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樊杰

月刊

1000-8462

jjdl1981@163.com

0731-8558471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青园路506号

经济地理/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地理》杂志系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为办刊宗旨。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发行到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陆大道先生为中科院院士。杂志荣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来源期刊。杂志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智慧乡村发展中的国家作用机制实践与启示

    许源源谭丰隆
    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乡村是数字化背景下整体性的乡村发展战略,相关国际经验对中国乡村的建设具有借鉴作用.文章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智慧乡村发展案例为基础,对智慧乡村发展中的国家作用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国家作用,一方面是国家的"总领性"作用,特征为自上而下的行政整合,另一方面是国家的"中介性"作用,特征为自下而上的集体参与.导致国家作用存在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力量.总体来看,"总领性"或"中介性"作用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与局限性,因此,为实现中国数字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要在完善"总领性"作用的基础上,提升"中介性"作用,致力于构建两者并存的复合体系.

    智慧乡村国家作用总领性中介性乡村发展数字乡村

    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及组态效应

    方叶林黄家彤黄震方李韵涵...
    204-21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的53个城市数据,在对数字产业和旅游经济韧性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动态fsQCA方法,分析了在不同条件变量下高旅游经济韧性的组态生成机制和路径演化.研究发现:①三大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旅游经济韧性无法通过某个单一变量提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高旅游经济韧性主要包括以下组态路径:政府干预主导型、区位交通主导型、数字产业主导型、对外开放主导型、数字—政府并驱型和数字—经济—开放共创型.③旅游经济韧性在不同阶段受到不同条件变量的差异化影响,不同城市群高旅游经济韧性的组态机制差异显著.基于研究结论,为提升三大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旅游经济韧性数字产业组态效应政府干预区位交通三大城市群

    基于游客GPS轨迹大数据的西藏旅游流格局与成因

    郑鑫王甫园李俊霏杨兆萍...
    212-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流作为反映旅游者地理位置变化的一种空间流动现象,能够动态揭示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者为主体的人流、物流与信息流变化规律.文章基于2018-2019年西藏自治区游客GPS轨迹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对西藏旅游流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探讨.结果表明:①西藏旅游流整体的空间线性廊道集聚特征与空间关联特征显著,拉萨市、山南市、林芝市、昌都市形成多个旅游流主、次级集聚中心,"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突出.②西藏旅游流形成了"两大、八小"的旅游环线交织的区域旅游网络,促进旅游流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扩散.③拉萨以东的旅游流热点区域呈线状集聚分布特征,日喀则市、那曲市和阿里地区存在小规模孤立热点区域.④西藏旅游流空间格局主要受到海拔、人口密度、旅游景点密度和旅游接待设施密度等要素影响.其中海拔与温湿指数、海拔与旅游接待设施密度等多因子交互作用,主导了西藏旅游流的空间布局.⑤西藏可通过优化局域环线完善旅游流网络、增强线性要素对旅游资源的串联作用、充分发挥旅游核心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科学管控环境风险等方式,推动旅游流结构优化与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旅游流GPS轨迹数据空间集聚旅游资源旅游接待设施高质量发展

    滇西北乡村康养旅居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与影响因素

    王园园谈国新张文元
    22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康养旅居是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的交汇点和突破点,也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将旅游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的新兴业态.文章以滇西北为案例区,以典型村落为研究单元,采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探测器,融合多源地理空间数据,构建乡村康养旅居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解释其空间分布,并探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空间分布上,滇西北乡村康养旅居地的生态适宜性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并形成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为中心的"双核—辐射"区、三江并流腹地"山—水—村"川字形康养旅居结构;②影响因素上,乡村康养旅居地的生态适宜区是由地形、空气质量、气候、水文、野生食源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③驱动机制上,地形因素的高程和坡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临水距离对滇西北乡村康养旅居地的分布起着主导作用.文章不仅拓展了乡村康养旅居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而且为滇西北乡村康养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典型村落康养旅居地MaxEnt模型生态适宜性山—水—村自然地理

    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场景、逻辑机理与推进路向

    徐政江小鹏
    23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涵联系及其内在机制.文章首先界定了新质生产力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场景,包括场景创新、服务模式变革以及统一调度平台的构建.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驱动的要素配置、数字技术的结构优化、制度变革的生产协同以及空间聚集的绿色发展效应,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关键的赋能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构建动态管理智慧平台、优化文旅资源配置、强化区域间数字化衔接以及坚持低碳绿色发展等策略,以期推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旅游高质量发展资源配置生产关系数字技术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