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甘筱青

季刊

1673-4580

xbbjb@jju.edu.cn

0792-8334007

332005

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反映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企业通过刊物,进一步总结和发表教师科研的最新成果、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有用人才;同时,也为了加强校内外的学术交流,繁荣教育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本刊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双百方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倡学术争鸣,办出刊物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陶渊明《咏荆轲》叙事论

    李光生
    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荆轲刺秦事在史书中多有记载,陶渊明《咏荆轲》一诗通过燕丹、荆轲和陶渊明自己三个叙事视角,采用大篇幅叙述送别和赴秦场景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事件主角荆轲勇于牺牲、不畏强暴的激昂悲壮的形象,也蕴含了陶渊明挣扎于仕隐之间的矛盾心态与情感纠结.

    陶渊明《咏荆轲》叙事视角叙事结构

    论陶澍对陶学之贡献

    徐世中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陶渊明以其独特的人格精神和自然平淡的诗歌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陶澍不仅是晚清的一代名臣,也是研究陶渊明的著名学者.他在陶渊明作品传播、生平考证、遗址保存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陶渊明研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陶澍陶渊明研究贡献

    论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

    郇义飞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是现存已知较早对陶集进行研究的注本,在陶集研究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注本在汤汉《陶靖节先生诗》的基础上朝广度和深度作了进一步开拓,亦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试从内容、思想、价值等方面对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进行研究,以期对此注本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陶渊明

    白鹿洞书院为"天下书院之首"考略

    吴国富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至北宋为中国书院的起步阶段,尚未产生"天下书院之首"的说法.南宋时期,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确立书院规制及《白鹿洞规》,遂使白鹿洞书院成为后世书院的楷模.白鹿洞书院为"天下书院之首"的看法,在宋元时期成为共识,到明代已经定型.到了清代,白鹿洞书院作为"天下书院之首",影响极为广泛,《白鹿洞规》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各国.

    白鹿洞书院天下书院之首形成过程

    黄庭坚饮食诗的"融典以寄托"

    贺艳艳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宋诗风调的奠基者,黄庭坚可谓名副其实.他的诗歌呈现了丰富的文人生活气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赠答诗、次韵诗、咏物诗尤其"真实",既反映了时人的生活,又充满幽默戏谑之气.在这三类题材中,对饮食之物的描写可谓精彩绝伦,有以此为材的交际诗,有以此竞技诗才的次韵诗,也有专为描摹饮食的咏物诗.这些诗并不单纯照实写物,而是大量运用典故来表达诗人的内在情感,实现了"融典"写物"以寄托",反映了他"以学养情"的诗学思想.

    黄庭坚饮食诗融典寄托以学养情

    谷崎润一郎的九江"足迹"踏查研究

    徐晶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文学与中国"是中国学者研究日本文学的重要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日本文学与城市"的研究更是从宏观的国家形象研究聚焦为具体的城市形象研究.在此领域,九江书写并未得到重视,关于"日本文学与九江"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以谷崎润一郎的《庐山日记》为主线,摒弃以往的纯理论研究范式,通过实地踏查,尝试复原当年谷崎九江之行的行程路线.通过研究和实地考证,我们发现《庐山日记》兼具纪实性与文学性,是了解20 世纪初九江的城市风貌与风土人情的珍贵史料.

    谷崎润一郎九江《庐山日记》实地踏查

    浅析《聊斋志异·续黄粱》对《枕中记》的重构

    韩硕
    32-3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志异》中有些篇章改写自前人的作品,《续黄粱》即脱化自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仕途失意的沈既济借助《枕中记》的书写,用卢生入梦的题材表达了"如梦"的人生观.而蒲松龄对沈既济的原作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重构,一改"人生如梦"的主题,将其转变为了讽喻贪官污吏及黑暗官场的寓言.文章以《续黄粱》对《枕中记》的重构为视角,通过文本对读,从人物形象的设置、不同的梦境及其中寄寓的观念等几个维度,探讨沈既济与蒲松龄在书写过程中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构思与处理.

    聊斋志异续黄粱枕中记重构

    《儒林外史》回目叙事功能略论

    孙乐宇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回立目是章回小说的主要文体标识.回目的发展演变一定程度上隐藏了章回小说的文体发展线索,体现作者对小说叙事艺术的理解和创新.作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儒林外史》的回目不仅在外在形态上体现了对偶和诗性这两大中国传统美学理想,还具备了预叙、讽刺等多种叙事功能.作者通过对回目的安排与组合控制小说叙事节奏,使故事单元之间遥相呼应,传达出孝与礼的核心思想主题.

    儒林外史回目叙事功能节奏

    "双性同体"视角下贾母形象的再发现

    温可馨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贾母身上具有"双性同体"的特质,这主要是受到成长环境、管家历练以及权力让渡三方面的影响."双性同体"特质使贾母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超越了过往单一的"寡母"形象.但在封建男性话语权的笼罩下,其"双性同体"特质内部具有矛盾性,呈现悲剧色彩.曹雪芹对"双性同体"特质的塑造,是对女性话语权力的伸张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文人精神困境的思考.

    《红楼梦》双性同体贾母女性价值精神困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

    周津茹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具备自己的语言学科特点和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文章通过对具体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展示,深入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精准定位思政融入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