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问题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问题探索

王喜良

月刊

1006-2912

0871-3113304 3113344

650041

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106号

经济问题探索/Journal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金融、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行为——兼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差异化驱动效应

    徐昊陈宏超程名望
    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应优化其内部结构,推动创新行为与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本文利用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重点讨论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在新发展理念下的异质特征,并考虑了财政补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行为存在"结构性"驱动作用;从机制上看,数字金融通过赋能"内源性积累"与"外源性融资"驱动企业创新,降低内部坏账风险和代理成本与改善外部融资环境为对应传导路径。特别地,数字金融能缓解传统金融服务与新发展理念相背离的结构性问题,使高科技、环保型、外向型、民营与中小规模企业获益更多,实现创新驱动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机结合。此外,财政补贴不仅能强化数字金融的创新驱动效应,还有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发挥数字金融的创新驱动效应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研究为金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数字金融财政补贴企业创新行为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

    数字经济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机制研究——基于数字红利和数字鸿沟的分析

    田霖韩伟健田韦仑
    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从数字红利和数字鸿沟角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红利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数字鸿沟则显著扩大收入差距,数字经济总体上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红利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低财富农村、老年人抚养比高的农村和西部地区农村更为显著,数字鸿沟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中高财富农村、老年人抚养比低的农村和东部地区农村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会促进农村非农就业和提高居民金融素养从而缩小收入差距,也会通过影响农业生产的机制扩大收入差距。本文结论表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既要稳妥释放数字红利,也要防范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失衡问题。

    数字经济数字红利数字鸿沟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中国经济转型成效的时空演变及收敛趋势研究

    马林燕潘子纯王亚萌魏凤...
    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经济、民生、生态和产业结构四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03-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经济转型成效,基于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ESDA法和空间收敛模型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成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收敛趋势。得出结论:(1)中国经济转型成效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全国经济转型成效差异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自地区间差异;(2)省际的经济转型成效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并且各省份经济转型成效保持原状态的概率最高,向高水平转移的概率次之,向低水平转移的概率最低,但其难以实现跨越式转移,同时空间因素会对转移过程产生影响;(3)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均存在绝对与条件β收敛,且条件β收敛速度更快,以及空间因素对收敛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基于此,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经济转型成效较高区域的空间联动性,高度重视宏观因素对经济转型的影响效应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经济转型时空演变收敛趋势

    新基建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测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汤吉军史锐陈俊龙
    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本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及空间杜宾模型,测算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时空分布动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水平逐年攀升;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东部>全国>中部>西部,同时,三大区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和极化趋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受到经济发展、政府干预、人力资本、开放程度、市场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新基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时空分布耦合协调度

    中国城市群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时空特征与动态演进

    李庆雯杨智晨
    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为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本文探究了城市群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深入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稳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总体水平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城市群现代化水平空间分布的"东中西"梯度格局有所减弱,但"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明显。(2)城市群现代化总体及区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城市群间差异依然显著。(3)城市群现代化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邻域现代化水平越高的城市群现代化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且具有长期向高值区域集聚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从发达城市群引领、中西部城市群崛起以及协同城市群间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城市群现代化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动态演进

    数字贸易改革、空间溢出与城市经济韧性——基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王琦王琴梅
    9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DID和空间DID模型,深入探讨数字贸易改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贸易改革能够明显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贸易改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地理区位异质性和发展等级异质性特征,对中部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大于东部和西部城市,对二线及以下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显著性高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3)空间溢出性分析表明,数字贸易改革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促进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实现协同提升。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数字贸易改革城市经济韧性空间溢出多时点DID空间DID

    EU ETS碳减排政策对控排企业的经济效应——对我国"双碳"战略实施和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启示

    修心刘君
    10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全国碳交易市场(CCETE)已于2024年迈入第三履约周期,如何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并发展碳交易市场以推进"双碳"战略,已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历经四个阶段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成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常被视为制定碳减排政策和构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考。本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1999年第三季度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欧洲公司季度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公司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关键指标。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并联合多维固定效应,对欧盟碳减排政策对控排企业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EUETS的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相关碳减排政策对控排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分别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揭示,早期的减排政策对大型公司的负面影响持续时间较长,晚期的减排政策对大型公司的正面影响效果更强。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双重差分模型"双碳"战略

    数字经济赋能、双碳发展绩效与区域协调效应

    王娇孙慧廖振良
    12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中国2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和双碳发展绩效水平,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对双碳发展绩效的影响、内在机制及区域协调效应。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和双碳发展绩效呈逐年上升态势,区域不平衡现象严重;(2)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双碳发展绩效,尤其是对"发展基础"和"低碳状态"维度效果更佳;(3)中介机制检验显示,数字经济通过加速绿色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双碳发展绩效。调节机制表明政府干预弱化了数字经济对双碳发展绩效的影响;(4)对于双碳发展基础好、碳排放双控压力小、资源禀赋低、发展等级高、政策扶持力度大的地区以及非老工业基地和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双碳发展绩效提升效果更优;(5)数字经济显著缩小了城市双碳发展差距,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数字经济双碳发展绩效区域协调

    对外投资政策、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依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

    黄梦琳李富有
    14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重要战略,创新绩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外投资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对外投资同时伴随技术依赖不利于企业创新长期发展。对外投资政策是直接调节对外投资,间接影响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依赖对创新绩效作用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对外投资为门槛分析其对创新绩效的分效应,采用PSTR模型估计得知,随着对外投资水平提高,中区制、高区制地区逆向技术溢出、技术依赖对创新绩效影响显著但方向相反。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总效应,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依赖的交互作用抑制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同时对外投资政策力度发挥抑制效应,政策连续性、政策稳定性发挥激励效应。从高技术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投资方式、创新意愿、创新能力、创新动机、创新合作对创新绩效进行机制检验,并提出改善对外投资政策及提升创新绩效的有关建议。

    政策力度政策连续性政策稳定性逆向技术溢出技术依赖创新绩效

    中国全球价值链结构性权力与对外直接投资溢出——基于联通网络方法的研究

    黄孝武焦骜赵鑫郑建明...
    16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于价值链分工地位,各国在其中的结构性权力更能直接地反映出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掌握的主导权。本文从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及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出发,基于联通网络方法研究了中国价值链结构性权力优势对中国跨境直接投资溢出的影响。本文发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结构性权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跨境直接投资网络中的中心地位特征日益显著。而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优势会给东道国带来更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冲击溢出,这种影响对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更高,与中国地理距离、制度距离更远,以及中高技术产出比例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更为明显。本文研究同时将中国视作全球价值链中的主体和国际跨境直接投资母国,从全球价值链布局,以及合理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与规模的角度,为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全球价值链结构性权力跨境国际直接投资网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