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学(季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学(季刊)
经济学(季刊)

林毅夫,姚洋

季刊

2095-1086

010-62758908

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季刊)/Journal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企业所得税并轨、所有权结构调整与企业生产率——基于群聚分析法的研究

    高文静施新政
    17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所得税并轨前,外资占比大于等于25%的企业享受了"超国民待遇",为企业的策略性行为提供了强激励.本文发现,在政策断点附近的企业中,约5%的企业会使外资占比恰好高于25%.该行为拉低了外资企业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10个百分点的税收激励会使得群聚区间内企业的TFP降低5个百分点.该现象在无国家/集体资本、无新产品、非出 口的企业表现得更严重.本文启示,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时,淡化与所有制身份相关的激励将有利于高质量发展.

    企业所得税并轨外资企业群聚分析法

    电力扩张对工业发展影响的因果评估——来自近代中国的证据

    刘丛陈婷薄诗雨
    18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新搜集的近代电力数据,考察20世纪初电力供给的迅速扩张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借助1875-1936年的面板数据,基准回归使用双重差分和工具变量法发现电力供给促进了当地工业企业进入.为进一步考察电力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影响,我们基于棉纺织业的微观企业数据,发现电力供给增加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的劳动力和纱锭,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电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产率较高的小企业上,从而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组织效率.

    电力工业发展能源基础设施

    18世纪中国的粮价、社会冲突与公共品供给:地区异质性与政府-社会的互补作用

    颜色刘丛
    205-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1742年至1795年的府级面板数据,考察政府与地方士绅提供的公共品是否能缓解粮价波动引起的社会冲突.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粮价上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社会冲突,但这一影响在华北和长江下游地区仅为全国的24%,表明两地可能存在某些社会稳定机制.进一步分析显示,政府在华北粮价平抑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士绅群体对缓解长江下游地区的粮价波动更为有效;这一差别可能源自两地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政府仓储社会组织社会稳定

    企业风险承担的微观机制设计——基于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达标难度的分析

    张新一谢德仁崔宸瑜
    220-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达标难度为视角,探讨微观激励机制的设计如何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研究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达标难度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呈U形关系,表明管理层在不同业绩难度下会选择适当的风险策略以获取股权激励收益.激励对象影响风险决策的能力越高,或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手段的可实施性越低,该U形关系越明显.本文丰富了风险承担激励的相关文献,也为公司合理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了参考.

    风险承担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达标难度

    基于上市企业微观杠杆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研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视角

    陈舒悦刘悦张际
    237-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上市企业微观杠杆率为切入点,探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一当前重要且面临重大变革的供给侧要素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融资平台负债度量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以通过银行信贷挤出和利率扭曲两种机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从而显著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此外,相较而言,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对民营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融资的影响更大,是导致当前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债务

    公共服务有助于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吗?——基于地区教育投入水平视角的检验

    廖义刚杨雨馨
    254-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考察增加地区教育投入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教育投入与企业劳动力成本显著负相关,该影响主要存在于福利性货币薪酬、拥有适龄子女和学历较高的职工、国有企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与户籍限制宽松的地区.进一步分析显示,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是上述影响的主要机制,且人工成本的下降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脱实向虚"问题.研究表明,增加地区教育投入在缓解劳动力成本压力方面具有正外部性.

    地区教育投入劳动力成本公共服务

    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政策与地方经济增长

    王之田文佳张庆华
    271-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持续推进的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以2007年我国工业用地最低价政策为切入点,利用政策实施年份前后及最低价标准在区县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这项政策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发现,在受最低价政策约束的区县里,最低价标准每提高100元,区县范围内夜间灯光强度平均下降约2.6%.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过高"的最低价阻碍了新企业的进入和已有企业的扩张,进而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经济增长

    加强劳动保护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吗?——基于《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经验研究

    钱雪松石鑫
    286-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劳动保护加强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与生产型劳动力占比较低的企业相比,生产型劳动力占比高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更多,且该效应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劳动力流动水平较高的地区及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中相对更强.机制研究发现:其一,加强劳动保护推动企业用机器设备替代生产型劳动力,提高了企业技术和研发型劳动力的相对雇佣比;其二,加强劳动保护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流动性,从而抑制了企业营业收入.本文对完善劳动力市场法律制度以兼顾效率和公平具有启示意义.

    劳动保护《劳动合同法》劳动收入份额

    投入品预期关税减让与企业投资——基于中国入世过渡期的分析

    冯玲刘小逸袁帆
    303-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探究贸易协定对投入品未来进口关税约束税率的承诺如何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理论分析表明,非预期的实际关税减让会对下游企业投资产生扩张性影响,而预期关税减让则会产生当期紧缩、未来扩张的效果.实证部分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背景,为理论推论提供支持.本文将有关消息冲击的研究范围首次拓展到了中国贸易政策研究领域,为政策制定者理解减税协议工作机制、协商与制定合适的减税协议,提供更为全面的考虑因素.

    关税减让过渡期约束税率企业投资

    未预期的环境污染:税收征管的跨部门溢出效应研究

    罗宇张明昂林高怡
    322-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标准构造断点回归设计,考察政府提高征税强度如何影响企业的排污行为.实证发现:税务部门的重点监管行为会显著提高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机制分析表明,重点税源企业通过超排污染的方式缓解税负压力;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放松了对其环境外部监管,最终使企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保投入.本文还发现,随着税收优惠的落实和政府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税收征管对企业污染行为的溢出效应能够得到有效遏制.

    税收征管环境污染断点回归