伯克制度的始终

    依德力斯·阿吉
    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伯克制度是清朝政府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以后天上南北的维吾尔人等民族聚居地,以旧有伯克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改革而形成的一种行政制度.在本文主要探讨伯克制度的来源,发展并最后被撤销的原因等问题.

    伯克统一新疆收复新疆回疆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