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杨雪冬

双月刊

1003-3947

bijiao2008@126.com

010-66509504/402/422/518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Journal Compar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及时、前瞻介绍转轨经济理论,刊载深度研究中国改革热点问题和政策建议的论文,发表一系列制度经济学重要文献,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它是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首选刊物,各级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决策的主要参考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自信自立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

    孙开李效东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秉持的重要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自信自立",包含自信与自立两个层面,既要精神独立,也要人格自立,既要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又要结合新时代赋予其崭新内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遵循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坚守党的初心使命为价值引领、以坚定"四个自信"为思想根基、以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为立足基点、以凝聚团结奋斗精神为不竭源泉的实践要求,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自信自立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要求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时代意义、挑战与方向

    马海涛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是国家治理之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将财税体制改革放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大背景下谋篇布局.面对经济数字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发展低碳化对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带来的新挑战,应从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着手,增强财税体制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与制度保障.

    财税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我国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三重逻辑

    高帆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会议明确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章研究了我国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强调经济学说史上的城乡关系理论、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为我国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城乡关系的历次改革及其取得的绩效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基础条件.新征程上我国面临"两个大局"交汇的时代背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再上台阶既有必要性也有急迫性,这构成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实践逻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多个方面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行了部署,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实落地有助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关于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意义探究

    贺长余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对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的辩证思维方式以及改造世界的辩证工作方法作了富有哲理而又透彻明晰的重要阐述.在理论层面,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逻辑,全面而又系统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内涵;在实践层面,这些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中国智慧.

    唯物辩证法辩证思维方式辩证工作方法

    邓小平对党和国家监督体制的探索及其经验启示

    毛胜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监督体制建设,在长期探索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他深刻把握革命胜利后党所处地位的转变,强调"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而且要"实行严格的有系统的监督";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把完善监督体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洞察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新考验,强调"中央要有权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制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监督体制建设的基本构想集中体现为四个"点":以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为根本点,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践行党的性质宗旨为出发点,增强党员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以健全制度为关键点,建立和完善各种必要的监督制度;以监督机构设置为支撑点,对党组织和党员实施有效监督.今天,从邓小平的探索和实践中汲取经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尤为重要:处理好上下和左右的关系,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不断增强监督合力;处理好有形和无形的关系,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同向发力,不断提升监督实效;处理好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坚持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不断破解监督难题.

    监督体制权力制约管党治党国家治理

    城市营商环境何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微观证据

    林赛燕杨星月王正新
    3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生态依托,营商环境优化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力和内在要求.文章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正向作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与人力资源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营商环境通过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优化管理层创新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营商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优化营商环境对国有企业、强融资约束企业、东北地区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这不仅丰富了制度优化对企业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也为进一步精准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经济体制改革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我国政府债务的跨周期平衡治理——兼论政府债务短期逆周期调控与长期可持续性研究

    金春雨孙玉娇
    54-6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构建了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以经济波动为内生条件变量构建Self-Exciting IVAR 模型,实证检验了政府债务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研究发现,经济衰退期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在短期内大于经济扩张期,中长期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在经济扩张期强于衰退期,经济衰退期可以适度扩大政府债务规模,提高其短期逆周期调控效应,经济扩张期应稳定政府债务杠杆保持其长期可持续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债务能够有效刺激投资、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文章为抵御经济下行压力,有效实施政府债务逆周期调控并保持其长期可持续性,实现逆周期与跨周期调控有效组合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政府债务经济增长逆周期调控可持续性Self-ExcitingIVAR模型

    风险资本的二重性与共同富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姝兴丁任重
    6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险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能够通过提效创新和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引导风险投资有序增长,急需研究风险投资对共同富裕的具体作用并揭示其影响机制和过程.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资本循环理论,阐释了风险资本作为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的二重性,并分析了其对共同富裕的双重效应.采用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非平衡面板数据,文章对共同富裕采用熵权法进行测度,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风险资本对共同富裕的线性和非线性作用.结果显示:风险资本与共同富裕度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风险资本对共同富裕有先促进再抑制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完善退出机制、实施政策引导、发挥国资优势、完善分配机制四个方面规范和引导风险资本,推动共同富裕.

    直接融资风险投资共同富裕面板门槛模型

    信贷获取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微观效应研究——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

    刘国强韩振李金锴
    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至2020年共六轮的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信贷获取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信贷获取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信贷获取通过增加家庭经营收入和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信贷获取能够促进享受型消费,降低生存型消费;在信贷获取改善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中,家庭设备消费起到主导作用;基于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视角分析,信贷获取对稳定期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而对负担期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善起到削弱作用.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持续推动信贷这一金融工具的可得性,使信贷充分发挥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作用.

    信贷获取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经营收入预防性储蓄

    数字经济与公正转型耦合协调——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韩晶李婷婷陈超凡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数字经济与公正转型耦合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文章在构建数字经济与公正转型评价体系基础上测算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数字经济与公正转型的耦合水平较高但增速较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呈明显上升态势,耦合协调水平不高但持续改善.从空间维度来看,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大多省份位于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从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初始分配不公、数字化应用欠缺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阻碍耦合协调水平提高最重要的障碍因子.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政府参与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在不同地区均有利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而环境规制只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在各地区均不利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文章研究结论对客观掌握我国数字经济与公正转型耦合协调状况、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政策,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数字经济公正转型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