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方福前

月刊

1000-596X

etbm@263.net

010-62510762

100872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ournal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是国家级综合性经济刊物。创刊20年来,在该刊面向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倡导下,一大批经济学人脱颖而出,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是国内公认的重点专业核心学术期刊。在保持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该刊瞄准理论与实证的结合,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经济的分析,背靠理论界,研究现实经济问题。针对我国理论界与企业界严重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在理论研究中加强实证分析,在实际工作研究中强化理论思维,就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产业研究、资本市场、热点追踪、案例分析、企业管理与实务运作等专题,推出精品,发掘新人,为经济和管理研究人员、企业家、政府官员、高校师生等关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富有启迪的资讯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者按

    1页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谋划

    高培勇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谋划宜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以着力破解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为主攻方向.第二,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税收制度所作出的一系列改革部署和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和成果为逻辑起点.第三,首先盯住相关行为主体关切,将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稳定相关行为主体预期、激发相关行为主体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上.第四,承继历史传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当"先锋官"和"突击队".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现代财税体制分税制

    我国财政安全的内涵、挑战和实现路径: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

    马海涛姚东旻于曙光
    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试图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厘清财政安全的内涵和要求,甄别我国财政安全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给出实现财政安全的政策路径.本文提出,财政安全是指一国的财政收支短期平稳运行,中长期实现跨年度、跨周期平衡,并储备一定的财政空间和财政资源,应对各种自然、政治、经济、社会重大冲击,以维持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当前,我国财政安全主要面临来自财政收支压力、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自然灾害和复杂国际形势等方面的挑战.实现财政安全,未来政策取向可以考虑从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构建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数字经济适配的数字税收体系和建立高效的财政应急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以财政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之间的良性互动.

    财政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经济安全应急财政

    重塑国家发展治理:分税制改革三十年评述

    周绍杰杨璐
    2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1994年分税制改革为起点,系统评述了中国现代财政体制的演进历程和影响.首先回顾了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接着探讨了分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包括法治建设、改革思路、重要举措以及未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分析了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体制的运行情况,包括总体财力、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地方财力构成以及预算支出等公共资金的汲取与配置问题.最后论证了财政体制建设与国家发展治理的关系,包括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调控和提升国家发展治理能力等方面.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和图表呈现,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财政体制历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是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一个起点,此后财政体制的持续改革不断推进了财政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分税制改革提升了国家以及中央的财政汲取能力,为有效推进国家发展治理提供了财政基础.第三,分税制改革后,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对于国家发展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全面评估了分税制改革对中国国家发展治理的重要影响和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分税制财政体制国家发展治理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三十年:演进、成效与变迁逻辑

    刘勇政邓怀聪
    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这一制度既构成了中国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过去三十年分税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功提供了制度保障.纵观过往的改革历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每一次重大调整背后都有着深刻的财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背景,始终服务于财政体制改革全局,并充当了财政体制落实国家战略、保障经济社会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工具.站在分税制改革三十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本文系统回顾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在过去三十年的历史演进,总结其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并阐释其制度变迁的内在经济和政治逻辑.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和运行规律,也为下一阶段进一步优化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

    政府间转移支付分税制改革制度变迁逻辑

    分税制改革视域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理论辨析与路径展望

    郭玉清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分税制改革的历史沿革、制度特征和学术争鸣,试图厘清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影响机制和改革路径.本文认为,分税制改革有效发挥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初步构建起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权治理框架.从影响效果来看,分税制改革引领的"双重激励"将地方政府行政动员能力和市场增进能力有效结合起来,激励地方政府举债筹资建设了大量市政基础设施;但侧重"事上"而非"安下"的责任约束机制也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衍生泛化、变相积聚.本文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分税制改革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财权划分、事权配置、行政监察、市场约束等改革战略取向.

    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财政激励政治激励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

    王振宇张航
    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省以下财政体制是行政隶属关系、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等诸多利益关系的综合与协同,既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一般特征,又遵从某些底层逻辑,进行着省以下财政资源配置,维系着地方财政基本运行与一般均衡.通过引入底层逻辑这一表述,本文旨在揭示省以下财政体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演绎机理等,借此进行真实命题挖掘与学术梳理,并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提供精准有效的省以下供给方案与政策建议.

    省以下财政体制底层逻辑演绎机理

    省以下财政收入体制与财政收入质量:针对非税收入的研究

    吕冰洋李昭逸戴敏
    9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研究表明,税收分成比例下降会提高非税收入相对规模、降低财政收入质量,且总量费非税收入有一定扭曲效应.经验研究发现,税收分成每下降1个百分点,地方非税收入规模约增加1.27%,财政收入质量约降低2.02%,这表明财政收入分配体制是影响非税收入规模的重要制度要素.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化程度低和非税收入管理规范的地区非税收入规模变化较小,而提高财政资金审计质量和强化法制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本文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建设现代财政制度提供了一定参考.

    省以下财政收入体制税收分成非税收入财政收入质量

    竞争还是合作:纵向财政关系改革下的政府行为抉择

    赵旭杰宁静张圣哲余超...
    11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向财政关系的规范与协调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入手,探究了纵向财政关系改革下纵向层级政府在财政竞争与合作行为之间如何抉择的问题.本文基于1997-2009年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计量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后发现,当地级市的财政利益因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受损时,总体来看其下辖的非改革县的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将会增加,这表明地级市为弥补自身利益会对余下非改革县进行帮扶以求合作共赢.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强市弱县"情况下的地级市和组织政府性基金收入能力强的地级市对余下非改革县的帮扶力度较大;地级市主要借助于专项转移支付工具对余下非改革县进行帮扶而非一般性转移支付.

    纵向财政关系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财政竞争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