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甘筱青

季刊

1673-4580

xbbjb@jju.edu.cn

0792-8334007

332005

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反映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企业通过刊物,进一步总结和发表教师科研的最新成果、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有用人才;同时,也为了加强校内外的学术交流,繁荣教育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本刊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双百方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倡学术争鸣,办出刊物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研育人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探究

    严若今沙丹丹顾燕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科研育人工作培养的高素质基层党建人才,是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需求的重要依托,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所在.开展科研育人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研究,有利于研究生党建工作与科研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与互补,对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并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新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科研育人研究生党建

    "数学分析"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

    刘文军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数学分析"课程作为课程思政教改平台开展了教学实践与研究:建立了"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设计了七个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制订了课程思政评价指标量化方法,并且根据七个评价指标对课程思政成绩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论为:教师在教学全过程、在线上线下、在课内课外的课程思政教改措施对教学效果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线下练习和课内实践报告是思政融入"数学分析"课程的最佳路径;真正有效的课程思政不能停留于说教,而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要以身作则.

    课程思政思政元素融入路径评价指标统计分析

    师范院校毕业典礼致辞的隐喻学分析

    侯晓玮李立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隐喻学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 2019-2021 年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中隐喻的传递方式和运作模式.通过研究得出,毕业典礼致辞中主要使用了旅程类隐喻、自然类隐喻、比赛类隐喻、植物类隐喻四种隐喻类型,反映了师范院校在师范生的培养历程、理想信念、培养质量、培养方向等方面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回应了新时代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师范院校毕业典礼致辞隐喻学分析

    "始见贫小"——论《金楼子·立言》对谢朓之批评

    程景牧
    77-8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以"始见贫小"评谢朓."始见贫小"的语意内涵极为深厚,但历代学者皆疏于关注,当代学者对此语的阐释虽有一定的价值,但未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然将此语置于《金楼子·立言》的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即可得知此语之意涵乃是指谢朓的学术素养不足.换言之,即是谢朓在经史子三部,儒释玄道诸家方面的学养不够.萧绎在文学批评中将学问与文才分开论述,彰显了六朝时期文学从学术中独立出来的发展态势,也体现了南朝学术四部分类法的基本定型,同时也反映了《金楼子·立言》中文学批评的本质是对学术文化的整体评论,而非纯粹的文学批评.

    《金楼子·立言》始见贫小学术素养文学

    从古诗词到戏剧空间的"虚实相生"

    严俊松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古诗词到戏曲,"虚实"技法及其哲学本质都在其中展现了相似且富有韵味意趣的艺术效果和思想高度.从欣赏美学来看,"虚实"手法使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发生一定的变形,从而让接受者获得奇异的审美体验.这种"虚实"手法的美学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意蕴不仅在传统戏曲中得以延续,也同样流淌在现当代戏剧的舞台上.文章分析了古诗词的"虚拟"手法在传统戏曲虚拟性上的适应和应用,并对"虚实"在中国现当代戏剧中的衍生发展进行反思.

    诗词虚实传统戏曲改编戏剧改编

    白居易"昼眠"事象的演变凝定与诗境建构

    王宁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昼眠"诗在中国古代数量丰富,从孔子对"昼眠"的批评到后世文人将"昼眠"作为闲适生活的象征,白居易在这一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从对陶渊明"北窗高卧"这种风雅的仰慕到个人的闲适追求,再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拉扯与平衡,"昼眠"在白居易诗歌之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流变与凝定和白居易的一生紧密相连.凭借对"昼眠"诗的时间、空间的考察,可以看到白居易诗歌中的寂寥空旷之意和安贫乐道之思,亦可为"事象"研究的可行性作出一定贡献.

    白居易昼眠事象诗境闲适

    杜甫《至后》诗中"青袍白马"意寓辨析

    陈佩佩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甫七律《至后》中使用的"青袍白马"意象的具体意寓,历代注家的注释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且各说其是.其一认为老杜在此使用南北朝时期"侯景之乱"的典故,其二则认为老杜在此诗中用"青袍白马"指自己在严武幕府任职.各注本中关于此诗"青袍白马"的意寓有不同的注释,导致读者在理解此诗颔联"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一句时产生困惑与异议.因此,辨析"青袍白马"的意寓,有助于正确领会此诗诗意.通过结合《至后》成诗背景、诗人当时境遇和心态进行辨析,按以"幕府任职说"为是.

    杜甫《至后》青袍白马意寓

    关于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声明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99页

    沃尔夫艺术歌曲对非属—主功能轨迹的偏移的新开拓

    刘小令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沃尔夫的艺术歌曲作品进行分析,发现他在作品中大量强调、渲染和应用S功能,以摆脱古典主义时期对T和D功能的强调.有时甚至可以观察到对功能的过度强调,从而开始回避T和D和弦.沃尔夫对半音化的极度崇尚导致调性的扩张不再局限于主调—属调或者到下属调的进行,而是通过插入远关系和弦或对置远关系调来创造全新的色彩性调式转换手法.因此,进入19 世纪,特别是19 世纪后期,作曲家逐渐轻视功能性,重视色彩性.

    沃尔夫艺术歌曲功能轨迹偏移新开拓和声

    后电影:一次"返魅"中的革新

    张昊博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电影"是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出现的一种崭新的影像实践.部分学者认为,就总体趋势而论,后电影作为新的媒介技术深刻影响着主体的感知系统.其不再追求稳定的叙事结构,而是将重点置于引人入胜的画面奇观之上,并由此孕育出不同于理性思维的政治潜能.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人指出,后电影是向早期"吸引力电影"的一次"返魅",二者间存在着若干相似的特质.但"相似"并不意味着"相同",不能囫囵吞枣地将后电影视为简单意义上的"反者道之动",其中依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变量需要去探析.

    后电影吸引力电影"返魅"数字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