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甘筱青

季刊

1673-4580

xbbjb@jju.edu.cn

0792-8334007

332005

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反映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企业通过刊物,进一步总结和发表教师科研的最新成果、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有用人才;同时,也为了加强校内外的学术交流,繁荣教育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本刊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双百方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倡学术争鸣,办出刊物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战时期农民的生存困境与抗争——以"黔东事变"为中心

    龚喜林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湘黔边区实施征兵、征粮、禁烟、统制汞业等政策以动员更多的资源支持抗战.然而,因各级官吏的徇私舞弊,欺凌横生,国民政府的战时施政严重侵蚀了农民的生计利益.为了争取生存资源,湘黔边区的农民以"不抽兵""不纳粮""公开种烟"相号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黔东事变"."黔东事变"中,农民围攻县城,摧毁乡镇保甲地方行政机构,沉重打击了贪赃枉法的官吏势力,并迫使政府修正相关政策以利抗战.但是,"黔东事变"也破坏了社会秩序,造成了社会动荡."黔东事变"表明国难背景下战争动员与民力供应之间的紧张关系,诠释了中国抗战的艰难与复杂.

    黔东湘西抗争

    隋代骁果与府兵在建置与布局上的差异性分析

    熊伟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骁果与府兵同属府兵制中央军府系统,具有相似的制度结构.但是,二者在建置方式上存在差异.骁果不具有乡土品质,不囿限于关陇地域.炀帝组建骁果,旨在抛开乡土地域的束缚,将骁果作为一类对早期府兵制原型的超越形式而加以利用.二者在江都权力空间布局上亦有差异.江都之变爆发前,与皇帝关系近密的给使驻防殿中禁内,其外以少量十二卫府兵驻防宫内禁外,最具实力的骁果则驻防在宫外城内.骁果武力布置在江都城权力布局的外层,将以府兵为中心的"重内轻外"之局转成以骁果为中心的"外重内轻"之局,最终促发了江都之变.

    骁果府兵乡土品质江都之变外重内轻

    《审计学》课程课堂教学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靳思昌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分课堂"是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学生缺课率高、上课玩手机、学习主动性差、不认真听课、课堂教学效果差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汲取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精华,符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文章在阐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审计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契合点,提出了在《审计学》课程中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路径,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审计学》课程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研究

    谭光兴肖炜煌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没有应用型学科,就不可能有应用型大学.地方高校能否顺利转型发展,关键在其学科能否从学术本位转向应用本位.学科的应用本位意味着学科建设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和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上.现阶段,地方高校能否顺利转型的关键是能否抓好应用型学科的建设,即能否把学科建设的重点放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应用性科学研究体系并坚持学科评价的应用性导向上,这是提升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学科转型高校转型应用型学科应用型大学

    基于IPA分析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绩效研究

    张瑾
    84-8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IPA分析法评价了 JC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绩效.结果表明,该专业的导师制实施7年来,成效良好,尤其在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密切师生交流联系等方面效果明显,但在明确职业生涯和提供升学指导方面仍需重点加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化与完善.

    本科生导师制旅游管理专业绩效评价IPA分析法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研究

    杨丹
    89-9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如何创新,着重分析了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媒体环境对高校钢琴教学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实践.

    新媒体环境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境遇与优化路径

    刘贺匡仁相邓婷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重大决策.文章通过审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境遇,探寻整体和局部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行动路径,进而为巩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实境遇优化路径

    小说韵文"寄生"说的学理性论辩

    赵志高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小说融会诗词曲等韵文的文学现象,自近代以来逐渐进入学界的视野,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学界常以"羼入""融会""穿插"等用词加以表述,又或者沿袭"文备众体""体适众文""散韵相间"等说法加以解释.而在本世纪初赵义山教授在《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一书中提出"寄生"一说,为学术界相关研究注入了活力."寄生"一词所包含的应有之义,并非近现代以来所流传的负面意义,而是包含着"客居性""依附性"的内涵,该内涵准确概括了唐宋以来古代小说中羼入韵文与小说本体之间的文体关系.

    寄生韵文研究述评学理性

    从"被看"到"被听":论爱伦·坡两篇短篇小说中的"美女之死"

    周志高谢文欣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研究大多围绕其中的死亡、恐怖主题,而对其中"美女之死"与"借尸还魂"这类非自然现象的研究却鲜有关注.在《丽姬娅》和《埃莱奥诺拉》中,可以发现女性往往处于"被看"或无声的地位,这凸显了男性的视觉认知.女性的借尸还魂乃是坡借用哥特式手法隐喻了女性从"被看"到"被听"的转变,这时男性的视觉认知逐渐让位于听觉认知.男性角色的视听之争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冲突,揭示了坡所表达的道德教诲:倾听女性的声音比凝视女性的身体更重要,同时也凸显了死亡和存在的对立.从坡所描述的"美女之死",可以探究他对19世纪美国社会与生命的思考.

    爱伦·坡美女之死听觉认知视觉认知

    "径"与"阁":作为髡残"潇湘"山水美学的空间符号

    米文文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点景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美学建构作用不容小觑.髡残山水画中"径"与"阁"的人文图像承载着转折衔接、空间叠加的功能,共同营造了幽、曲、空的多层意境空间,指向"隐"的"我心"追求."径"与"阁"作为"潇湘"山水的特殊符号,打造了"隐而非避"的山水图式,丰富了"潇湘"山水的心理想象色彩."潇湘"作为一种心理图式,衍生出超越地理空间的无限人文阐释空间.

    髡残山水画"潇湘"山水美学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